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儲業2015大事記
2015年8月12日晚23點30分,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化工危險品倉庫發生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爆炸事件發生后,全國各地開始了大檢查,危化品倉儲與運輸的安全問題得到廣泛重視,不少危化品倉儲企業面臨搬遷、調整甚至轉行的可能。“爆炸事件”和“全國檢查整頓”,引起業內專業人士深度思考:面對中國危化品制造業的大發展,如何兼顧危化品倉儲安全與危化品倉庫總量不足的關系;面對危險品倉庫建設標準中的矛盾,由誰來解釋與完善現行標準、科學界定危險品倉庫的安全距離;面對現行的危化品安全監管法規與行業發展現狀,如何完善監管體制與行業自律機制。
2015年11月16日傳出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正在籌劃與另一家央企招商局集團的重組。此外,國內三大航(國航、東航、南航)旗下的貨運業務能否整合成一家“超級貨運公司”的設想也成為新聞追逐熱點。2015年12月11日,國資委發布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航運業兩大巨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啟動重組。
雖然這些物流央企已經進行或準備開始的重組或合并沒有過多引起業內及社會對其所屬倉儲資產未來前景的關注,但應該看到各自擁有海量倉儲資產和獨立運作模式的這些國內倉儲大合并必然對國內的倉儲業產生重大影響。
2015年4月,由中國倉儲協會主辦,以“建設綠色物流生態系統”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綠色倉儲與配送大會召開。
會議發布了《中國綠色倉儲與配送技術與設備推薦目錄(第一批)》,會議從綠色倉儲配送新政策與新模式入手,分析了綠色倉儲與配送的新技術以及創新管理,為打造“綠色物流供應鏈”指明了方向,為企業踐行綠色化帶來了更多的信心。
中國倉儲協會和中國銀行業協會歷經兩年時間的調查研究與反復修改完善,《擔保存貨第三方管理規范》(GBT 31300-2014)得以批準發布并正式實施。
為了保證《規范》的順利實施,中國倉儲協會和中國銀行業協會共同采取了組織制定與審定《評價辦法》、搭建全國擔保存貨管理公共信息平臺、編制擔保存貨“監管協議”、“監控協議”的示范文本、規范統一擔保存貨倉單要素與格式和推動擔保存貨保險等5大措施。組建了“全國擔保存貨管理企業評價委員會”。在為期兩天的“第三屆擔保品管理國際研討會”上,南儲倉儲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涌金倉儲等23家企業獲得擔保存貨管理相應資質并被授牌。
為貫徹落實國家的規劃、意見與相關標準,中倉協與中藥協提出五大重要措施。一是在商務部指導下制定了《全國中藥材物流基地規劃建設指引》;二是組織制定了《中藥材物流達標評價辦法》;三是組織開發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公共平臺“中藥材現代物流網”;四是從全國中藥與物流兩大行業聘請30多位專家組成“全國中藥材物流專家委員會”,為中藥材物流基地建設與行業標準實施提供咨詢、培訓與評價評審等工作;五是大會發布了《首屆中國中藥材物流大會宣言》,《宣言》是參加大會的380多家企業的承諾,也是行業自律的準則。
2015年,商務部將商貿物流標準化工作納入16項重點工作,予以重點推進。由于商貿物流標準化的試點推進工作抓住了以“托盤標準化和循環共用體系建設”為抓手,帶動車輛、倉儲、貨架、叉車、包裝等物流標準化發展,措施得力,便于落地實施,又能夠大幅度提升企業物流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廣受試點城市和試點企業歡迎。
2015年3月23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審議研究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2015年5月25日,商務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了《全國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2015~2020年)》,為加快構建全國骨干城市互聯互通的流通網絡,努力提升流通節點城市功能提供了指導。
為建設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商務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力圖通過開展試點示范工作,引導發展智慧化物流園區(基地),推動建立深度感知的倉儲管理系統,高效便捷的末端配送網絡,科學有序的物流分撥調配系統和互聯互通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此外,在優化物流業發展環境方面,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和公安部共同出臺了包括《關于加強城市配送運輸與車輛通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措施,重點解決城市配送車輛進城和停靠、裝卸等問題以及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優惠等政策。
2015年11月9日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領域的第一個行業服務標準《電子商務物流服務規范》(SB/T11132-2015,簡稱:電物規范)正式對外發布,并將于2016年9月1日起全國正式實施。該標準體系深入到電子商務物流系統、倉儲、運輸、配送、退換貨等各個環節,規定了電子商務物流服務的服務能力、服務要求和作業要求。標準要求電商倉儲要配備全面覆蓋、高清晰度的監控設備;對于運輸過程,標準則要求物流服務組織通過衛星定位監控平臺或者監控終端,及時糾正和處理超速行駛、疲勞駕駛、不按規定線路行駛等行為。
(中國倉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