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軍(聊城大學圖書館 山東聊城 252059)
?
高校機構知識庫服務企業用戶研究*
王學軍
(聊城大學圖書館山東聊城252059)
〔摘要〕高校機構知識庫加強對企業用戶的服務,是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促進產學研合作,推動科研成果向生產領域轉化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開展該項服務的背景、價值、基本理念和重點舉措。
〔關鍵詞〕高校機構知識庫企業用戶成果轉化
〔分類號〕G25
〔引用本文格式〕王學軍.高校機構知識庫服務企業用戶研究[J].圖書館,2016(4):71-74
* 本文系聊城大學科研基金資助項目“基于Dspace的聊城大學知識庫研究與構建”(項目編號:321021403)研究成果之一。
促進高校科研成果向生產領域轉化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一進程既能體現高校機構知識庫的基本價值,也有助于其應用開發和功能建構,突破機構知識庫當前簡單被動的服務模式,在產學研合作中激發出不斷生長的內在活力。文章重點分析了高校機構知識庫在服務企業用戶中所具有的特點和優勢,以及為加強該項服務所應采取的具體措施和基本理念,以充實機構知識庫的價值內涵,并在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機構知識庫當前主要通過開放獲取的方式向用戶提供普惠式的服務,這種服務以知識成果的檢索、瀏覽和下載為基本功能。由于缺少對用戶的縱深開掘和個性化服務,使服務本身存在著明顯的單一性和平面化特點,在推動機構知識庫的價值開發方面作用有限。機構知識庫亟需通過用戶細分的方式開發科研成果的深層價值,展現自身的“機構性”特征,走出一條與商業化數據庫不同的知識服務之路。
根據有關研究,當前高校機構知識庫的用戶以機構內用戶為主。例如:張玲認為“大學機構知識庫主要在校內教職員工、學生和校友、圖書館員、科研教務管理人員、互聯網用戶等相關群體中得到廣泛應用。”[1]鄧君認為機構知識庫的建設動力主要來自于“機構知識庫建設人員、機構知識庫建設主體和機構知識庫成員三方面”[2]。很明顯,機構知識庫尚未對來自生產領域的企業用戶進行充分的研究和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反映出機構知識庫服務企業用戶實踐不足的現狀。
企業用戶和機構內用戶的不同之處在于,企業更看重知識成果的應用價值而非管理價值、統計價值和引用價值等非“本身”性價值,它是知識成果向現實轉化的直接參與者。企業使用高校機構知識庫,還包含了了解高校科研實力、科研活動和人才信息的強烈愿望,希望藉此獲取更多的技術和人才支持。這種需求推動著高校機構知識庫向促進產學研合作的方向發展,需要機構知識庫在信息集聚、交流互動、數據挖掘、人才推薦和促進協作等方面強化功能建設,帶動機構知識庫的服務向更高層次提升,強化知識成果的積聚效應,釋放潛在的服務能量。這種功能擴展和增值服務將為機構知識庫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獲得知識成果擁有者、學校教學科研單位、創業服務機構和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使機構知識庫有效克服當前資源采集和業務協作的困難,實踐“以服務贏得認可,以合作贏得發展”[3]的理念。
機構知識庫和CNKI、萬方、維普等當前常見的大型商業化數據庫相比,雖然在資源收錄規模、集成能力、產業化運作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但因其獨特的機構性、整體性、地域性等特征在整個知識服務生態體系中擁有重要的位置,能夠為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學研合作提供重要支持。
首先,高校機構知識庫為企業獲取科研信息提供了重要渠道。高校機構知識庫具備良好的科研成果展示功能,有利于企業了解高校科研資源和科研動態,促進企業和高校間的溝通交流。與各種商業化數據庫不同的是,高校機構知識庫是高校“自己”的數據庫,能夠充分按照自身特性和實際需要來設計,具有很大的個性化表達空間。比如,可以從學科、專業、項目、主題、專家以至地域、行業等各種角度對知識成果進行組織和揭示,使企業用戶方便地發現合作項目、合作人才、合作潛能等信息,消除信息界面屏障,降低信息發現成本,激活企業尋求合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其次,高校機構知識庫體現著一種綜合性、整體性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具有實踐性、過程性和復雜性等特征,它需要與科研機構保持一種長期的、多方位的、頻繁互動的深度合作,這遠遠超出了一般意義上對于學術成果的“紙面”了解,是對科研成果、專業人才和科研條件等資源的體系性、整體性需求。高校機構知識庫為企業用戶服務,間接體現了高校在科研實力、人才培養、學科體系支撐、專業化知識服務以及地域性鄰近等方面的整體性優勢,為深化合作提供了條件和想象空間,對企業用戶具有很大吸引力。
再次,高校機構知識庫彌補了現有知識傳播體系的不足。現有知識傳播體系過度依賴出版社和數據庫商的商業化營銷機制,致使知識產權被出版機構壟斷,甚至知識成果本人也無權傳播和復制,造成知識傳播和再生產受到不合理限制,抑制了社會創新能力的生成。機構知識庫的開放獲取推動了知識產權的合理分配[4],促進了知識傳播,有利于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文化,為企業用戶,特別是小微企業獲取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潛能提供了具體而實際的支持。
