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馮潔
“交通強省”的浙江藍圖
——《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三五”規劃》解讀
本刊記者/馮潔
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的影響。“十二五”時期,浙江加快推進現代交通“五大建設”,著力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全面提升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基本形成了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相適應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十三五”時期是浙江綜合交通建設集中攻堅期、綜合交通運輸融合發展期、綜合交通體制完善期和綜合交通發展全面提升期,如何對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勇立潮頭,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交通強省”,是這一時期的重中之重。近期發布的《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以“八八戰略”為總綱,為浙江交通運輸的大發展、大提升描繪了一幅可期藍圖。
“十三五”時期,不僅是浙江經濟轉型提質的關鍵五年,更是浙江綜合交通發展提升的關鍵五年。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通運輸處處長楊敏劍提出,要把握“十三五”這一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必須認清“三大轉變”,即由交通通道建設為主向通道與樞紐建設并重轉變、由交通建設為主向交通建設與運輸服務并重轉變、由依賴要素投入為主向要素投入與機制創新并重轉變。這“三大轉變”,在《規劃》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要深入推進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大水運、大物流現代交通五大建設,構建支撐都市經濟、海洋經濟、開放經濟、美麗經濟發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實施萬億綜合交通工程,努力打造省會到設區市高速鐵路和全省空中1小時交通圈,率先基本建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交通強省”。這一系列的發展理念及發展任務,均表明浙江交通運輸在“十三五”時期將會有一番引領全局的創新作為。
浙江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分院院長蔡紅兵認為,與以往五年規劃相比,《規劃》具有更強的綜合性、引領性、全面性。其中,綜合性主要體現為,《規劃》提出要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水路、機場、管道等各種運輸方式和郵政業的綜合協調發展;引領性主要表現在,《規劃》以“四大交通走廊”為紐帶,充分體現交通引領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作用,與浙江經濟的整體布局實現有機統一;全面性主要體現為,《規劃》涵蓋了建設、養護、管理、運輸服務,以及安全、法治、人才、廉政等行業管理等多個領域。
對此,楊敏劍亦有同感。“這次的規劃與國家、省級各大戰略實現了全面對接,立意之高、創新性之強,可謂是前所未有的。《規劃》不僅與國家層面的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美麗經濟等戰略相呼應,也與浙江的海洋經濟、都市經濟等經濟發展戰略相接軌。”
杭州市綜合交通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羅斌則看到了《規劃》背后強烈的民生價值,“除了與經濟轉型、社會發展緊密聯系,這也是一個讓老百姓感受到充分獲得感的規劃。”羅斌分析,首先,《規劃》旨在構建一個“內暢外達”的交通系統,無論是從核心城市輻射全省的“1小時交通圈”還是以城鄉統籌為目標的農村公路“四個一萬”工程,都將在很大程度上惠及民生。其次,《規劃》體現了環境優先的理念,明確提出了“公交優先”的概念,像杭州這樣的城市,公交分擔率將達到45%。
除此之外,引入“互聯網+”“大數據”等理念,提出“加快發展智慧交通”,也是本次規劃的一大創新。《規劃》提出,要加快實施“互聯網+”便捷交通示范工程,整合“大數據”優化運輸質量,利用物聯網提升應急管理能力。這一系列的實施意見,將成為浙江交通運輸以“互聯網+”尋求創新突破的重要指南。
作為多次參與各類交通規劃編制的業界專家,羅斌坦言,初見《規劃》文本的那一刻,最讓自己興奮的就是關于“四大交通走廊”的表述。“綜合交通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就是支撐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提出的“四大交通走廊”,恰恰是對這一理念的布局和實踐。以‘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為例,它從浙江的產業發展特點出發,提出自然風景線、科創產業線、生態富民線、歷史人文線四條‘線’,通過‘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將浙江的風景、產業、民生、歷史串珠成鏈,體現了很強的全局意識。”
我特意找到和我們一起援疆的姜醫生為她診治,原來是令孩子難以啟齒的肛腸問題。醫生檢查確定無大礙后,我們一起到藥房買了藥。怕年輕的孩子不會使用,對著藥盒上的漢字說明,我一句句讀給她聽,告訴她用藥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然后,我去超市給她買了一個膠盆,告訴她要加強生理衛生,又去市場給她買了香蕉和橘子,讓她減輕思想包袱,輕松應對。
