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吳晶,李劍青,黃泰康.國際藥品定價理論與實踐對我國藥品定價的啟示[J].中國藥房,2007,18(7):487-489.
[7] 趙偉,童冠圣.歐盟國家藥品價格管理簡介及其評價[J].中國衛生經濟,2013,32(3):70-72.
[8] 楊莉,劉春艷,張建靜,等.國際藥品價格管制方式及效果研究的系統綜述[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1,4(7):17-25.
[9] 黃冬梅,胡善菊,李國鴻.歐盟藥品政策改革評價[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06,23(1):29-32.
[10] 劉寶.加拿大藥品費用及藥品價格管理介紹[J].中國藥房, 2009,20(4):244-247.
[11] 武瑞雪,葉露.瑞典專利藥價格管理政策的經驗啟示[J].中國藥房,2009,20(1):10-13.
[12] 施存豐,田志龍.世界各地藥品價格管控方式及對中國大陸的啟示[J].當代經濟,2008,12(上):28-29.
[13] 朱沛智,高梅.論我國藥品政府定價機制的法律完善[J].甘肅政法大學學報,2009,107(6):94-98.
[14] 何倩.藥物經濟學評價應用于藥價管理的國際經驗及思考[J].中國醫療保險,2013(4):57-59.
[15] 陶立波,楊莉.藥物經濟學評價在藥品定價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藥房,2006,17(1):31-33.
[16] 彭六保,崔巍.以藥物經濟學原理為指導制定藥品價格[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27(1):88-91.
[17] 燕蘭英,李麗.藥物經濟學在藥品費用控制中的作用[J].江蘇藥學與臨床研究,2004,12(6):56-59.
[18] 李海濤,夏慧,李士保,等.利用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導藥品定價的探討[J].中國藥房2007,18(23):1764-1767.
[19] 孫利華,郭朗.對我國藥品定價引入經濟性指標的思考[J].中國藥房,2012,23(24):2213-2215.
[20] 張馨月,馮芳齡,李明暉,等.中國制藥企業藥物經濟學應用現狀調查[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0,5(3):1-10.
李明麗
?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下重慶藥品交易所藥品采購模式分析
[6] 吳晶,李劍青,黃泰康.國際藥品定價理論與實踐對我國藥品定價的啟示[J].中國藥房,2007,18(7):487-489.
[7] 趙偉,童冠圣.歐盟國家藥品價格管理簡介及其評價[J].中國衛生經濟,2013,32(3):70-72.
[8] 楊莉,劉春艷,張建靜,等.國際藥品價格管制方式及效果研究的系統綜述[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1,4(7):17-25.
[9] 黃冬梅,胡善菊,李國鴻.歐盟藥品政策改革評價[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06,23(1):29-32.
[10] 劉寶.加拿大藥品費用及藥品價格管理介紹[J].中國藥房, 2009,20(4):244-247.
[11] 武瑞雪,葉露.瑞典專利藥價格管理政策的經驗啟示[J].中國藥房,2009,20(1):10-13.
[12] 施存豐,田志龍.世界各地藥品價格管控方式及對中國大陸的啟示[J].當代經濟,2008,12(上):28-29.
[13] 朱沛智,高梅.論我國藥品政府定價機制的法律完善[J].甘肅政法大學學報,2009,107(6):94-98.
[14] 何倩.藥物經濟學評價應用于藥價管理的國際經驗及思考[J].中國醫療保險,2013(4):57-59.
[15] 陶立波,楊莉.藥物經濟學評價在藥品定價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藥房,2006,17(1):31-33.
[16] 彭六保,崔巍.以藥物經濟學原理為指導制定藥品價格[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27(1):88-91.
[17] 燕蘭英,李麗.藥物經濟學在藥品費用控制中的作用[J].江蘇藥學與臨床研究,2004,12(6):56-59.
[18] 李海濤,夏慧,李士保,等.利用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導藥品定價的探討[J].中國藥房2007,18(23):1764-1767.
