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潘香岑
(沈陽農業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866)
基于知識結構差異的高校圖書館青年館員繼續教育模式?
劉婷婷潘香岑
(沈陽農業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866)
隨著大數據、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圖書館青年館員的繼續教育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從青年館員的群體特征入手,結合青年館員繼續教育的實際情況,探尋青年館員多元的教育模式,探討開展青年館員繼續教育的有效方法。
青年館員高校圖書館繼續教育
近年來,隨著高校圖書館智能化、信息化、電子化的發展,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重點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圖書館員由圖書的管理者變為知識的管理者,圖書館的服務也由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為了滿足師生讀者多元化的服務需求,青年館員要不斷學習,完善自身素質。但青年館員的專業背景和工作崗位存在較大差異,如何利用好差異,在差異的基礎上實現人才培養的融合,打造多元化的繼續教育模式至關重要。
選取遼寧省部分高校圖書館40歲以下青年館員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研分析。共發放調查問卷85份,實際回收有效調查問卷7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25%。
1.1學歷層次高
對所調查青年館員的學歷背景分析得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占86.07%。這說明,高學歷、高知識人才隊伍正在成為高校圖書館的生力軍。青年館員大多接受過高等學校的全方位素質教育,知識面寬,學習能力強。但在工作實踐中,由于缺乏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他們的群體優勢及較高的綜合素質沒有得到體現。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才決定發展,知識決定高度,充分培養和利用好高學歷青年館員的力量,對圖書館的發展至關重要。
1.2學科背景復雜
青年館員大多擁有不同的學科背景,來自不同的專業。所調查樣本中,圖書情報專業的館員為30人、占37.97%,而其他學科背景的館員占62.03%,這說明大部分的青年館員缺乏圖書情報專業素質,對自身崗位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和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規律,缺乏系統了解。隨著云計算、移動通信、物聯網等新概念不斷產生與實踐,給高校圖書館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館員要不斷加強專業精神的培養,積淀專業知識理論,以確保館員技能滿足不斷變化的專業要求[1]。然而在加強專業素質培訓的同時,也要結合好青年館員已有的專業背景,通過圖書情報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培訓,培養有學科背景的百度學術學科服務型人才,為深層次的知識服務奠定基礎。
1.3職稱水平低
在所調查樣本中,青年館員所具有的技術職稱,集中在初、中級水平,職稱分布呈現低水平化。具有館員中級職稱級別的館員是主體,占78.08%。職稱的低水平分布既體現出了青年館員業務能力及科研水平有上升空間,有繼續學習的必要,同時也從側面體現了高校圖書館行業人才培養的思維定式,即論資排輩心理,在人才激勵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容易受到年齡及工作年限的制約,產生消極的等待心理,不利于青年館員人才的健康發展。
傳統教育模式的重點都集中在知識的更新、業務的提高方面,而忽視了館員創造能力的提升。青年館員的繼續教育不應該單一采取趨同化的集中教育,應當針對不同館員的特點和不同群體特征的優勢開展有針對性的綜合教育模式,科學選擇,綜合利用。
2.1綜合發展型教育模式
