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華(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司法局副局長)
?
圍繞“四個全面”推動基層司法行政事業科學發展
秦玉華(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司法局副局長)
“四個全面”發展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執政興國理念的核心和精髓,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豐富和完善,是對毛澤東思想的闡釋和遵循,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旗幟和方向。作為具有服務性、基礎性、治本性、前瞻性特點的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必須緊緊圍繞“四個全面”謀規劃、布篇章、行實踐、搞創新,積極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向廣大人民群眾描繪了一幅更加美好、幸福、和諧的全面小康社會圖景。
宏圖已繪就,躬行在當下。習近平總書記在“三嚴三實”講話中指出“謀事要實 創業要實 做人要實”,司法行政機關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充分發揮法律服務優勢,在“實”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下功夫,在“實”字上履職能。
(一)突出核心,力推法律服務全覆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是核心。司法行政機關要時刻牢記“服務”天職,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建設保障有力、管理規范、運行高效、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全方位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努力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一是建設“一站式”實體平臺。依托完善的便民服務中心體系和“四個中心”(即法治宣傳教育中心、綜合法律服務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教育中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網絡,推進區級公共法律服務大廳、鎮級公共法律服務站、村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建設,統一外觀標識,實現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治宣傳等功能有機整合。二是建設“一體化”熱線平臺。整合開發12348熱線電話,建成集法律咨詢、綜合服務、投訴監督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熱線平臺。三是建設“一張網”信息平臺。以各級司法行政門戶網站為基礎,運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互聯網技術,積極研發公共法律服務綜合網絡平臺,實現上下級、多部門互聯互通,鏈接微博、微信、手機報等手機客戶端,使公共法律服務實現網上、掌上即時服務。
(二)突出重點,實現法律服務低門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惠民”是重點。法律服務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實現惠民的關鍵就在于破解受理門檻的局限,將更多的困難群眾納入得到法律服務中來,因此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完善配套制度。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和《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降低法律援助受理門檻,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做到“應援盡援”。二是爭取上級支持。積極推動本地區將法律服務工作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民生工程等,為做好法律服務工作爭取更多政策保障和外部發展環境。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多種渠道做好宣傳工作,進一步擴大法律服務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知曉率,讓更多群眾明白法律服務“為誰服務,怎么服務”,使法律服務惠及更多群眾。
(三)突出關鍵,確保法律服務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質量”是關鍵。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為確保開局良好,司法行政機關應以做到“三化”提升法律服務質量和水平。一是優化隊伍結構實現均衡化。應進一步優化法律服務隊伍結構,促使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等實現拾遺補闕、互促共進,以此統籌城鄉法律服務資源配置,逐步實現城鄉均衡化。二是完善工作機制推動規范化。嚴格法律職業準入機制,認真推行法律服務執業資格考試制度,從源頭上把好素質關;制定業務培訓機制,實施法律服務工作者崗前、任職培訓制度,改進培訓方法,講求培訓效果;完善法律服務內部管理制度,堅持統一收案、統一收費、統一指派,規范法律服務市場秩序。三是創新管理方式促進誠信化。發揮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自律作用,制定切實可行的協會章程,建立起以誠信執業為核心的長效管理機制;加大對法律服務執業規范和行業管理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力度,對其會員的職業道德和執業自律情況進行教育、檢查和監督,嚴格執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嚴肅處理投訴案件。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擘畫改革新藍圖,吹響改革集結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強調:“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司法行政機關作為踐行法治保障的重要力量,應肩負起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擔和使命,引導以法治方式疏浚改革洪流,以法治保障化解矛盾淤積,確保改革蹄疾而步穩。
