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琰
(平湖市當湖街道統計與信息中心,浙江嘉興314200)
?
浙江平湖市服裝品牌創業創新園發展狀況分析
葛琰
(平湖市當湖街道統計與信息中心,浙江嘉興314200)
摘要:服裝加工業是平湖市的傳統支柱產業,曾經為平湖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但經過30多年的發展,自主品牌匱乏,創新能力不足制約了平湖服裝加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通過對“平湖市服裝品牌創業創新園”近一年來的創建情況調查,提出加強頂層設計、注重定向招商、打造區域品牌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服裝品牌;創業創新園;發展
2015年初,嘉興平湖提出了“兩創中心”建設計劃,并計劃在當湖街道依托老07省道沿線兩側老工業區塊規劃建設“平湖市服裝品牌創業創新園”。目前,當湖街道正著手實施規劃的編制以及中心區域的改造建設,是當湖街道主抓的三大產業園之一,以后將打造成一個重要特色產業發展平臺,有望成為未來地方特色產業基地。園區改造沒有現成經驗,在實施中遇到了許多的困難和問題,需要分析研究,亟待解決。
(一)園區創立過程。近年來,當湖街道逐步意識到傳統服裝加工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開始著力于服裝行業產業升級的思考,創業園自2014年初步形成設想,當時命名為“當湖服裝品牌創業園”,2015更名為“平湖市品牌服裝創業園”。該園區位于平湖市當湖街道07省道沿線虹霓村區域,根據園區的發展定位,結合其周邊區域的發展建設狀況,規劃創業園主要承擔總部辦公、品質科創、商貿會展、現代生產、配套服務、工業旅游等六大板塊職能。
(二)園區規劃功能。園區委托浙江大學規劃設計院按照“產業轉型、空間提升、形象改善”的要求作規劃編制,規劃創業園建設,主要結合創業園現有的資源稟賦條件和未來發展意向,以提升區域產業能級為目標,充分發揮多元現代功能,將規劃區建設成為:平湖市服裝品牌創新創業特區;平湖市工業文化休閑旅游先導區。希望通過區域工程建設,引進一批優質服裝創意產業。同時,結合工業、地產、旅游等項目,打造成一個時尚、生態、休閑的產業集聚區。目前,規劃編制工作已進入最后的完善階段。
(三)園區發展情況。今年以來,園區項目建設與規劃分步實施,區內“飛中心”項目已落成,“旎萊雅”品牌2萬平方米改造項目開工建設。并已著手做好了核心區景觀、綠化等設計和部分改造,創業園形象正在初步集聚中,沿路企業推出了工廠店及品牌店。企業形象提升和舊廠房改造工作陸續開展,沃爾隆、華東工貿等多家企業已著手規劃。同時,園區內2個供地服裝項目、園區展示服務平臺也在緊張規劃建設中。
1.區內企業建設穩步推進,企業數占比超四成,就業人數、產值約占四分之一。2015年末,虹霓區塊集聚服裝生產企業43家,占全街道服裝業企業數的44.8%,此區域企業數近年來保持穩定,一直維持在40家左右。其中,規上企業6家,去年11月末企業職工2307人,人數占全街道工業企業職工的23.5%。從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看,2015年預計服裝行業總產值5億元,占全街道工業總產值的25.4%。從企業生產的主要產品看,目前主要有機織服裝、水洗服裝、針織編織服裝等3大類。知名商標有旎萊雅、波雅曼等十來個品牌。企業年產各類服裝總數達100萬件以上,產業基礎扎實,生產基地集聚初具成效。從企業銷售模式看,出口、內銷近各半。出口形式主要通過外貿公司代理出口,也有少數企業自行出口;內銷主要采取代理制,還有固定渠道和專賣店。
2.創業園的建設穩步推進,壯大了整個經濟的總量,也帶動了服裝產業鏈的發展。一是延長了服裝產業在整個制造業中的產業鏈。服裝輔助產業發展穩定,形成了配套的群體,初步統計這些小企業生產的服裝加工占約整個服裝生產企業的40%左右。年末街道區域內服裝加工小企業達到76家,實現年總產值1.2億元。二是拓展了服裝的品牌提升。包括設計、制版、認證、驗廠、報關和物流運輸、銷售服務等,全方位的為街道服裝產業提供上下游配套服務。三是拓展了服裝的創意設計。以“飛靈飛遜”為中心的服裝創意、設計研發、品牌展示工程。近期,在街道20家規上企業中作了分析調查,服裝業以9家企業的數量,占比街道全部規上企業數的38%。近日,中心又對轄區內6家規上服裝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問卷方式來了解企業的經濟運行動態,從而掌握服裝企業的運行信息,合理的分析服裝類企業總體經濟趨勢。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接受調查的6家服裝公司,在自主出口、品牌創建、電子商務方面都有涉及或有意愿涉及,從調查表上采集到的信息反映了創業園服務平臺的影響力。