綜合發展型的教育培養模式,簡單概括就是一專多能,全方位培養。隨著圖書館大流通開架借閱模式的提出,圖書館部門分工的融合,對圖書館的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站式服務”理念呼之欲出。作為合格的圖書館員不僅要精通本部門的工作內容,還要對圖書館的總體工作有全面的了解,當客戶提出服務需求的時候,要盡可能地一站式解決讀者的問題,提升讀者的服務體驗。高校圖書館推進青年館員繼續教育的時候,要注重實踐環節的重要性,要求青年館員深入走進圖書館各個職能部門,全面了解圖書館業務,通過部門間的交流和學習,達到專業知識的共享,為高新圖書館的全面發展儲備人才力量。
2.2創新發展型教育模式
在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成為圖書情報應用技術熱點的今天,為適應數字化圖書館現代化、智能化、網絡化的發展需要,圖書館員的角色和功能正在發生轉變。高校圖書館需要不斷適應網絡環境,與智能化、信息化的新技術有效接軌。微信公眾平臺所提供的泛在式服務,掌上圖書館所引發的系列手機終端APP服務,圖書館業內新技術新理論可以說日新月異,層出不窮。青年館員應掌握先進技術,不斷更新知識和觀念,樹立高瞻遠矚的發展目標。青年館員作為圖書館發展的新生力量,要不斷適應網絡化環境,接軌智能化服務體系,掌握業內新技術,洞察業內新動態,為師生提供高質量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作為教學科研的文獻信息中心,面對讀者對新知識新信息的海量需求,時刻考驗著圖書館員的服務能力,通過對青年館員信息素養的系統培養,更好地拓展和延伸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內涵,實現青年館員的職業夢想。
2.3個性發展型教育模式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圖書館向個性化、知識化服務方向發展,高校圖書館的服務重點不再是傳統的圖書借還、閱覽等流通領域,而逐漸向知識服務層面發展,為高校科研提供個性化的學科知識服務[2]。服務重點的變革,對高校圖書館館員服務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館員大多來自不同的專業,有各自的學科背景,培養青年館員學科知識服務的能力,引導其掌握信息情報管理技術,不僅可以提升高校圖書館深層次學科服務水平,更為青年館員搭建了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交叉學科及邊緣學科的出現,給高校的學科館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培養有專業背景的學科館員,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2.4開拓發展型教育模式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也是文化傳播中心。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突出了其向師生提供文獻資料、情報服務的科研機構作用,而忽視了具有文化傳播職能的文化機構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的傳播,需要發揮館員特別是青年館員的創造力,需要培養具有開拓精神的青年館員,強化圖書館的文化傳播職能。青年館員的繼續教育,不應該局限于業務能力的提高及基本理論的學習,更應拓展培養的范圍,采用多元化、發散式培養模式,脫離程序化、規范化的培養方法。如創辦館刊讓青年館員參與編輯工作、通過微信平臺讓館員參與維護、舉辦校園閱讀推廣活動讓青年館員參與策劃組織等。通過為青年館員搭建多元的展示才能的平臺,使館員在實踐中開拓創新,通過努力取得成就,用成就激勵館員汲取新知,形成青年館員良性循環培養模式。高校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不僅依靠先進的硬件設備和豐富的館藏資源,更重要的是館員整體素質的提高,創新意識的加強,服務功能的拓展。
3.1制定人才發展規劃
針對青年館員的特殊群體特征,要制定中長期培養目標,建立科學的用人導向。高校圖書館青年館員學歷高、學術研究能力強、接受新技術能力快,保持青年館員的群體優勢,激發青年館員的工作激情,培養具有專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青年館員是圖書館變革時期的重要使命和歷史性課題。
當前,部分高校不重視青年館員繼續教育的發展規劃,沒有科學的管理體制和激勵制度,造成青年館員的放任管理狀態,扼殺了青年館員的工作熱情,也錯過了青年館員的最佳培養時期,因此,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規劃,真正將制度落到實處是圖書館踐行人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落腳點。高校圖書館青年館員的繼續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既要立足當前,更要注重謀劃長遠。高校圖書館要注重對青年館員的成長引導,及時掌握他們的個性化特征和職業發展動向[3],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不同館員的知識結構和優勢,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目標。
