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旺健 廖麗麗
眼鈍挫傷的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圖像臨床特征分析※
邱旺健 廖麗麗
目的 探討眼挫傷患者實施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臨床特點。方法 選取深圳市寶安區松崗人民醫院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55眼)眼挫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全部患者實施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且對其檢查結果展開分析。結果 50例(55眼)眼挫傷患者中,有26眼視網膜震蕩,所占比例為47.3%,14眼為視網膜出血,所占比例為25.5%,5眼為視神經損傷,所占比例為9.1%,4眼黃斑裂孔,所占比例為7.3%,6眼脈絡膜破裂傷,所占比例為10.9%。結論 采取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對眼挫傷患者進行檢查,可詳細掌握眼損傷的部位與嚴重程度,臨床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如病情、癥狀等)作出科學的診斷。
眼挫傷;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視網膜震蕩
眼挫傷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眼科疾病,其在眼外傷中占有較大比重,即30%以上[1]。通常情況下,引起眼挫傷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拳擊傷、鈍器擊傷、摔傷等;眼球若遭到外界鈍力的打擊后,可能會造成眼前組織損傷,且引起眼底的一系列改變,如視網膜或視神經受到損傷,繼而使得視功能出現問題[2-3]。因此,為保護眼挫傷患者的視功能不受損傷,及時診斷、及時治療,是十分關鍵且有必要的。臨床中診斷眼挫傷的方式多種多樣,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就是其中之一[4]。為了解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眼挫傷檢查中的應用情況,筆者對我院所收治的50例眼挫傷患者采取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進行檢查,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55眼)眼挫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齡最大56歲,最小9歲,平均(32.5±2.6)歲;年齡小于18歲者10例,18~50歲33例,50歲以上 7例。致傷原因:拳擊傷15例,物體(球類、石頭、木棍等)擊傷12例,摔傷18例,其他5例。單眼45例,雙眼5例。6例視力無光感,12例光感0.1,32例光感0.1以上。合并癥:5例前房積血,3例眼眶骨折,1例眼球塌陷。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檢查方法 進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前,應詳細詢問患者的實際情況,例如有無藥物過敏、心血管疾病史、是否接受過尿常規、心電圖等常規檢查[5];在此基礎上,對患者予以眼底、眼壓、裂隙燈以及散瞳等方面的檢查,以保證患眼結構無缺陷,屈光間質不模糊,且外眼球未出現破裂。隨后,對患者實施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具體操作為:選取前臂作為靜脈注射點,注入3 ml 0.1%熒光素鈉稀釋液,5 min后未發現不良反應,則將10 mg/kg 20%熒光素鈉注射液迅速注入患者體內,7~12 s后采取眼底血管熒光造影機(ZEISS VISU CAM)進行不間斷攝片,雙眼交叉檢查,攝片時間20~30 min。完成攝片后,以眼底數碼影像軟件對所得圖像進行觀察與分析。全部檢查皆由 1名資歷深且操作熟練的醫師完成,在檢查過程中,需對患者的雙眼均進行檢查,以便于比較和分析。
經FFA檢查發現,在50例(55眼)眼挫傷患者中,有26眼視網膜震蕩,所占比例為47.3%,14眼為視網膜出血,所占比例為25.5%,5眼為視神經損傷,所占比例為 9.1%,4眼黃斑裂孔,所占比例為7.3%,6眼脈絡膜破裂傷,所占比例為10.9%。不同眼損傷的FFA表現具體如下。
2.1 眼視網膜震蕩 FFA檢查顯示為眼底有黃斑區水腫,后極部視網膜水腫,中心凹反射消退。另外,20眼在黃斑區存在透見熒光,呈“點狀”,且視網膜動靜脈略微迂曲;6眼顯示為低熒光,未發現熒光滲漏的情況。