最后,高校機構知識庫帶動了知識中介服務水平的提升。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知識中介服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量個體知識中介機構活躍在市場上,它們運行靈活,滲透力強,激發了社會創新活力,但也普遍存在著條件簡陋、資源缺乏、專業技術能力薄弱的問題[5]。高校機構知識庫多是由圖書館等專業知識服務機構負責建設,具有豐富的科研信息資源和較高的專業化水平,積極參與知識中介活動,將帶動知識中介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高校機構知識庫提供的開放性科研信息,也為社會上的知識中介機構開展活動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源支撐,能夠促進知識成果在更大范圍內和更深程度上得到關注和價值挖掘,實現公益機制和市場機制的充分結合,激發不同主體蘊藏的巨大潛能。
3.1加強企業性、地方性信息知識資源建設
高校的發展,離不開地域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很多教學實習、調研、合作等活動依托當地資源進行,產生了大量的調研報告和原始數據等灰色文獻,需要進行采集、整理、利用;另一方面,很多正式發表的科研成果,也是在當地社會生活或經濟活動的刺激、啟發下產生的,或者本來就是針對本地的研究課題,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把這些知識成果和信息采集到機構知識庫中,以專業的、技術的、行業的、產品的或企業的等特性揭示出來,有利于挖掘雙方更多的共同點和結合點,體現高校和地方經濟社會之間全面、動態、真實的聯系,豐富校企合作的內容,啟迪創造性思維,展現機構知識庫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獨特優勢。
3.2加強機構知識庫的交流互動功能
當前機構知識庫側重于對知識成果的靜態展示,而知識成果真正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必然是企業和知識成果擁有者深度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過程,是知識成果價值再生的過程。為此,機構知識庫需要擴展自身的功能結構,以促進知識成果的轉化和創新型社會建設為目的,建構一個可供不同用戶、科研人員、愛好者以及服務人員等各方交流互動的知識型網絡社區[6]。在這個社區中可以進行公開的討論,以培育濃厚的創新文化氛圍,也可以進行私密的商議,使知識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更加直接和高效。
3.3建設大數據服務平臺
高校機構知識庫依托高校教學單位和圖書館開展服務,能夠匯聚大量的科研活動信息、知識成果信息、專家信息、人才培養信息以及企業信息,成為知識需求、應用、創造、轉化、合作的信息樞紐。為此,高校機構知識庫應打造一個集信息匯聚、交流、擴散于一體的大數據平臺,為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各方的溝通合作提供數據挖掘和信息中介服務,讓這些沉積的數據在聚合和分析中提升價值。
3.4實現與圖書館主體服務的聯動
高校機構知識庫作為圖書館的新興服務項目,既有自身的獨特性,也與圖書館主體服務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這兩者之間的互動與價值傳導,能夠為企業用戶提供強大支持。根據用戶的需要,圖書館可以開展科技查新、文獻傳遞、定題服務和跟蹤服務等各種形式的深層次服務。可以通過學科館員,把企業的需求反映到教學科研活動中,打通合作通道。依托CALIS的聯合咨詢體系,能夠把企業需求擴散到更大的范圍,實現知識服務的無邊界支持,充分激活創新性要素和各方資源的積極參與。這種專業化和整體性的知識支持,對于企業用戶有著巨大吸引力,也是其它知識中介機構難以完成的,應在機構知識庫的服務中進行積極實踐。
3.5用新型知識觀指導機構知識庫建設
機構知識庫的建設離不開知識觀的指導。機構知識庫本身就是開放、自由、共享等新型知識觀念的產物。當代知識觀認為知識具有屬人性、過程性、地方性等特征[7],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和利用知識也應該注重從具體情境入手,這對于機構知識庫建立自己的機構特色、地域特色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從而在與傳統知識出版體系的比較中形成差異化優勢。機構知識庫應注重以情境化、敘事化、過程化的方式來組織和展現知識成果和科研活動,增加知識成果傳播中的人文色彩和親和力,表現科研活動的發展脈絡和演變過程,便于企業用戶更深刻地理解科研人員的價值和作用,從而發現共同點、結合點和創新點,激發出進行合作的潛能和信念。
3.6充分利用高校畢業生的渠道價值
在企業的知識獲取中,除了專業化的知識供給體系外,個人的社會關系網絡是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畢業生比較了解母校的科研資源,和母校具有深厚的感情和良好的信任關系,也比較關注母校的科研發展,因此可以成為母校機構知識庫的最佳用戶群體。高校畢業生同時會把母校的影響帶到工作中,成為所在單位知識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畢業生在知識傳播中的渠道價值,將承載于其中的知識服務功能顯性化、機制化,對于高校服務社會、加強校企合作具有特殊意義。圖書館要做好和高校畢業生的聯系和互動,加強定向支持和跟蹤服務,利用高校機構知識庫和自身的文化服務吸引畢業生,鼓勵他們參與創新活動和知識傳播,形成高校、企業和畢業生之間各取所需、各展所長、密切互動的長效合作機制。
首先,堅持開拓創新的理念。機構知識庫建設在近年來得到了高校以及科研機構的重視,它一般內嵌在圖書館的知識服務體系中。如何利用好現有體系的優勢,同時又不拘泥于現有體系的制約,充分利用機構知識庫的特點開展服務,是一項充滿創新性和探索性的工作。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受到保守觀念的影響,在外向型服務方面缺乏成效。利用高校機構知識庫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將地方性元素、企業性元素和社會性元素進行融合,只有更新服務理念,堅持創新發展,打破舊有體制的束縛,才能將這些元素融入到機構知識庫的建設和服務中,真正實現機構知識庫的價值。