青年館員的繼續教育要體現出層次性,對于新入職的館員,落實第一階段培養目標,即抓好業務培訓和科研培訓,業務培訓要內容全面,包含從業技能、崗位職責、圖書館事業的歷史底蘊等。通過培訓不僅為青年館員打好業務基礎,同時增加工作使命感,對圖書館的各部門工作有整體的系統了解,找準自身的發展定位。除了基礎業務技能的培訓,科學研究能力的培訓也同樣不可或缺,使館員了解期刊投稿策略、項目申報技巧等,真正為青年館員打開業務探索研究的大門,開拓視野,與前沿的圖書館理論接軌。對于入職3~5年的青年館員群體落實第二階段培養目標,遴選優秀館員,拓寬業務能力。給青年館員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參與不同部門業務的學習,打破部門限制,注重傳、幫、帶[4],為青年館員配備業務導師,培養業務骨干。第三階段發展潛力館員,重點培養、重點選拔,擬定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培養青年館員的領導才能,給青年館員提供發展的空間。通過系統的人才培養計劃,用職業發展前景降低他們的流動傾向。
3.2搭建多元發展平臺
實際工作中,對于青年館員的培養不應該局限于其本職工作范圍內的垂直培養,而應為有能力的青年館員搭建更多的平臺,承擔兩個或者多個職務,激發能力,培養興趣。而青年館員自身也要去除思維定勢,淡化部門界限,實現跨部門的多領域工作任務融合。青年館員不僅要精通本崗位的工作,還要了解其他崗位的工作,以利于交流和協調,只要是組織發展需要的,并利于自身成長,就應勇于嘗試。以沈陽農業大學圖書館為例,學科服務團隊,憑借青年館員不同的學科背景,發揮自身價值,深入學科服務;助課團隊,鼓勵青年館員,真正參與文獻檢索課的教學環節,一方面儲備文獻檢索室的后備力量,另一方面為青年館員打好業務基礎,系統學習文獻檢索相關理論;閱讀推廣小組,鼓勵青年館員充分發揮創造力,強化圖書館的文化傳播功能。
通過崗位競聘和輪換方式,打破部門限制,可以讓青年館員更加了解圖書館的全面工作,豐富職業閱歷,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能力傾向和價值取向,消除職業倦怠。圖書館行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博大精深,并不是公眾所片面了解的單純性的簡單重復工作,通過為青年館員搭建平臺,盡力創造條件幫助青年館員取得成功,使他們既能體會到專業發展的成功,又能得到社會的認同,樹立職業崇高感,找到工作歸屬感。
高校圖書館要創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方法,為青年館員創造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使他們在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滿足社會認同和贊許的需要,從而持續培養其對館員工作的熱愛和專業興趣。
3.3選拔培養目標
確定重點培養目標,定期遴選骨干,在青年館員隊伍中,樹立典型,做好示范作用。高校圖書館要確定培養人選名單,制定可行的培養方案。一方面搭建青年館員的實踐鍛煉平臺,讓他們在實踐操作中快速成長,比如讓青年館員實際參與閱讀推廣活動及學科服務服務活動的組織和策劃,讓青年館員參與黨建工會活動、圖書館各項改革、業務研究活動等,從多角度全面鍛煉挖掘青年館員的潛力,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另一方面,要創造青年館員繼續教育的條件,加大培養經費的投放,有計劃地選送優秀的青年館員進修和深造。重點抓好青年骨干的遴選,定期考核,大膽使用,激發潛能。在崗位聘用方面,要打破部門的限制,不搞論資排輩,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原則,真正做到用實力說話,向人才看齊,將競爭機制引入管理。要建立階梯型的人才培養計劃,讓青年館員看到努力的方向,做好職業規劃。青年館員的遴選要做到人盡其用,科學定位,學術研究型人才向學術團隊帶頭人方向培養,管理型人才向策劃管理方向培養。
3.4提供學習機會
