?
出口臺灣地區衛生陶瓷屢遭通報不容忽視
隨著全球關稅水平的不斷下降,技術性貿易措施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被用作變相限制進口、進行貿易保護的工具,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據國家質檢總局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中國有36.1%的出口企業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企業為適應進口國要求進行技術改造、檢驗、檢疫、認證等新增成本222.2億美元;因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導致我國出口產品被國外扣留、銷毀、退貨等直接損失達755.2億美元,同比增加93.2億美元,占同期出口額的3.2%。
近兩年,潮州地區有4家衛生陶瓷企業遭受到臺灣地區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這些企業出口的瓷制臉盆陸續在臺灣地區被口岸監管部門抽查,并因未依要求標注注意事項完整內容、耐承載性安全項目要求不符合臺灣標準CNS 3220-3及CNS 3221之規定被臺方通報,涉案產品也被臺灣地區方面封存且未流入市面販售。這是自2014年4月29日臺灣地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修正“壁掛式陶瓷臉盆型式認可作業要點”后發生的5批通報事件,臺灣地區此次修訂的條文要求型式試驗申請人應依不同的型式及系列分別檢具相關技術文件及樣品,向臺灣地區認可的指定試驗室提出型式試驗申請,其中提供的中文標示及注意事項,應分別依標準CNS 3220-3第八節及第九節的規定標示。另外陶瓷臉盆商品除應依標準CNS 3220-3第八節的規定標示外,并應于商品本體上標示標準CNS 3220-3第九節載明的注意事項。
在對這些通報企業的調查中,發現通報的瓷制臉盆情況大致相同,一是數量不多,約30~50套,而且貨物大部分通過外地其他出口商拼柜出口。二是涉及的產品都是柱盆,但由于臉盆和立柱是分開包裝,且沒有在外包裝上標注清楚臉盆必須配合立柱安裝才能進行使用,在臺灣被當作壁掛臉盆檢測,而導致耐承載性測試不合格。三是在調查過程中,企業都表示對產品受到通報的情況并不清楚,也沒有和客戶進行直接的溝通,企業對出口方技術標準也不是很熟悉,新修訂的條文也不關注。經過調查潮州局發現該技術性貿易措施對出口臺灣地區瓷制臉盆影響較大,并有此類產品被陸續通報的風險存在。
基于上述情況,潮州局主要在四方面做好應對的措施:一是通過政務網加大宣傳力度,提醒廣大企業重蹈覆轍;二是在通報調查過程細心與企業進行指導,宣貫臺灣地區新修訂條文的要求,并且提醒相關企業,分開包裝的柱盆要按標準要求加注標識,避免出口方國家抽檢時誤為壁掛臉盆進行檢測;遇到此類情況也需同時與客戶進行溝通,請客戶和臺灣抽檢方解釋清楚,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三是召開潮州局服務外貿企業座談會,為廣大陶瓷企業通報了出口臺灣地區的衛生陶瓷頻遭通報的具體案例和近期國、境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情況,現場解答企業棘手的難題,使企業更好的規避和應對出口產品的質量風險和技術壁壘;四是開放公共服務技術平臺,為潮州陶瓷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技術咨詢服務。通過采取以上應對措施,加大宣傳力度,與企業的充分溝通,該技術性貿易措施取得很好的應對成效,自2015年9月份召開服務外貿企業座談會以來,潮州局未收到衛生陶瓷企業瓷制臉盆遭遇臺灣地區通報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