2.2 視網膜出血 檢查顯示視網膜前出現出血癥狀,脈絡視網膜熒光被覆蓋,且都擋住血管。視網膜下出現出血癥狀,同樣脈絡熒光被覆蓋住,并且處于血管水平之下,能夠發現血管在其上移動。
2.3 視神經損傷 視盤呈出血、水腫,鈍力誘發;造影檢查顯示視盤的毛細血管出現滲漏與擴張,且晚期表現為強熒光。另外,有 1眼的視盤灌注時間比視網膜中央動脈灌注時間晚。
2.4 黃斑裂孔 FFA表現為類圓形,顏色呈淡紅或深紅色;裂孔的孔徑在1/3~1/4PD之間;邊界清晰,且孔底存在大小不一的顆粒沉著物,呈黃白色。其中,1眼表現為全層裂孔,在裂孔區分布著透見熒光;另外,有3眼受傷所在處存在“顆粒狀”或“見狀”的透見熒光。
2.5 脈絡膜破裂 FFA檢查顯示視盤顳側有1條及以上的病灶,呈現“條紋樣”或“弧形”,顏色為黃白色,且凹面面向視盤;除此之外,在血管下方弧形弱熒光,造影晚期表現為高熒光。
在臨床上,眼挫傷指的是眼球在外力打擊下,繼而所誘發的一種較為普遍的眼部損傷,且眼球壁維持完整狀態[6]。導致眼挫傷的原因有很多,病情比較復雜,眼部受傷位置有可能是外力打擊的著力點,也有可能并非是受力處;依據眼部受傷的具體位置與嚴重程度,可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眼結構損傷,尤其是發生病理性改變,最終對眼挫傷患者的視功能造成不利影響[7]。眼挫傷不但會損傷眼前段組織,同時還可能引起復雜的眼底變化,其中較為典型的變化有視神經病變、視網膜脈絡病變,一旦發生此類病變,則可能導致視力減弱或喪失視力。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一種比較好的檢查手段,其工作原理表現為:對患者進行熒光素的靜脈注入,隨后即可在眼內血液循環內發現熒光,借助眼底照相機(該設備裝有獨特的濾光片組合)對患者的眼底進行細致的觀察,并將眼底的實時動態記錄下來[8]。通過 FFA檢查可以清楚了解微循環的細小結構,且以動態形式,讓臨床醫師系統、全面地掌握患者眼底血管的情況,即了解其正常與否,并將檢查結果作為疾病診斷與治療的重要參考依據[9]。當前,FFA在臨床眼科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且對部分眼科疾病的診斷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鄭大鳳和方華[10]在研究中采取 FFA檢查手段,對眼底鏡下并未察覺視盤病變或視網膜病變的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進行檢查,結果顯示確診率高達88.9%(64/72),且FFA顯示早期出現充盈缺損等的改變。
一般而言,眼挫傷初期其臨床癥狀比較復雜,若不及時予以有效處理,極易導致視力減弱甚至消失。因此,必須及早對眼挫傷患者進行檢查、確診及治療。而在眼挫傷患者的檢查過程中,FFA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其能夠清晰地顯示出視網膜屏障的功能有無出現異常,了解色素上皮是否損傷及其嚴重程度,可對黃斑裂孔、視網膜出血、視神經損傷以及脈絡膜破裂等情況加以判斷,明確出血范圍[11-12]。除此之外,經FFA檢查還能輕易發現部分細微改變,比如眼底視網膜震蕩;一些極易混淆的病癥,也可通過雙眼造影檢查進行比較與區分。通過 FFA檢查,可使臨床醫師對眼挫傷后眼底損傷情況有更為系統、全方位的認識,并對病情作出客觀判定,最終給出更為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保證治療效果。
有學者對 FFA在眼挫傷疾病檢查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且獲得了較好的效果[13-14]。石春芬和王鎮[15]采取FFA手段對眼球鈍挫傷進行檢查,發現110眼中有63眼視網膜震蕩、13眼視網膜出血、9眼脈絡膜裂傷、17眼視神經挫傷、8眼黃斑裂孔。本研究檢查發現,損傷類型不同,造影檢查顯示的圖像也有所不同。以視網膜震蕩為例,這主要是由于外力所造成的脈絡、網膜血管反應,其是血管中的液體成分出現外滲所導致的;此時,視網膜細胞結構沒有出現變性、壞死,視網膜的色素上皮并未發生破損,視網膜外屏障也沒有遭到損傷,FFA顯示基本正常,又或是有熒光,但并不強。本組中有14眼視網膜出血,其造影具體表現為形態各異的出血,并且帶有遮蔽熒光的現象;5眼視神經損傷,其最為典型的眼底造影表現是視盤的毛細血管有滲漏與擴張,晚期存在熒光,且較為強烈;4眼黃斑裂孔,一般可將其分成兩種,分別是板層孔和全層孔,具體需采用前置鏡對兩種孔進行區分。在采取 FFA檢查黃斑裂孔時,通常在黃斑區域能夠發現透見熒光,且呈現出“橢圓形”或“圓形”。此外,還有6眼脈絡膜破裂傷,通過FFA檢查能察覺眼底鏡下無法察覺的細小出血病灶或破裂處,特別是針對一些帶有隱匿性的破裂口;其造影顯示為血管下方弧形弱熒光,且與視神經損傷一樣,在晚期會表現出較為強烈的熒光。
綜上所述,通過對眼挫傷患者進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可詳細掌握眼損傷的部位,了解病情的嚴重程度,臨床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如病情、癥狀等)為疾病后續的治療提供有力的參考。