對于高校圖書館青年館員的繼續教育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指導方針,鼓勵青年館員攻讀上一級學歷和學位或參加在職培訓,有計劃分期分批選派青年館員外出參加業務學習和參觀考察。學習的內容不要局限于所從事的具體工作內容,可以鼓勵青年館員參與科技查新、數據庫培訓等系統培訓,真正實現一專多能。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經驗豐富的圖書館同仁或有一定影響力的行業專家來館講授和指導,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提高青年館員的整體素質。建立青年館員培訓考核機制和繼續教育檔案,邀請外出培訓的青年館員撰寫培訓心得,鼓勵青年館員作為主講人將業務學習和見聞向更多的館內同志傳達和講述。
培訓的內容可以采用多渠道并行的培訓方式,一是集中講授,在館內舉辦講座、報告或業務沙龍,邀請業內專家或資深學者到館進行專題培訓,將圖書館的前沿知識理論帶進館,同時各部門主任或業務能手可以對工作的流程、業務流程、業務規范在會議上進行報告。二是業務進修,鼓勵青年館員攻讀上一級學位,或選送優秀的青年館員參加短期培訓班、學習班和研討班,拓寬視野。三是輪崗培訓,在工作實踐中針對青年館員的學科背景和崗位需要,到不同部門進行固定期限的崗位鍛煉,由部主任或資深館員進行專人培養,并對其進行崗位目標考核,通過實踐參與,全面了解圖書館的工作內容和流程。四是自學。為青年館員搭建網絡互動平臺或鼓勵青年館員利用MOOC等現有網絡平臺開展自學自修,積極推進優質數字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將基礎業務理論、圖書館前沿知識、業務實務等培訓內容制作成課件,完善各種資源庫,為館員繼續教育提供優質的數字資源。現代遠程教育突破了時間、年齡、對象的限定,是青年館員最經濟、更有效的交互式學習方式。
3.5學術引領發展
圖書館應鼓勵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年館員參與科研活動,幫助培養對象組建科研團隊,積累成果,使其成為青年骨干和帶頭人,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青年館員由于缺乏科研經驗、研究意識,同時館內科研條件不足、學術研究氛圍不濃,導致青年館員缺乏科研精神,研究成果匱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圖書館的服務重心發生轉移,智力密集型的服務要求青年館員積極行動起來,融入學術的素質,成為知識的組織者,而不是簡單的圖書的組織者[5]。用科研引領服務,以創新改進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方向。
青年館員群體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學習意愿,但由于缺乏業務經驗,往往不知道如何真正融入到科研活動中,發表文章、申請課題及科研立項均表現出茫然感,面對如何選題、如何申請項目、如何論證課題、選擇投稿方向等眾多問題,不知所措。引導青年館員融入科研團隊,凝練研究方向,對青年館員找準發展定位,加強學術能力,樹立良好的學術風氣至關重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成立項目小組、科學研究團隊,促使不同知識層次和專業背景的青年館員開展知識交換,從而碰撞出知識創新的火花,為圖書館的業務工作和科學研究提供創意。
青年館員承載著圖書館的希望和未來,關注青年館員的成長,培養利用好青年館員的力量,培養青年領軍人物,是圖書館面臨的重要任務。加強對青年館員的繼續教育,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發揮青年館員的特殊群體優勢,讓青年館員留得住、做得好,是高校圖書館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
[1] 郭太敏,閆永焱,王靜,等.新時期高校圖書館青年館員培養對策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12):14-18.
[2]喬南,張鋒,曾愛娥.芻議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與學科館員的素質培養[J].圖書館界,2010(1):38-40.
[3] 王自洋,吳寧.影響青年館員成為公共圖書館中堅力量因素的調查分析[J].圖書館研究,2014(4):97-101.
[4]黃永秋,李劍.高校圖書館臨時館員繼續教育工作探討[J].圖書館論壇,2010(1):167-168.
[5]戴建國.構建圖書館青年館員“一體兩翼”的素質模式[J].圖書館論壇,2006(1):214-215.
劉婷婷女,1983年生。碩士,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學科服務等。
潘香岑女,1987年生。碩士,館員。
G251
*本文系CALIS全國農學文獻信息中心2015年研究項目(編號:2015029)成果。
(2016-02-24;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