[19] 孫利華,郭朗.對我國藥品定價引入經濟性指標的思考[J].中國藥房,2012,23(24):2213-2215.
[20] 張馨月,馮芳齡,李明暉,等.中國制藥企業藥物經濟學應用現狀調查[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0,5(3):1-10.
李明麗
【摘要】重慶藥品交易所線上集中采購藥品采購種類可控,采購途徑可靠,來源可追溯,同時實現了本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規格與價格統一,提高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品采購管理水平。但是,還需通過不斷改革創新,積累經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一步完善藥品線上集中采購制度。
【關鍵詞】基本藥物;線上集中采購;藥品管理
重慶市北碚區精神衛生中心,重慶 400712
1.1 成立聯合體 以區縣為單位成立基本藥物采購會員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其于2012年初成立,由1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成,統一在藥品交易所平臺注冊為會員。聯合體機構下屬于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負責組織轄區成員單位選取配送企業、篩選藥品、采購監管、貨款支付等。
1.2 推選配送企業 聯合體成員單位可在藥品交易所平臺上推選本區基本藥物配送會員即藥品配送企業,通過綜合多項指標排名最后確定10家配送公司,負責本轄區基層醫院即聯合體成員單位基本藥物集中配送工作。
1.3 篩選采購品規 聯合體成員單位依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重慶市補充藥物目錄》,在藥品交易所平臺掛網的藥品中集中篩選臨床所需基本藥物及規格,再經專家組成員按照一定原則評估認定,制訂本區基本藥物采購清單。
1.4 簽訂采購合同 基本藥物采購清單由聯合體通過多種方式與廠家或配送商議價,按照議定價格在藥品交易所平臺與生產廠家及配送商簽訂買、賣、配三方電子合同。
1.5 采購合同執行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合同清單制訂基本藥物采購計劃,原則上每月不超過3次集中在藥品交易所平臺下訂單采購。聯合體需督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藥品交易所平臺及時收貨確認,并在規定時間內通過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核算管理中心集中支付藥品應付貨款。
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重慶藥品交易所平臺實行藥品集中線上采購已有3年,通過比較平臺線上集中采購前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采購渠道、零差率銷售、藥房管理、貨款支付等來評估藥品交易所平臺線上集中采購的效果。
2.1 規范統一采購渠道 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后,基本醫療衛生機構只能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及增補藥品[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平臺線上集中采購前,采購渠道混亂,14家單位分散采購,共由近40家藥品配送企業供貨。所采購藥品中基本藥物低于50%,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情況不能掌控。
基層醫療機構通過藥品交易所平臺集中采購后,本區聯合體各成員單位藥品采購清單實現了大范圍的統一。聯合體選擇的采購清單原則上全部是基本藥物,各單位只能在清單內自主選擇本院擬用藥品及規格,因此藥品采購種類總體可控。
聯合體可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采購渠道進行嚴格監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采購的基本藥物需與藥品交易所的訂單合同一致,并由三方合同中約定的10家配送企業配送藥品。對平臺上未出現的藥品種類,能替代的首先選擇替代藥品。不能替代的嚴格實行備案采購制度,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采購平臺提出備案申請,通過聯合體審核過關后方可適量線下采購。
各單位采購數據表明,在藥品交易所平臺集中采購藥品后,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配備率達99%以上。
2.2 規范藥品字典 網絡管理系統是現代科技的產物,是醫療機構不可缺少的部分[3]。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年前就統一了藥品信息管理系統,但并未完全利用HIS系統進行規范化藥品管理。建立規范的藥品字典是實現藥品進、銷、存管理的基礎。但是,藥品名稱歷來存在一藥多名、多藥同名等現象,各單位建立藥品字典時沒有統一的標準,錄入藥品名稱不規范,存在藥品規格、廠家、批號等信息不準確等現象,廢棄的目錄未及時從系統中屏蔽。