(一)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全面深化改革,離不開法治護航。司法行政機關要堅定地站在維護社會穩定的最前沿,砌好“維穩石”,筑牢“第一線”,為全面深化改革固根強基。首先是加強特殊人群管理,把“重點人群”管控住。新時期的社區矯正工作應當緊緊圍繞執法主體、執法制度、執法行為、執法保障、執法監督的全面規范化,不斷推動區(市)社區矯正機構建設,加強社區矯正監管執法力量,加快社區矯正執法場所建設步伐,建立社區矯正標準化體系,不斷提高社區矯正質量。同時切實加強社會適應性幫扶工作,制定完善并認真落實幫扶政策,促進社區服刑人員更好地融入社會。其次是做好矛盾化解,把“基層基礎”筑穩固。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要切實發揮好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將人民調解組織觸角向社區、物業、市場、工程、環境、國土、食品藥品等領域延伸,不斷擴大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覆蓋范圍;通過推行人民調解網格化管理,將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常態化、動態化,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矛盾糾紛,真正充當起緩解黨委政府壓力的“減壓閥”,架起服務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再次是提高防控風險能力,把“社會安全”擔肩上。強化風險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建立健全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制度和風險排查預警機制,真正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和難點,針對社會安全隱患早預防、早準備、早作為。
(二)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有利條件。基層孕育著豐富的改革智慧。司法行政機關要認清形勢,抓住機會,以愚公移山之志,逢山開路之勁,抓鐵有痕之力,努力在關鍵領域實現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改革,為全面深化改革鋪好路、搭好橋。一是在健全社區矯正制度上求突破。理順工作體制機制,加強專群結合的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二是在深化律師制度改革上求突破。高度重視、大力加強律師工作,加強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按照中央要求,一方面完善律師執業保障機制,同時健全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完善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依法規范律師與司法人員的關系,加快培養涉外律師人才,充分發揮律師職能作用。三是在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上求突破。強化政府和社會的雙向責任,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體制。四是在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體系上求突破。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要求,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行政體系,健全完善執行矯治體系、法治宣傳體系、法律服務體系、司法行政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司法行政法律制度。
(三)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應有貢獻?!翱糠遮A信譽,靠作為謀地位”是司法行政工作強勁發展的制勝法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區級司法行政機關要充分發揮“先鋒隊”、“實驗石”和“探路者”的重要作用,大膽探索,善于總結,為頂層設計提供依據。山亭區司法局在此項工作上充分發揮“敢為天下先”精神,借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東風,先行先試,推動出臺了一大批有力度、有分量的司法行政改革成果,得到了中央、省、市領導的極大關注和充分肯定。特別是早在2011年探索實施的“1123”社區矯正管理模式,即通過成立社區矯正管理局,設立社區矯正官,整合司法行政協理員和法律指導員,建立了“分類、分段、分地”的三分管理制度,有效解決了社區矯正工作中存在的領導體制不順暢、管理監督不規范、人員缺乏不專業等問題,實現了特殊人群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和人性化,對深化社區矯正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性意義。
法治,國之重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厲行法治、依法治國的決心和勇氣。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決定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具有基礎性和保障性作用,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定海神針”。
(一)把樹立法治信仰放在首位。四中全會公報提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信仰法律不是天然生成的,它需要我們學習法律、遵守法律,進而敬畏法律。為此,司法行政機關應抓住“七五”普法的有利時機,將培樹法治信仰作為法治宣傳的首要任務,推動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崇法、知法懂法、依法辦事的濃厚氛圍。一是上下同步抓重點。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加大對憲法的宣傳教育力度,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青少年這個“重點”,進一步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讓法治信仰銘刻于心。二是縱橫協調建格局。積極推進“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落實,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打破普法工作的“碎片化”和“部門化”,建立起“責任明確、職能整合、有機銜接、協調聯動、強力推進”的“大普法”格局,確保普法宣傳工作落到實處。三是點面結合共創建。以法治創建為切入點,扎實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法治創建活動;以法治文化建設為主題,建設一批覆蓋城鄉的法治文化陣地,輔以新媒體、新技術,切實抓好全方位的法治宣傳工作,使法治信仰蔚然成風。
(二)把“關鍵少數”牢牢抓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這一論斷,深刻闡述了領導干部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關鍵地位和作用。司法行政機關要強化職能發揮,積極配合各級黨委、政府建立完善黨員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健全法律學習考試制度,將依法決策作為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領導干部依法決策、依法執政能力,使“研究問題先學法、制定決策遵循法、解決問題依照法”成為廣大領導干部的共識和自覺。山亭區司法局為促成這一共識,于2014年探索實施了“兩述一員”工作機制,將全區科級以上干部納入述法范圍,實行年度述法和專題述法,區委管理的干部向區委述法,區人大任命的區政府“一把手”向人大述法,專題述法視工作情況隨機進行。同時配套實施法治巡視工作制度,聘任法治巡視員對各單位、鎮街進行法治監督?!皟墒鲆粏T”工作機制的實施,使法治宣傳教育由“虛”變“實”,明確了法定權力由誰授予、應向誰報告法定職責的問題,有力強化了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