服裝產業雖然穩步推進,規模較大,是街道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尤其在品牌服裝領域較為領先,并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為街道經濟快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但在當前發展過程中也碰到了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行業發展水平不高。一是品牌建設不力。園內至今沒有一個中國名牌,目前只有1個嘉興名牌,1個平湖名牌,1個嘉興著名商標、1個平湖著名商標。還沒有形成全省乃至全國知名或者區域知名的強勢品牌,產品的品牌附加值低,品牌在知名度和客戶接受度方面差距很小。二是技術含量程度低。在技術上,目前服裝企業的生產仍然是熟練車工為主,現有的生產流水線主攻的方向都是加快工人熟練度的設計思路,沒有起到精細化的目的,產品技術含量不夠。其一,行業門檻很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也不存在技術秘密,能夠創牌,品牌很少涉及到技術專利。其二,企業很少在品牌建設、產品質量、銷售渠道建設和研發設計上競爭,而是在誰成本更低、仿冒和打價格戰上比拼,結果影響整個產業生態環境。三是產業鏈不完整。服裝仍然是加工貿易為主,并沒有本質提升,在全生態產業鏈建設方面,缺乏頂層設計和規劃,存在斷面。如在產品市場調查、設計和研發、市場銷售服務等方面。就算是創牌,也是市場調查極少,全憑感覺,產品設計和研發全部外包,沒有控制力,只注重生產環節。
(二)行業發展后勁不足。一是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企業規模都不是很大,有些小微企業廠房是租賃的,也沒什么固定資產,很難從銀行渠道融資,銀行只能通過小額擔保形式支持小微企業貸款,而企業所需的生產資金周轉遠遠不夠。因此有的企業在資金緊張時不得不選擇成本更高的民間融資,推高企業運營成本并加大經營風險。二是招工難,工資成本高。近年來工人工資上漲很快,據規上企業統計數據顯示:2013-2015年人均工資平均增長12%。目前該行業產品生產結構沒有較大改變,擴大規模依然要依靠增加工人,近年來總勞動力數開始呈下降趨勢,招工難將成為企業常態。三是要素有限,制約了行業發展空間。現在受工業用地指標約束,制約了小微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企業要發展,只能依靠違章搭建,造成安全和消防問題嚴重,同時違章搭建過多,造成了不公平競爭的環境。
伴隨著創業園的崛起,服裝業不僅是當湖的特色產業,更是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從深化改革攻堅破難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從轉變經濟發展思路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的角度,正確看待一個地區經濟容量問題,如何把握好一個平衡點,是急需考慮的問題。
一要加強頂層設計,規劃發展線路。一個完整的全生態產業鏈應該基本包括四大塊:市場調查、產品設計和研發、生產和銷售渠道。要積極探尋服裝銷售的商業運作模式,政府應聘請專家把脈創業園,進一步做好產業定位,為今后創業園的發展規劃線路。同時要積極鼓勵小微企業發展,支持服裝產業(富民產業)的發展。
二要注重定向招商,實現完整產業鏈。針對
當前緊缺的研發設計、市場銷售服務平臺建設、品牌運營等產業短板,開展定向招商。一是引導市服裝協會協助,龍頭企業要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引進設立研發機構,實現產品研發本土化。二是加快創業園中心區域建設,要由服裝協會牽頭企業出資加快對沿途沿路商業改造,同時,出臺對商業的扶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實現品牌運營、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物流配送、文化創意等完整產業鏈,提升上下游配套能力,降低總體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三要迫切打造區域品牌,打響龍頭產品。推動共用品牌建設,著力開發創業園,吸引市內外客戶,使“創業基地”更加名副其實,打造“平湖服裝”區域品牌。逐步做大服裝電子商務的規模,并逐漸向產業擴展。鼓勵企業轉型升級,做厚產業內涵,著力扶持創業意愿濃厚、規模較大、儲備人才良好等合理的企業開創獨立品牌,打響品牌產品,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施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