藥品交易所信息平臺所提供的藥品目錄均使用了規范的藥品通用名稱,建立統一的藥品字典標準,要求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HIS系統藥品管理模塊中,必須參照藥品交易所平臺信息內容建立完善規范的藥品字典。所有藥品需統一使用規范的通用名稱,錄入規格、廠家、批號、批準文號等信息需與藥品交易所平臺及實物完全一致,同時對廢棄不用的目錄進行屏蔽處理。
通過抽查各單位近幾年藥品字典中的目錄,可以看出目錄條數明顯減少,有的單位從近2000條用藥目錄減少至300多條,規范、簡潔的藥品目錄,可以有效規避藥房利用同一藥品多條目錄存在價格差異的漏洞,在劃價、盤存時就高價盈利,而達不到“零差率銷售”的目的。
2.3 規范藥品進、銷、存管理 重慶市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藥品交易所平臺采購前,并未完全利用HIS系統進行規范化藥品進、銷、存信息管理,存在數據虛擬現象。聯合體可通過藥品交易所采購平臺掌握基層單位藥品采購信息,明顯提高其日常監管效率。基層醫療機構通過藥品交易所平臺結合醫院藥品信息管理系統,基本全部實現賬物相符。抽查近幾年藥品庫存情況,顯示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管理水平明顯提升,藥品規格、數量、廠家、批號等信息符合率從平臺采購前的20%左右提高到現階段90%以上。
從2010年開始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從理論上來說采購金額應與入庫金額、銷售金額相符。為規避采購過程中出現違規線下采購現象,從平臺線上采購開始,聯合體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HIS系統藥品管理數據必須真實有效,平臺收貨與醫院HIS系統入庫賬目同步,藥品采購入庫即“進”要做到“三賬合一”,要求去除個別線下備案采購藥品外,藥品交易所平臺采購數據與醫院HIS系統入庫數據及醫院財務賬數據應完全一致,各單位財務及采購經辦人員每個月末必須對采購數據進行匯總核對。同時,聯合體每月結合藥品交易所平臺采購明細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采購數據逐條進行審核,凡是未按照規定途徑采購的藥品一律不準予入庫。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銷”即“零差率銷售”。藥品交易所平臺集中采購前,各單位同一藥品采購途徑不同,導致藥品采購及銷售價格存在差異。如聯邦制藥廠生產的阿莫西林膠囊,0.5×20粒包裝,三家醫院零售價分別為每盒19.5元、20.0元、20.5元。細微的差異飽受詬病,可引發社會矛盾。藥品交易所平臺集中采購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按照藥品交易所平臺簽訂的買、賣、配三方合同價格進行采購,零售價與藥品交易所平臺合同采購價完全一致。全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同品規的藥品實現了價格統一,避免了部分矛盾。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存”即庫存、盤存要做到合理。要求各單位每月采購計劃要根據銷售量合理制訂,層層審批,庫存盡量控制在一個月的銷售量,偏遠地區可適當增加。每季度自然月末進行盤存,明細來源于庫存數據,對數量、批號、廠家、價格等雙人核對盤點。為做到賬物相符,日常發藥絕對不允許以藥換藥,盡量做到不借藥,藥品調配和發藥做到“四查十對”,避免漏發、錯發、多發。2.4 規范藥品貨款支付 平臺采購前,各單位各自為政,拖欠藥品貨款現象及其嚴重,很多單位將藥品款挪作他用。因拖欠藥品款,配送企業拒絕配送藥品情況也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正常用藥需求。
藥品交易所平臺集中采購規定了藥品貨款支付時間,要求單位自收到發票之日起60 d內將藥品貨款支付到位。藥品交易所平臺建立了藥品貨款結算支付系統,聯合體可在平臺上統一支付藥品貨款,所有已支付及待支付及發票明細一目了然。
為便于資金管理,重慶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建立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核算管理中心,代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資金賬戶。會計核算管理中心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資金使用起到了很好的監督管理作用。要求各單位根據每月收支情況,首先保證藥品貨款支付,不得將藥品款挪作他用。聯合體每月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藥品應付款逐筆進行審核,對違規采購藥品一律不準予以支付。此環節從制度上進一步限制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違規采購情況的發生。近三年,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再未出現藥品應付款拖欠情況,每月按時支付藥品貨款,保證了60 d內資金到位,從而確保了藥品購銷環節良性循環。
重慶藥品交易所是全國首創的藥品電商交易平臺,無太多經驗可借鑒,實際運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下一步解決完善。