[1] 劉敏,劉麗,趙華.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在眼挫傷眼底病變中的臨床價值[J].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2,34(9):641-643.
[2] 謝伯林.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眼鈍挫傷的臨床應用與分析[C].中國眼底病論壇暨全國眼底病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2012:143-144.
[3] 李士清,李曉華,李萍,等.近紅外自發熒光聯合熒光血管造影在黃斑脈絡膜裂傷合并視神經鈍挫傷中的應用[J].眼科新進展,2014,34(10):934-936.
[4] 張文娟,平愛華,王春龍,等.淺析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在眼球鈍挫傷判定中的應用[C].中國法醫學會全國第十五次法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大連,2012:89-89.
[5] D Skondra,TD Papakostas,R Hunter,et al.Near 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of retinal diseases[J].Seminars in Ophthalmology,2012,27(5-6):207-213.
[6] 陳英,廖敏華,鄭江娉,等.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與相干光斷層掃描在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診斷中的對比分析[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4,48(3):209-211.
[7] 毛愛玲,周才喜,魏煒,等.眼底血管樣條紋吲哚青綠血管造影特征及意義[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4,32(5):641-645.
[8] 王琦,顧莉莉,吳棟,等.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聯合吲哚青綠血管造影診斷外傷性脈絡膜破裂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5): 620-622.
[9] B Nicholson,J Noble,F Forooghian,et al.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update on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Survey Ophthalmology,2013,58(2):103-126.
[10] 鄭大鳳,方華.眼底無可見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眼底熒光血管造影[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2):1311-1312.
[11] 任可林.眼球鈍挫傷致視力損害的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探討[J].國際眼科雜志,2012,12(4):802-802.
[12] 史強,謝冰.眼底血管造影在老年黃斑變性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7):1197-1199.
[13] 田敏,李友誼,呂紅彬,等.糖尿病患者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結果分析[J].臨床眼科雜志,2014,22(2):161-164.
[14] 趙青,李桂蓮.眼底血管造影中熒光素鈉兩種過敏試驗方法比較[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4,32(12):1475-1477.
[15] 石春芬,王鎮.眼球鈍挫傷后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3(10):1352-1353.
R779.1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8.073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松崗人民醫院,廣東深圳 518105
※名稱:翼狀胬肉切除術后角膜散光變化觀察(編號:201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