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東,辛旭瓊,殷乾亮
(1,3.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南昌330013;2.江西省武寧縣教育體育局,江西九江332300)
協同理論視角下CDIO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賴小東1,辛旭瓊2,殷乾亮3
(1,3.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南昌330013;2.江西省武寧縣教育體育局,江西九江332300)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現有的工程技術人才無論從結構和數量還是從質量方面都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的需要。改革工程教育,改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工程教育界的迫切需要。本文通過對工程教育現狀的分析,在協同理論視角下,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結合“卓越計劃”內容,提出了“1+2+3”本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工程教育;卓越人才;CDIO;協同
為應對工程教育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歐美等國家進行了有組織的改革行動,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在未來工作中的要作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四所大學在2000年10月成立了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國際合作組織,并提出了CDIO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學術界對CDIO理念及應用方面的研究較多,但是結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進行研究的很少,結合協同創新理論進行研究的更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探討協同理論視角下CDIO卓越人才培養模式。
(一)協同理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協同理論即協同學,是一門基于多學科基礎而形成的,屬于系統科學的重要分支理論。1971年德國物理學家哈肯是最早提出協同理論的概念。協同即為協同作用,這種作用產生的結果稱為協同效應,而協同效應是指開放系統中大量子系統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整體效應或集體效應。
協同的主要特征是將系統和環境協同起來,在重視系統自身資源優勢的同時,還注重系統與環境變化的關系;通過研究非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進行物質或能量交換時,如何通過內部協同作用,自發地出現在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有序結構來揭示開放系統由無序到有序的演化規律。
(二)CDIO模式的概念
CDIO表示構思——設計——實施——運作,是一種培養新一代工程師的創新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從產品的全壽命周期出發,綜合考慮了工程生產的需要與學生個人的發展需要,在“做中學”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通過構思——設計——實施——運作來系統地學習,綜合培養學生的技術知識和推理能力、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人際交往和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工程系統能力。
從2002到2012年這10年間,我國工學普通本??圃谛I臄盗繌?000年的2148329人增加到2012年的8995313人,平均每年增長14.31%,學碩博士生的數量從2004年的63768人增加到2012年的111285人,平均每年增長7.27%??傮w上,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規模在近十余年里不斷擴大,師資力量不斷增強,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可忽視。
(一)課程體系和內容不合理
目前多數高校的課程體系往往不能及時根據社會需求趨勢做出調整,暴露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專業的課程設置過于注重理論課程,輕實踐課程;課程缺乏特色,有追求“量大全面”的傾向。導致很多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倦怠,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這些課程。實際上問題就在于在課程體系的設置和實施中,實踐課與理論課的矛盾未得到有效解決;由于課程教學與工程實踐脫節,使學生常常搞不清楚為什么要學習這些課程,缺乏興趣。
(二)與企業界等利益相關者聯動甚微
高校為企業培養工程人才,因此高校和企業本應該就培養工程人才方面多加溝通和交流,以便高校及時了解社會和企業需要工程人才所具備的能力,然后有針對性地培養,讓學生畢業后能很好地適應社會。但是許多高校在這方面大多都是“閉門造車”,而學生也樂得享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悠閑。比如,工程管理專業的很多學生對設備、基礎設施和工藝技術了解不足;對專業體系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以及企業標準了解過少,在工作中的適應性變得較不理想。另外,學生實習時間也較短,如遇天氣原因,項目無法施工,學生就更無法有所收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這些實習單位并沒有建立一個長效雙贏的機制,聯動甚微。
(三)師資上缺乏擁有工程背景和工程能力的“雙師”者
缺乏擁有工程背景和工程能力的“雙師者”是高等工程教育目前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教師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因素。現在很多高校對教師學歷和科研學術能力要求很高,而對教師的工程實踐經歷基本沒有要求。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后直接進入高校從事教學工作,他們理論知識豐富,但對工程項目的生產實際不甚了解,工程能力比較缺乏。
本文通過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現狀的研究,在協同理論視角下,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結合“卓越計劃”內容,并依據“拓寬專業、強化實踐、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指導思想,提出了“一個背景環境、兩個主體協同、三階段能力進階”的“1+2+3”本科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1)一個背景環境,以CDIO理念的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背景環境;(2)兩個主體協同,高校和企業深度合作培養工程人才;(3)三階段能力進階,從理論知識、分析能力到技能、實踐能力再到應用創新能力的工程能力進階培養。
(一)以CDIO構思、設計、實施、運行作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背景環境
工程專業人才是要培養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應用型工程管理人才也應該在這樣的工程背景環境下進行。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要明確工程產品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的生命周期是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背景環境,而不是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內容。因為并不是每個工程師都需要專于工程產品的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的全過程,并且在工程教育中,我們也不可能把學生培養為擅長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工程產品的“通才”。
(二)兩個主體深度合作,協同培養卓越工程人才
在“1+2+3”人才培養模式中,本著資源互補、互利雙贏的原則,要求高校和企業兩個主體在培養卓越工程人才的過程中深度合作,協同培養卓越工程人才。其原因如下:
首先,CDIO理念中強調了主要利益相關者參與工程教育的重要性,而工程教育的重要利益相關者主要有學生、大學教師、企業界和社會。在這四個重要利益相關者中,企業界是最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因為企業界是畢業生的最終客戶,學生要在畢業后所具備的能力要滿足企業界這一真正客戶的要求。
其次,企業能提供工程教育所需要的而高校所不具有的條件和環境。①企業能準確把握社會對工程人才的需求;②企業擁有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程技術;③企業擁有大量的工程行業精英;④企業能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工程實踐和創新環境;⑤企業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非常完整的先進企業文化的學習環境。
(三)三階段式工程能力進階培養
本著校企深度合作,協同培養人才的原則,從大一到大四,依據不同年級的要求和特點,制訂相適應的培養計劃,以“三階段進級階梯”的分段人才培養方式,讓學生在學校打下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并接受良好的工程技術能力訓練,然后又通過在企業的學習階段,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并提升他們的工程意識。
第一階段(大一、大二):基礎能力階段。本著厚基礎、重特色的原則,高校方面在課程體系中設置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專業提高性課程,突出基礎知識學習,包括技術、管理、經濟和法律知識,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分析能力;企業方面則為學生進行專業認知實習提供場所,讓學生初步了解工程管理專業所包含的內容;
第二階段(大三):專業技能和生產實踐能力階段。注重專業技能實踐訓練,通過學科競賽和學科課程設計以及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讓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應用和遷移,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
第三階段(大四):綜合應用創新能力階段。通過高校職業資格認證教育、大學生創新與特長項目、產學研項目以及讓學生進企業進行輪崗實習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創新能力。
[1]韓雁,馮興杰,梁志星,張婧.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分析[J].中國民航大學學報,2012(4):38-41.
[2]顧佩華,沈民奮,李升平,莊哲民,陸小華.從CDIO到EIP-CDIO——汕頭大學工程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3]潘開靈,白烈湖.管理協同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3-9.
[4]吳恭興,劉文白,張寶吉等.基于CDIO模式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大學教育,2013(18):7-10.
[5]荀勇,程鵬環,王延樹,吳發紅.高等工程教育——德國工程技術教育的研究與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77-90.
G642
A
1673-0046(2016)10-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