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素蘭
(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江蘇蘇州215123)
職業院校公益性學生社團的發展路徑探析
謝素蘭
(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江蘇蘇州215123)
職業院校公益性學生社團的建設與發展對參與者、職業院校、整個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職業院校公益性社團的蓬勃發展,部分問題也逐漸顯露。職業院校需要深度調研,了解公益性社團發展現狀,深度剖析存在問題,為學校公益性社團可持續發展探尋新的路徑。
職業院校;公益性學生社團;發展路徑
職業院校公益性學生社團是由熱心公益的學生按照學校有關程序申請成立,成員實行自主管理,以組織或參與公益性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學生組織。隨著職業院校對學生社團建設和發展重視與支持力度的加大,學生社團中的公益性學生社團也隨之迅速發展,并逐漸成長為社會公益性組織中不可或缺的一脈,然而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并成為制約公益性社團進一步發展的影響因素,需要理性發現、分析問題,并探析其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一)職業院校公益性社團是社團成員實現助人助己的需要
職業院校公益性社團給予了社團成員一個幫助他人、奉獻社會、實現個體自我成長的平臺,同時,為成員及受助對象帶來感受社會正能量、獲得更多平臺的機會。成員通過組織或參加公益性活動,鍛煉與提升組織、協調與溝通等各項職業技能;同時,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時,受到他人、社會的正向反饋,而他人或受助對象也會感知到人間溫情,有助于成員、他人、受助對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公益性學生社團助力職業院校德育成效的實現
成員通過參與公益性活動,廣泛、深入地接觸、體驗社會生活。一方面,在實踐活動中強化對德育理論的理解、認同,促進德育的情感內化,增強道德課堂教育的實效;另一方面,參加公益性活動本質就是實踐德育,參加公益踐行中華美德,宣揚社會正氣,形成學校道德教育的正向典型與良好氛圍,有助于學校德育工作的良性發展。
(三)職業院校公益性社團助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對整個社會而言,職業院校公益性社團活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場演繹版,成員們在參加公益性活動過程中踐行著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主動為社會、國家發展承擔力所能及的一份責任與貢獻,并用這些行動影響著他人與社會。他們以獨特的力量宣揚社會正氣、傳遞人間溫暖、傳播社會文明、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國家推動、學校重視、社會倡導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學生參與公益性社團的主觀意愿逐漸增強,高職院校公益性學生社團迅速發展,公益性學生社團的數量、參與人數不斷增加,公益類別越來越多,社會對公益性學生社團的認知度越來越高。然而,在其蓬勃發展的背后,職業院校的公益性社團也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一)職業院校公益性社團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力不足
公益性學生社團通常是依托?;蛳祱F委,個別專業性較強的公益性社團會依托某些職能部門或專業系部,對公益性社團管理缺乏統一管理部門,有些社團由團委或者指導部門管理、提供公益支持與指導,還有些社團是純屬學生自主管理。在公益性社團申請審批上,一般由系、校團委兩級審批即可,審批缺乏嚴密的審核過程,成立的門檻較低,個別公益性社團則與學生的興趣小組較為類似;公益性社團活動過程無監管、成效無評價。同時,職業院校對公益性社團給予的場地、資金等方面的物質性支持非常少,無法支撐公益性社團的發展與壯大。這種少規范、少監管、少支持的狀態都導致了公益性社團組織渙散,凝聚力不強,社團文化難以積累和沉淀,公益性社團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力不足。
(二)職業院校公益性社團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不足
相較于社會性公益性社團,職業院校公益性學生社團具有無法克服的一些缺陷。職業院校公益性學生社團成員構成比較單一,一般都為在校學生,雖有著參與公益的熱情,但普遍缺乏社會經驗、社會資源及穩定性,而且時間上無法連續,造成了社團成員波動性較大。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很多社團在經歷短暫繁榮,甚至沒有公益活動經歷便結束了,有些在主辦者離校后解散。缺乏優秀的智力支持也是公益性社團缺乏發展后勁的又一原因,公益性社團指導教師多為兼職,投身公益性社團指導工作的時間、精力、積極性非常不足,很多時候指導教師在公益性社團工作中只是掛名。
(三)職業院校公益性社團發展的動力不足