3.1 藥品掛網品種不齊 藥品交易所平臺掛網目錄不全,特別是市場上低價藥品、急救藥品等。由于生產廠家迫于生產成本上漲,市場價格不穩定,對掛網價格不能接受等,可出現個別藥品下市、不掛網、拒簽合同,甚至有合同不送貨的情況。對于此種情況目前解決方式為醫療衛生機構在藥品交易所平臺提出備案線下采購申請,通過聯合體審核同意后,進行線下采購。重慶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藥品交易所目前也在嘗試采用集中帶量采購方式來解決。
3.2 議價效果差 藥品價格虛高一直是人民群眾最關切的話題之一,也是導致“看病貴、看病難”以及藥物濫用等問題發生的重要誘發因素[4]。聯合體以區縣為單位統一與配送企業或生產廠家進行議價,從目前情況來看,議價效果并未達理想狀態。生產廠家或配送企業最多愿意在掛網價基礎上讓利0.01~0.02元,或堅持使用掛網價成交。
3.3 缺乏監管約束力 藥品交易所平臺實行的是動態管理,生產廠家可以根據自身產品情況及市場行情隨時作出掛網、下市、調價等行為。對掛網又拒不執行合同,如因價格低拒絕供貨的生產企業目前缺乏有效的監管及懲罰手段。
4.1 完善集中采購制度 結合國家公立醫院集中采購指導意見,應盡快細化完善集中采購制度,特別是藥品遴選制度,應遵循公開、公平原則,避免惡性競爭。對臨床必需、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的藥品應盡快實現集中帶量采購,或國家招標定點生產以保證供應。
4.2 采用集中議價方式 以單個力量與生產廠家議價效果較差,可以探索利用全市集中帶量議價方式與廠家價格談判,還可結合新藥品價格改革制度,聯合醫療保檢等管理部門共同與生產廠家進行價格談判。
4.3 加強監管力度 鼓勵生產企業掛網銷售藥品,但對于掛網后拒不履行合同的生產廠家或配送企業,應制訂有效的監管制度。同時,對不執行合同的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不按時支付藥品貨款行為進行督促及處罰。
藥品電商交易是大勢所趨,重慶藥品交易所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集中采購基本藥物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平臺,在規范藥品采購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但是,其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仍存在一定不足,還需要醫院、生產企業、配送企業、藥品交易所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與配合,不斷完善。同時,藥房管理是一項全面、系統的工作,藥品交易所平臺集中采購,結合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管理,才可以使基層醫院藥房更好地為患者藥服務[5]。
參考文獻
[1] 丁錦希,李媛,高強.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框架下藥品電子監管政策研究[J].中國藥房,2011,22(48):4513-4516.
[2] 梅遂章,馬高峰,高遠,等.河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前后1年的調查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48):4523-4525.
[3] 韓慶禮.醫院藥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措施[J].當代醫學,2011,17(10):237-237.
[4] 周本杰,張忠義.藥品定價辦法淺議[J].中國藥房,2011,22(32): 3002-3003.
[5] 陳社帶,劉銳峰,程小榮,等.我院藥品進銷存系統的應用及相關藥品管理措施探討[J].中國藥房,2013,24(13):1188-1190.
作者簡介:李明麗,本科學歷,主管藥師,研究方向:藥品管理我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于2009年正式啟動,并計劃于2020年覆蓋全國城鄉范圍([1])。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可確保人民群眾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基本藥物。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存在小、散、亂情況,藥品采購途徑不規范,采購品種不可控,藥品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重慶藥品交易所開啟了利用電商模式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集中采購交易的先河。本研究就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下重慶藥品交易所藥品采購模式的實施效果、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完善改進建議。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