采訪中,專家們一致認為,“四大交通走廊”是本次規劃的最大亮點。蔡紅兵表示,“過去從未有一個交通規劃能與經濟發展貼得如此之近。《規劃》從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空間布局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要求出發,提出了構建‘四大交通走廊’,體現了交通服務于四大經濟的功能。構建四大交通經濟走廊,其實質就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統籌區域、協調城鄉,促進經濟要素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廣空間順暢流動與合理配置,構建以經濟軸帶為引領、以城市群為支撐、以中心城市和重點經濟區為帶動的區域發展格局。”
對于如何構建“四大交通走廊”,《規劃》作了詳細而清晰的表述。對此,蔡紅兵作了進一步闡釋:構建都市經濟交通走廊,重點是增強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集聚輻射能力,并強化都市區之間以及都市區與其他中心城市的互聯互通;構建海洋經濟交通走廊,重點是以寧波舟山港為核心,以長江經濟帶為主軸,以江海河陸多式聯運為支撐,統籌內陸與沿海的協調發展;構建開放經濟交通走廊,重點是依托海港、陸港、空港和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現與世界各個國家的互聯互通、開放共享;構建美麗經濟交通走廊,重點是著眼于全省美麗自然資源,運用“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理念,建設自然風景線、科創產業線、生態富民線、人文歷史線,串聯“山海林田湖、城鎮鄉村景”。與此同時,各地應充分利用自身區位與資源優勢,培育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參與到“四大交通走廊”建設中。
根據《規劃》制定的目標,“十三五”時期,全省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達萬億元,包括軌道交通約5000億元、公路約4000億元、站場460億元、水路700億元、民用機場250億元、管道350億元。其中軌道交通投資最大、增長最快,將是“十二五”時期的2.8倍。
如此大的投資手筆,對浙江交通建設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楊敏劍介紹,作為“十三五”時期的第一年,2016年,浙江已完成近1600億元投資額,但就萬億元的投資目標而言,未來幾年的投資增量要求仍然很高,平均每年必須要有15%-20%的增長。要完成如此大的投資量,主要還是依靠軌道交通。2016年,浙江已完成軌道交通投資400多億元,基于一大批項目在今年開工,投資量有望在2018-2019年呈現井噴態勢。
《規劃》提出,要構建“三縱四橫、對角貫通”的綜合交通主骨架,重點推進杭溫、杭紹臺等高速鐵路以及高速公路和通用機場建設,打造高品質的快速網絡,加快實現全省1小時交通圈。
事實上,經過“十二五”時期的發展,除舟山外,浙江高速鐵路已通達各設區市,實現了杭州至各設區市的“2小時交通圈”。從“2小時交通圈”到“1小時交通圈”,將會是一個質的飛躍。“這一目標一旦達成,將大大提升浙江的綜合交通運輸能力,進一步優化浙江交通運輸結構,各種方式的運輸分擔率將更趨合理。同時,也將有效促進人口、產業、技術等要素在經濟帶間的便捷流動,縮小區域差距,實現不同區域的協調發展”,蔡紅兵分析。
除“高鐵1小時交通圈”,構建“空中1小時交通圈”也是《規劃》突出的一大重點目標。《規劃》對“通用航空”這一新興產業著墨甚多,提出要加快通用機場建設,完成東陽橫店、建德千島湖、紹興濱海、寧海、德清等一、二類通用機場建設,有序發展水上機場,建設若干臨時起降點,初步形成通用航空機場網絡體系,為工農業生產、飛行培訓、應急救援、航空旅游、島際交通等提供服務。著力構建空中1小時交通圈,實現民航大省向民航強省跨越。“這或將成為‘十三五’時期浙江綜合交通領域一個新的增長點”,楊敏劍補充,“浙江通用航空的發展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在國內尚屬領先。為了加快發展通用航空,占領通用航空產業的制高點,我們應加快出臺浙江通用航空發展的相關實施意見。”
加快推進“交通強省”建設,除了高水平打造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外,浙江還將高水平構建綜合交通運輸服務體系、提升綜合交通行業治理能力。根據《規劃》,“十三五”時期,浙江將著力打造公平便捷、多元高效的客運服務體系,便捷可靠、優質專業的物流運輸服務體系以及統籌城鄉、綠色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實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規劃雖好,但貴在實施”,在羅斌看來,應該建立一個規劃實施的反饋、評估機制,讓社會公眾、業界專家、第三方咨詢機構等參與到規劃實施的監督和評估中來,共同推動規劃的實施落地,讓公眾不僅是獲得者,更是參與者和建言者。此外,在“萬億元”投資的宏偉目標下,如何保證集約化、節約化程度高的項目優先發展也將是一大重點。
當前,綜合交通運輸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需要牢牢把握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融合發展的時代趨勢,按照綜合交通“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體化”要求,創新體制機制、方式方法和工作措施,更好發揮綜合交通的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