參與公益實現助人助己是所有成員參與公益的動因,但事實上職業院校公益性社團的活動多為單一輸出型,助人助己目標無法有效實現。在活動組織上,缺乏自主組織或者主動出擊尋求贊助、活動合作方開展公益性活動的能力,多呈現為“等電話、等通知”的狀態。在活動過程中,多為單一提供人員支持與幫助,學校公益性社團往往成為其他社會組織、學校職能部門的一支小分隊,負責出方案、出人力,公益性社團的活動開展缺乏深度與實效,公益性活動的主題與形式趨于同一。對受助對象而言,只是“授之以魚”,而沒有“授之以漁”,受助對象的實際收益不明顯。同時,對社團成員而言,真正得到鍛煉與發展的機會較少,社會與社團更關注社團活動的開展規模、影響力,輕視了社團成員的個人成長,公益助人助己的目標無法有效實現,公益性社團發展的內在力不足。
(一)高度重視,著眼長遠,做好公益性社團發展的頂層設計與發展規劃
職業院校應高度重視公益性學生社團的建設與發展,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在公益性社團的設置與布局上,了解社會發展所需,結合學校實際,有針對性建立不同類型公益性社團,實行院——系二級分布與管理。校團委負責公益性社團工作的總體規劃,各系部共同參與、積極配合、分工負責、分層實施,促進社團功能的最大化。在公益性社團的設置上,學院根據需要或經各系部聯合申請成立院級社團、系部設立系級社團分部,有效避免同一類型公益性社團的橫向重復,避免不良競爭的發展與盲目發展,系部也可以申請成立系級特色社團,向校團委申請后,納入校團委統一管理,由專門人員進行考核監管與日常管理。學校在組建或者審批公益性社團成立申請之時,需要統籌兼顧、著眼長遠,綜合考慮與權衡各個系部、社團的特點與發展,建立學校的公益性社團網絡布局。
(二)支持落地,健全制度,為公益性社團的發展建立良好的外環境支持
公益性社團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制度保證,同時,職業院校對學校公益性學生社團的重視與支持需要進一步落實到行動,不能停留在口號或書面,應引導社團合理化、規范化發展。第一,為公益性學生社團提供有力的資源支持,如活動場所、配套資金等物質支持,并將公益性社團的建設與發展納入學校德育及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第二,健全的制度是社團有序發展的保證,學校應建立健全公益性社團建設與發展所需要的各項規章制度,指導公益性社團規范化發展,主要包括培訓制度、考核制度、日常管理規范、評價制度、活動申報、活動推廣等基本制度等。公益性社團也需要加強自主管理,建立健全正規的會員錄用、試用、辭退等管理制度,建立規范的會員、部長、團長的工作考核制度,明確崗位職責,規范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獎勵與約束制度,最大限度地調動部長和會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完善獎懲機制,約束不良行為。第三,加強對公益性社團的監管,及時為公益性社團發展可能出現的功利化、夸大化等問題糾偏、指正,指導公益性社團朝良性、有序的方向發展。
(三)導師引領,建設團隊,為公益性社團的發展建立強有力的內在支撐
優秀的指導教師與良好的團隊是公益性社團發展與壯大的根本。學校需要充分認識、理解并支持從事公益性社團指導的教師。一方面,支持善于、樂于公益的教師擔任社團指導教師,為公益性社團的發展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轉變觀念,不能認為公益就是免費,需要給指導教師減負,以課時補貼、工作量折算等方式鼓勵教師做好指導社團發展的工作。同時,學校需要高度重視公益性社團團隊建設,極力打造充滿公益熱情,又具有專業知識,如社會工作、心理學等背景的公益社團團隊,培養社團骨干,提升骨干的素養與組織管理能力;同時,積極組織各項活動,加強成員的情感交流,提升社團凝聚力與向心力。
(四)立足實際,多向聯合,尋找公益性社團品牌化發展的新途徑
職業院校公益性社團的資源和優勢是有限的,公益性社團的可持續性發展需要樹立立足實際、資源整合、合理統籌的理念,積極打造一支特色鮮明、管理科學,在校內具有輻射、示范與引領作用,在區域內具有一定影響力與知名度的公益性社團,并逐步形成社團特色與品牌。在品牌化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做好公益性社團的自身建設與完善,提升社團發展的自身生命力,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多向聯動的發展路徑。在聯合中尋資源,在聯合中求發展。聯合是多方面的,在聯合主體上,可以是校內社團之間的聯合、院校之間公益性社團聯合、院校與政府機構,如各級團委、社區之間的聯合、社團與家長之間的聯合、院校與社會組織之間的聯合、院校與合作企業之間的聯合;在聯合內容上,可以是活動聯合、宣傳聯合、人力聯合、物質資源聯合。
公益性學生社團的可持續性發展離不開職業院校對公益性社團活動的支持與設計,離不開良好的公益性學生社團的組織與管理,離不開公益性學生社團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完善。職業院校要充分認識公益性社團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加強指導,落實支持,提高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
[1]歐陽嵐.高校學生社團人力資源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93-94.
[2]陳龍濤,張驪目完,潘虹,尤世紅.構建高校社團與社會公益組織聯合體系探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校研究版),2014,18(2):63.
G45
A
1673-0046(2016)10-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