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改革難點和管理瓶頸為突破口積極謀劃“十三五”上海統計新發展——訪上海市統計局局長王建平
新年伊始,上海市統計局召開全市統計工作會議。回顧2015年,上海統計人用勤勞與汗水、用思考與行動,進一步提高了統計工作的質量和效能,推動了統計事業的進步和發展。會后,本刊專訪了上海市統計局局長王建平,請他談談2016年的工作布局。
記者: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上海統計工作將如何發揮好“參謀部、晴雨表、信息窗”的職能作用,服務好經濟建設大局?
王建平:未來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實現升級發展的關鍵時期。統計工作面臨著不同以往的國內外環境,我們要抓住上海重要改革先行先試、創新發展率先探索的機遇,努力當好全國統計改革的排頭兵和先行者。今年本市統計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領導對統計工作的要求,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到統計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各方面,充分發揮統計職能,以全面、準確、及時的統計數據和信息服務為上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統計保障。
記者:我們注意到,去年11月份,上海市市領導和國家局領導相繼開展了上海統計工作調研,有哪些工作要求將成為今年的努力目標?
王建平:市領導和國家局領導調研時肯定了我們的工作成績,同時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按照三個“適應”的要求,做好大數據研究、搞好經濟結構分析,不斷推進統計工作轉型、自身轉型?如何聚焦新問題、反映新情況,做好“三新”統計、自貿區制度方法改革,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些既是工作的重點、難點,也是工作的目標、任務。為此,局、總隊在2015年底召開了一系列座談會,通過不同層面的交流討論,逐漸形成了“兩突破”的工作思路,即圍繞統計改革難點和統計管理瓶頸進行突破。
記者:突破,是一種氣勢,一種決心,蘊含著一股正能量。
王建平:對。突破,既要一往無前、勇于開拓,也要把握脈搏,找準方向。這里的突破,決不是鯉魚跳龍門、空中建樓閣,而是穩扎穩打、循序漸進,是在近兩年“兩增強”、“兩提高”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比較成熟的、重要的、有側重點的突破。
記者:您能更詳細地解讀一下如何圍繞統計改革難點進行突破嗎?相信會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王建平:當然可以。這次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提出,現代統計體系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方法科學,即堅持以普查為基礎、抽樣調查為主體的前提下,注重開發利用企業會計財務資料、生產經營記錄、部門行政記錄和大數據的統計方法。建立現代統計體系,要實現數據生產向科學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轉變,使大數據和行政記錄、企業生產經營記錄與傳統調查數據共同構成政府統計基礎。上海提出突破統計改革難點,也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目前,我們有兩方面的考慮。
一是推進自貿區統計制度方法改革向縱深發展。
到目前為止,上海自貿區累計新增企業已超過三萬家。在數量激增的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但是用傳統的統計調查方法和手段進行數據采集,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數據質量和工作效率也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因此,我們把數據采集方式變革作為自貿區統計改革的突破口,在制度創新上大膽闖、大膽試。
自貿區統計制度方法改革試點工作啟動以后,我們明確提出了“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社會大數據應用+統計部門重點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數據采集機制。這樣的構想,得到了國家局和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政府行政記錄,特別是稅務部門的共享數據進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先后設計了三套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最終提出了自貿區統計制度方法改革試點的基本方案。有關方案得到了國家統計局領導的批示以及各專業司的具體指導,還在做進一步的完善,力爭在明年正式開始試點。
二是探索實施大數據應用研究。
今年我們重點工作的一個特點,就是出現了工作小組這樣的新形式,不再以處室為單位,而是打破分隔,集中局隊的有關人員和力量去實現。目前大數據研究工作已經開始啟動,由劉稚南副總隊長牽頭,成立了大數據推進小組,挑選了局總隊各處室有能力、有興趣的青年同志開展研究。楊市長在工作調研時已經很深刻地指出,統計部門如果不搞大數據,那我們的生存就將受到威脅。所以我們把這項工作作為明年一項研究性重點工作,就是因為大數據是事關統計長遠發展的關鍵問題。同時,我們也鼓勵其他同志都能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去,反映問題、提出需求。因為大數據最終還是要跟專業工作相結合,與現有的統計制度方法相結合。
記者:在這些專題研究以外,上海統計部門在服務新常態方面,還有哪些具體設想?
王建平:經濟新常態大背景下,統計工作面臨不少新課題。我記得,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曾提到,“統計既不能漏,也不能虛”。這里的“漏”,并不能理解為簡單意義上的調查單位的遺漏,而是指統計還不能涵蓋經濟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方面、全過程,核算還不能準確計量經濟發展的規模和結構。這也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一直關心的一個問題。今年,上海統計部門要努力適應和服務新常態,使制度方法、指標體系、核算結果等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成效。要在兩方面下大功夫。
一是探索“三新”統計制度方法研究,開展經濟結構性分析。
建立健全“三新”統計調查體系,全面、及時、準確地反映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統計部門的重大政治任務。上海作為我國轉型升級的最前沿,“三新”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總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情況下,上海統計部門有責任、有義務把“三新”統計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抓。從本質上講,“三新”統計就是依據新的經濟概念所確定的標準范圍,對現有的統計調查對象進行重新分組加工,進而得到有關的統計數據。因此,首先是要明確“三新”經濟的內涵與外延;其次是要建立“三新”經濟的分類目錄;第三是要建立起“三新”經濟的統計制度與方法;最后是要建立“三新”經濟核算方法制度。要在國家局的指導下,創新完善統計制度、統計方法、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調查工作機制,全面準確、及時地反映和揭示“三新”在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進展和成效,更好地適應和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
二是開展指標體系的研究,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的統計監測。
楊市長在局隊調研時,非常關心指標體系的研究工作,這仍將是“十三五”時期統計部門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要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五大”理念,對標國內領先地位和國際先進水平,做好“十三五”時期統計指標評估體系研究工作,并在統計成果中有所反映。一是要根據“十三五”規劃和“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研究構建“十三五”時期統計指標評估體系。二是要研究確立評估指標的統計標準和數據采集方法,明確責任分工。三是要研究建立科學可行的評估方法,利用“十二五”時期的數據進行試驗性測算。
“十三五”規劃的一個亮點,就是提出“綠色”的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首次列入我國的五年規劃。上海在“十三五”時期,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大力建設和整治生態環境,完善體制機制法治保障,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要在原有的生態環境統計監測調查基礎上,積極開展調研,認真研究國內外該領域的相關內容;加強與國家局有關司的溝通,初步建立生態文明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搭建包括市發改委、農委、環保、水務和綠化市容局等在內的部門合作平臺和工作機制。
記者:既要集中力量突破難點,探索重點,又
要保質保量完成常規工作,離不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也離不開奮發有為的統計隊伍。您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在隊伍建設方面的心得嗎?
王建平:我認為在統計改革創新中,人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的隊伍建設沒有跟上業務發展,我們的改革創新就是一句空話。強化隊伍建設,可以促進統計的改革創新;而通過統計的改革創新,又可以鍛煉人才、強化隊伍。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今年,我們將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基層支部建設。持續深入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加強干部隊伍管理,繼續完善干部培訓和選拔任用工作機制。新的一年,我們要強管理、創文明、推改革。
記者:非常感謝您的分享,2016年的統計新征程已經拉開序幕。祝愿上海統計工作帶著新的夢想,新的希望,譜寫出新的篇章!
王建平:謝謝!
(責任編輯:曹家樂)
調研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