其次,堅持合作發展的理念。在機構知識庫的資源建設和開發利用中,涉及校內外不同的機構和用戶,要進行深度業務協作和資源共享,需要秉持合作發展的理念推動該項工作的進行。在資源采集中,要積極與校內教學科研機構合作,向廣大師生介紹機構知識庫在促進科研活動、實現科研成果轉化以及幫助畢業生價值提升方面的作用,吸引他們積極參與機構知識庫的建設與利用,實現對知識資源的全面采集和科學管理。在對外服務中,要與學校的職能部門、地方的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等開展多方位合作,把服務融合到產學研合作體系中,實現信息的流轉互通,不斷積累能量,帶動服務開展。圖書館還應充分利用CALIS文獻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全面提升知識保障能力,使機構知識庫的服務有強大依托。通過加深合作,機構知識庫可以充分體現資源集聚、信息集聚的優勢,建構自身的服務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形成合作發展的良性循環。
再次,配合高校實施發展戰略。大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強化了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深刻影響著高校教學科研各項工作,為機構知識庫的外向型服務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重要機遇。一方面要配合學校的學科布局開展服務。要瞄準學校的優勢學科和重點學科提供定向服務,能夠獲得教學科研活動的積極響應,便于較快打開服務局面,形成較為成熟的運行模式,為進一步推廣應用積累豐富經驗。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產學研合作機制開展服務。現在很多高校設立了地方發展研究院、高校服務社會處、科研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等專職機構,還有各種定期或不定期的專家咨詢、企業調研、科技特派員、掛職科技副縣長等合作機制[8]。將機構知識庫融合到這個服務體系中,能夠有效帶動其深層價值的開發,推進不同單位間的業務協作,使機構知識庫成為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支撐力量。
當前,機構知識庫正面臨進一步發展的關鍵階段,在知識采集、資源共享、業務協作等方面遇到了諸多問題,亟需通過服務拓展帶動價值開發和功能建構,以突破舊有理念和運行體制的束縛,打開發展的空間。高校機構知識庫為企業用戶服務,有利于促進知識成果的轉化和利用,吸引、集聚學校科研信息資源,整合優化自身服務功能,推動相關部門間的業務合作,在配合學校發展戰略實施的同時贏得自身的發展,在參與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中發揮應有價值。
(來稿時間:2015年10月)
1.張玲.大學機構知識庫的目標用戶群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6):24-27
2.鄧君.機構知識庫發展的動力機制與動力模型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8(5):44-47
3. 王清飛.我國機構知識庫建設模式比較研究[J].圖書館,2015(4):85-87
4. 黃鵬,張閃閃.高校機構庫建設過程中的知識產權應對策略研究[J].圖書館,2014(2):109-114
5. 白楊,李向東.促進我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的思考[J].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13(3):32-35
6. 左瑞玲.基于用戶需求的高校機構知識庫服務體系探討[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5):65-68
7. 翟楠.知識與知識觀及其演變的教育意涵[J].教育學報,2008(1):37-40
8. 王文巖,孫福全,申強.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分類、特征及選擇[J].中國科技論壇,2008(5):37-40
A Study on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Service to the Enterprise Users
Wang Xuejun
( Liaocheng University Library )
〔Abstract〕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to enhance the service to the enterprise user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service of universit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value, basic ideas and key measures of carrying out the service.
〔Keywords〕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Enterprise usersKnowledge 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作者簡介〕王學軍(1969-),男,聊城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技術部主任,研究方向:圖書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