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61 天津市植保植檢站 李 林)
連續霧霾天,活用設施蔬菜管理六法
(300061 天津市植保植檢站 李 林)
近年來,霧霾天已經成為設施農業生產主流的天氣災害,對蔬菜的生長發育影響嚴重。進入冬季,京津冀地區頻繁發生的霧霾天氣將造成蔬菜設施內低溫、寡照及高濕等不良條件,對設施蔬菜生產造成了極大影響。參照近年天津市蔬菜價格規律,冬春蔬菜價格將呈逐漸上漲趨勢,但是由于霧霾天氣的接踵而來,設施蔬菜減產、甚至部分絕收的情況很難避免,部分菜農將因此背負極大的經濟損失。那么如何減小霧霾天氣對設施蔬菜的影響,減小損失呢?筆者建議廣大菜農要從保溫、增溫、補光、降濕、防病及防曬等6個方面入手加強管理。
持續霧霾天氣出現初期,要及時修補、更換老舊破損保溫被,封嚴棚膜四周,防止不必要的通風漏氣。利用舊棚膜或保溫被苫蓋溫室后坡和后墻保溫,尤其是在溫室后墻堆土至腰部,保溫效果更好。對于瓜類、茄果類等喜溫蔬菜,還可采取在溫室門口內側設擋風簾、上風口下方加防風膜、前腳掛防寒裙、溫室前挖防寒溝等措施提高保溫效果。
如果出現連續霧霾、陰雪天氣,可采用暖風爐、暖氣等增溫設備提高室內溫度,確保植株正常生長。但在采取增溫措施過程中要注意預防電擊和煤氣中毒,確保人員安全。
及時清潔棚膜,保持透光率。適當降低定植密度,及時整枝打杈,增加作物之間的透光率。寡照天氣使用植物生長燈,拉緊壓膜線,保溫好的溫室在后墻張掛反光幕或地面鋪反光膜等都可以達到補光效果。
霧霾天氣空氣濕度大,室內濕度更大,要少澆水甚至不澆水,澆水時要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以減少濕度來源。早晨揭開保溫被0.5 h后,打開上風口通風20 min,晴天中午也要通風20 min,下午苫蓋保溫被前通風20 min,既可除濕又可通風換氣。
連續霧霾天氣常導致設施內濕度較大,非常利于灰霉病、霜霉病、葉霉病等低溫病害發生及傳播。因此,防治溫室病蟲害要以預防為主,注重選用對癥、高效、安全的農藥,優先采用煙劑或粉劑農藥進行防治,還可起到降低濕度的雙重作用。如果必須噴霧防治,可盡量選用煙霧機施藥并減少防治次數。另外,陰暗潮濕的環境下,溫室內綠葉菜易受蛞蝓危害,可以在壟溝周邊均勻撒施四聚乙醛顆粒劑進行防治。
連續霧霾天氣后驟然轉晴,要注意間斷揭被,不能立即全部揭開保溫被,以防蔬菜葉片在強光下迅速失水萎蔫。若發現葉片萎蔫應立即回被遮陰,待恢復后再緩慢揭開保溫被。同時,乍晴后,不要急于澆水追肥,至少等1 d以后再小水小肥,并以施養根肥為主。另外,可以適當噴施高效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如:碧護)增強植株抗逆性,緩解霧霾天氣對作物造成的不良影響。
我國臺灣省在解決這兩個問題上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20世紀80年代,臺灣省進行了以農地重劃、擴大經營規模為中心的農地改革,解放了農業生產力,對減輕農技入戶的阻力顯然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農地重劃是把每個農戶的耕地集中起來,統一進行平整,并按照每塊1.3 hm2的標準,建設田間配套設施。擴大經營規模的措施主要有三個,一是推行共同經營和委托經營,二是組織生產專業區,三是提供擴大規模的購地貸款。這些措施在解決土地細碎化,擴大經營規模上取得了顯著效果,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