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良 金崇廣
基于電商專業維權的基層價格執法探索
鄭和良 金崇廣
近年來,在價格部門舉報受理工作中,出現了一類與普通舉報人的舉報目的、方式、方法迥異的專業維權人士。他們以舉報電商價格行為違規為業,通過網絡平臺申訴的方式,提供舉報線索,從中獲取獎勵。據臺州市12358舉報中心統計,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共收到2046件價格咨詢投訴舉報,其中544件是針對電商投訴舉報,大部份是專業維權人士通過12358網絡平臺申訴,占到總投訴量的26.59%,是去年同期同類舉報量的18倍。
由于現行法律法規對專業維權人士的行為沒有明確界定,其以行使公民合法權益名義實為謀利的行為,使得價格部門對專業維權人士的舉報訴求面臨執法難題。構建高效的價格投訴舉報應急處理機制,快速處置價格投訴舉報,妥善化解價格矛盾,已成為當前基層價格主管部門更好地履行職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課題。
注重細節提高執法水平。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加強自身修煉,強化依法行政意識,提高業務素質,才能在執法的同時保護好自己,規避執法風險。價格部門應嚴格按照《價格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等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的要求,按法定程序展開立案、調查和行政處罰,確保案件定性正確。注重證據的收集、檔案的保存,確保證據充分、程序合法。加強與省、市價格主管部門溝通交流,學習先進做法,對同類問題的處理形成共識,保證處理過程、方法和結果的統一性,避免維權人士利用差異尋找突破口。
部門聯動提高維權效能。理順與政府法制部門、法院之間的溝通機制,暢通流程,形成整體合力。基層價格執法部門可以嘗試將價格執法問題列入“行政復議和行政審判聯席會議”議題,形成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價格執法聯動機制。明確新業態下職業舉報行為、電商價格行為規范、價格欺詐與明碼標價界定標準、價格違法行為處罰法律適用尺度等問題。合理把握價格投訴舉報受理審查門檻和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尺度,統一規范電商價格舉報辦理程序,推進消費維權關口前移。
依法履職維護電商權益。堅持以法律為準繩,堅持上位法優先,謹慎定性“價格欺詐”。雖然目前在法律上難以否定維權人士作為消費者的身份,但他們的申訴舉報行為具有明顯的牟利性,即買即退的消費行為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區別于單純的消費行為。在實際處理過程中,價格部門在確保依法履行申訴程序及案件查辦程序前提下,兼顧電商合法權益和本地電商發展環境,絕不能為了滿足職業舉報人的各種不合理訴求、片面追求調解成功率、避免復議訴訟給電商施壓。
完善專業維權預警機制。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舉報處理規定》和《12358價格舉報管理信息系統工作規則》,對于投訴、舉報分別登記,按不同流程辦理。建立內部專業維權人士名單并定期更新,在價格系統中對職業舉報人申訴舉報件予以標注提醒,便于基層執法人員在處理這類申訴舉報件時,第一時間引起重視。對于一些維權人士的惡意舉報、糾纏,要及時制止,支持商家訴諸法律,并進行相關的宣傳。
主動介入加大政策宣傳。發揮電商協會作用,群發短信提醒電商從業者注意遵守價格法規,規范電商經營行為。增設法律法規知識培訓課程,提高電商的法律意識,合法經營。制作網絡銷售明碼標價規范宣傳資料,聯合EMS等快遞企業發放規范電商價格行為告誡書,組織電商自查自糾。開展電商價格行為巡查,發現一例,責令改正一例。
電商平臺優化營銷策略。電商平臺作為第三方平臺的技術支持,應承擔電商行為的監管、審查責任乃至連帶賠償責任。在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的基礎上,按價格相關規定合理頁面布局,調整電商后臺功能設置,從技術上保證商家務必詳細填寫價格有關因素以符合商品明碼標價規范。與電商從業者簽署《誠信經營承諾書》,明確經營的雷區,運用大數據等技術,糾正和屏蔽電商虛假宣傳、誘導促銷等違法行為。通過技術手段向消費者公示商家違規信息,削減違規商家商業權益。加強黑名單制度,加大處罰力度,從平臺上堵住網絡監管的漏洞。
頂層設計規范網絡交易。從法律上明確網絡交易消費過程中的賠償責任,制定隱私保護政策與措施,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隱私權以及公平交易權等權益。
作者單位:臺州市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