(三)把創新方式方法提上日程。伴隨著“全民報道”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法治宣傳方式已遠不能勝任新時代的需求。因此,司法行政機關要將創新作為推動司法行政事業發展的源泉和不竭動力。一是積極培育創新理念。創新理念是創造能力的關鍵所在。司法行政工作要敢于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將創新理念自覺應用到實踐工作中去,養成敢于創新、善于創新、不斷創新的工作習慣,營造推進創新的工作氛圍,以開放的思維、創新的理念謀劃和推進司法行政工作。二是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四個全面”催生了社會發展新常態,司法行政工作要積極適應時代發展,順應群眾期盼,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在創新方式方法上實現新突破,開創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三是努力推進創新實踐。司法行政工作在創新中謀求發展,就要以創新成果的實踐轉化來檢驗創新成效,最終實現以工作的實踐帶動工作的創新,以工作的創新反促工作的發展。山亭區司法局多年來先后創造性推出了村居設立司法行政協理員、“四員五治”法治格局、“111”法治工程、“兩員一單”普法模式等,有效地推動了山亭區司法行政工作走在前列。
(四)把全民守法作為重要目標。“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實現法治”,亞里士多德的這句名言,再明白不過地說出了全民守法的重要性。讓全民守法成為社會常態,不是自然而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司法行政機關在以下幾個方面付出不懈努力。一是堅持不懈擴大法治宣傳教育覆蓋面。司法行政機關要強化普法責任,加強普法體系和普法隊伍建設,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引導全民努力學法、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辦事靠法,形成履行法定義務的思想自覺。二是以科學的法治體系強化守法保障力。全民守法的實現不僅源自思想覺悟,還源于守法者的權利能夠通過法治得到充分保障。通過科學立法,使每一部法律都成為切實維護公民權益且易于操作的良法善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從法律層面上保障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行動自覺,繼而推動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使全面從嚴治黨不僅成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成為了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最根本保證。
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司法行政機關既是政府重要組成部門,又是重要的政法職能機關,理應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當標桿、走前列、沖在先,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忠、業務精、德廉清”的司法行政隊伍。
(一)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信念,做到“忠”。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不斷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鞏固和延伸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將司法行政隊伍建設成為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忠誠之師”。
(二)練就制勝本領,做到“精”。司法行政機關應統籌推進“三支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司法行政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一是錘煉一支勇于擔當的司法行政干警隊伍。深入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選優配強領導班子,發揮好領導班子的核心引領作用;研究部署新形勢下司法行政隊伍建設的思路舉措,完善司法行政干警教育培訓工作體系,健全完善干部選拔交流機制,樹立注重實干的用人導向,使司法行政隊伍成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法治勁旅。二是培養一支專業高效的法律服務隊伍。建立健全法律服務監督管理體制,研究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合理配置法律服務資源;明確法律服務隊伍教育培訓重點任務、內容和保障激勵措施,制定長期學習培訓計劃,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實現法律服務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創新法律服務隊伍培養、選拔、使用和流動機制,妥善解決法律服務隊伍中的建設難題,培養一批高層次復合型法律服務人才。三是打造一支務實親民的村(居)司法行政工作隊伍。山亭區于2005年在村(居)創新設立了司法行政協理員制度,解決了基層“短腿”和“不專職”問題。今后應積極探索村(居)司法行政隊伍管理辦法,激發司法行政協理員隊伍工作積極性;建立完善村(居)司法行政隊伍管理機制,制定長期培訓計劃,建立崗位評價體系,強化“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意識。加大村(居)司法行政隊伍力量整合,增強典型培養力度,逐漸培樹村(居)司法行政隊伍職業榮譽感。
(三)修煉德廉品質,做到“清”。司法行政機關要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強化正風肅紀,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加強政風建設,提高行政效能,加強警風建設,深入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強化宗旨意識,打牢執法為民、服務為民的思想根基。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公正廉潔的職業道德,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隊伍職業道德準則和執業行為規范,建立職業道德評價和懲戒機制。深化黨規黨紀教育,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將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司法行政隊伍建設成一支風清氣正的“清廉之師”。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司法行政機關只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四個全面”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切實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堅持把司法行政工作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來謀劃、來推進,才能真正實現司法行政工作的新發展,才能真正體現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追求,才能真正展示司法行政工作的新作為。
(責任編輯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