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組
打響降成本“組合拳”推動服務業新發展
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組

圖/金川
服務經濟是杭州的“首位經濟”,服務業必然成為杭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2016年前三季度杭州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已超六成。為促進服務業更好發展,以及支撐供給側改革的整體推進,杭州組織了服務業企業“降成本”專項調研。
本次專項調研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共有1000余家服務業企業參與調查。調研結論主要有以下六點:
企業在用工成本、稅負成本、社保費用等方面的壓力最大。調查數據顯示,工資成本、稅負成本、社保費用、融資成本位列“企業當前經營發展中過高的成本”前四位。不同行業企業這四類成本的壓力有所不同,大旅游、社區服務、商貿服務、現代物流等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在工資成本方面的壓力高于稅負成本;房地產、金融服務等資金密集型服務業在融資成本方面的壓力明顯高于其他行業,而在社保費用方面的壓力顯著低于其他行業。
企業對名目繁多的非稅費用意見較大。調查數據顯示,除企業普遍提及的“五險一金”過高之外,水利建設基金是企業反映次數最多的非稅費用項目,超過30家企業提出水利建設基金收費過高;殘疾人保障金、文化事業建設費、工會費、行業協會會費等費用項目也有多家企業提及。另外,還有小額貸款公司征信費、房地產開發中的各類規費、交易中心招投標費用、教育費附加、培訓費、認證費、環保費、印花稅、路橋費、危險廢物處置費、資源費等。
企業最期待享受各類稅收優惠。線下調查中企業對減少稅負的要求表現得特別明顯,多家企業表示希望在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等認定方面得到政府支持,以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在餐飲費、車貼、交通補貼等費用項目的所得稅前抵扣方面,希望政府能夠充分考慮到服務業各細分領域的特殊性,予以區分對待。企業對通過“營改增”降低稅負有諸多擔憂,主要來自可抵扣進項少、抵扣鏈條不完整以及涉及多個增值稅稅率業務的企業。
貸款貼息是企業最希望政府在銀行貸款方面提供的優惠政策。調查數據顯示,關于企業希望政府在銀行貸款方面提供何種幫助方面,希望政府提供貼息的企業563家,占51.4%;提供擔保支持的企業348家,占31.8%;提供轉貸支持的企業184家,占16.8%。本次調查中對降低融資成本的呼聲不如社保、稅負、用工成本等方面來得強烈,這與此次調查的企業結構有關系。大量有資金需求的初創型企業、新興產業企業未能參與。這也反應了對服務業企業的金融支持需要創新手段,為不同類型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支持。
切實幫助企業減輕人力成本負擔。調查數據顯示,享受過人才公寓、大學生公寓等人才房政策的企業有77家,僅占7%;沒有享受過人才公寓、大學生公寓等人才房政策,并且不知道政策的企業485家,高達44.4%;享受過職業教育培訓補貼政策的企業僅有124家,占11.3%。多數企業希望能在不降低員工收入的情況下幫助企業降低人力成本,包括對高端人才的個人所得稅獎勵,在人才公租房、職業教育培訓補貼、人員招聘、實習基地建設方面的扶持政策等。
政策宣講、落實不足。對政策了解不夠,是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本次調查中大部分企業希望政府能夠加大政策宣講力度,幫助企業用好、用足政策,并提出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培育政策中介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等建議。此外,現階段也存在國家政策落實不力的問題,如對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的稅收優惠等。
解決調查中發現的問題與不足,需針對不同行業特性和不同性質、不同規模企業的實際困難,打好降成本“組合拳”,為傳統服務業挖掘新動力,為新興服務業開辟新空間。
挖掘服務業特點,加強政策儲備。服務業門類多、領域廣,僅靠一次調查或一項政策都難以充分體現服務業特點,建立跟蹤研究服務業企業降成本政策需求的長效機制十分有必要。
突出降成本重點,講求政策實效。各項成本因素對不同行業、不同性質企業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牢牢抓住企業的關鍵需求,提出一批可以讓企業真實有感的精準降成本政策舉措。
緊抓試點和示范,推動政策突破。杭州在跨境電子商務、科技創新、養老服務、服務貿易等方面正推進一批試點示范項目。應充分利用這些先行先試機會,提出切實有效的降成本舉措。
以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對服務貿易企業的支持力度。服務貿易具有知識含量高、資本和技術密集、資源消耗少等特點,代表著杭州產業結構調整和服務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2016年,杭州被列為國家首批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之一。把握先行先試機會,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對于促進杭州實現高起點上的新發展意義重大。要著力完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及相關措施,讓更多的企業享受到試點帶來的政策紅利。
以推進“互聯網+”行動為抓手,加大對服務業智慧化發展的支持力度。物聯網、大數據、云技術、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在制造業、農業等領域,各地都已經出臺了大量促進信息技術應用的政策舉措。服務業也同樣面臨著轉型升級問題,在線監測、在線教育、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商圈等傳統服務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急需開展服務業領域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的政策研究,加強對企業投資的引導和補助。
以國家加大創投投入為契機,爭取設立國家創投引導基金參股基金,擴大直接融資比例。近年來,國家成立了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國家級引導基金,加大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杭州的創投引導基金規模偏小,未能適應當前“雙創”氛圍和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要求。應抓住國家加強政府資金引導作用的機會,爭取設立若干服務業領域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參股基金,利用中央財政資金,加大對社會資本投資服務經濟的引導力度,加快培育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
以支持金融機構業務創新為切入點,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新常態下服務業小微企業在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但服務業小微企業有資產輕、擔保難、經營風險大、財務核算不規范等特點,融資成本較高。建議發揮政府對企業信息掌握優勢和財政資金杠桿效應,依托金融機構的專業力量,積極開展中小微企業“助保貸”、投貸聯動等業務,實現政府定向扶持、金融機構大幅增信、企業快速受益的多贏局面。
以第三方機構為依托,加強政策評估和宣講,確保各項政策見實效。第三方評估是本屆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創新。評價政府工作不能“自拉自唱”,要讓第三方獨立公正評估,推動各項政策落實,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對政府政策了解不夠是本次專項調查中反映的一個重要問題。政府需要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專業第三方機構,把基于“互聯網+”的各類新型手段運用于政策公開和宣傳,強化政策措施的廣而告之、落到實處。
以服務業協調例會為載體,破解一批降成本典型案例。自2009年起,在市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的框架下,建立了服務業三級協調例會機制。服務業協調例會制度在及時解決企業問題、調動各部門與各地積極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服務業各行業企業個性化降成本需求,有必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業協調例會在提供精準服務方面的作用,統籌協調解決企業降成本問題。重點完善問題收集制度、限時辦結制度、跟蹤督查制度等,破解一批降成本典型案例。
以市服務業聯合會為突破口,持續跟蹤了解服務業企業降成本需求。《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全市各服務部門存在著大量以協會商會為代表的社會組織。應大力支持市服務業聯合會在服務企業、服務政府和服務行業協會方面的積極作為,引導各社會組織加強交流合作,形成服務網絡,建立服務業企業降成本需求收集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