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構建新均衡


浙江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在經歷了9個年頭的經濟增長回落之后,經濟正在形成新常態下的新均衡
回顧2016浙江經濟,一個鮮明特點是出現筑底跡象。即在經歷了9個年頭的經濟增長回落之后,正在進入底部,形成新常態下的新均衡。我們或可這樣自問自答:“經濟增長速度還將回落嗎?似乎跌無可跌了吧”。
中國經濟長期出口、投資迅猛增長,形成擴張性結構失衡。2011年以來若干主要經濟指標斷崖式回落,形成收縮性結構優化。浙江雖不例外,但并未較深卷入全國經濟粗放外延增長大合唱,且發展相對較快,總體發展稍好。
在此過程中,工資相對較快增長、居民收入增長開始快于GDP增長,消費增長相對較為堅實。資本在較大壓力下,不得不優化行為,加強挖潛,提升效率,中國經濟并未出現2013年末即甚囂塵上的“硬著陸”。就浙江言,當前正在形成企業財務重建,實現新的供需均衡的較好局面。
浙江經濟2016總體特點,在于創新指標比較靚麗,傳統指標相對平庸。一般傾向于認為,浙江經濟在全國相對較好,主要得益于“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較快發展。浙江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對此有所反映,以信息產業等為主的“其他服務業”1-9月累計同比增長14.2%,全國僅8.9%。據估計,新經濟對浙江經濟增長貢獻約近20%,杭州尤甚。對此,筆者亦有實際感受。杭州市上塘河畔一個新經濟集聚區,占地約10萬平米左右,有3家以寫字樓為主的開發園區。2012年仍冷冷清清,現在上下班時段有清一色成群結隊青年人,最近又有一約4萬余平米寫字樓開工建設,早點鋪從三四年前的2家增至7家。
傳統指標中庸乃至平庸但有客觀合理性。2016年1-9月,浙江第二產業增長僅比全國平均高0.1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增長比全國高0.5個百分點,低于全省GDP增速、高于全國的幅度。服務業主要行業增長多數慢于全國平均,主要有交運倉儲等業、批零業、住宿餐飲業和金融業。這主要是由于浙江經濟高度空間集聚,一個相對較小的服務業能服務于一個相對較大的經濟社會,導致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及增長較小。賬面數字似乎不太好看,實惠是浙江的總體成本相對較低。
浙江經濟2016增長亮點,在于服務業企業數據靚麗,投資增長相對加快。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數據,這幾年一直較好。今年1-10月,全省9000余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7%,同比加快1.3個百分點;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4.2%,同比加快10.5個百分點;從業人員平均人數同比增長9.0%,同比加快5.1個百分點,起到了吸收就業的積極作用。浙江投資增長從數據上看,2014年浙江投資增長開始持續快于全國,結束了2011年前持續低于全國的狀況。盡管坊間認為投資數據水分較高,但在同樣具有較高水分情況下,增長速度的縱橫向比較,應仍有一定參考意義。2016年1-11月,浙江投資同比增長10.7%,比全國高2.4個百分點。即使考慮水分因素,浙江投資增長高于全國應該比較確實。
浙江經濟2016積極趨勢,在于產業結構提升,加深參與全球經濟競爭。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浙江服務業比重達到51.7%。雖有工業增長猛然降速的收縮性因素,但即使工業增長回復正常,三二一產業結構或仍將繼續保持,第三產業比重仍將繼續有所上升。第三產業投資占比較高,2016年1-10月,第三產業投資占比68.3%,比2013年上升4.3個百分點。不過,今后若干年工業投資將回升,第三產業投資較高比重或將有所下降。制造業結構提升是2015年標志性事件,這一年紡織業比重退居第二位、電氣行業比重上升至第一位,終結了紡織業霸主地位。根據全國與WTO數據,浙江商品出口今年1-11月大致已占全球商品出口1.8%多,出口總額低于西班牙、高于印度,可居全球第18位。
努力構建新常態下的新均衡,是近年浙江經濟微觀層面的主要行為特征。分析2016年浙江經濟形勢,可以清晰觀察到2011年以來的客觀經濟表現的三條主線:一是企業積極收縮以重建生產經營均衡;二是企業加快結構轉換以形成新的增長動力;三是收入消費增長相對加快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格局。浙江經濟形勢可說是全國縮影,總體已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