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東,謝元璐,沈子龍,葉 青,錢旭東,周錦川
·論 著·
耳鼻喉科住院軍隊病員疾病譜分析
王 東,謝元璐,沈子龍,葉 青,錢旭東,周錦川
目的 分析住院軍隊患者耳鼻喉頭頸外科疾病譜特點,為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治意見提供依據。方法 從某醫院住院軍人病歷中抽取 2006年1月-2015年12月耳鼻喉科疾病資料,建立疾病譜,對比分析軍校、基層部隊的疾病特點。結果 10年間軍人因耳鼻喉科疾病住院336 例,352 例次,排前10位疾病的為急性扁桃體炎、鼻中隔偏曲、感音神經性聾、慢性鼻-鼻竇炎、鼻骨骨折、頭頸部囊腫(瘺管)、頸面部軟組織外傷、慢性扁桃體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鼻骨骨折構成比軍校組高于基層部隊組(P<0.01,P<0.05);鼻中隔偏曲、感音神經性聾構成比基層部隊組高于軍校組(P均<0.05)。結論 部隊各單位因所擔負的職能和任務不同,故住院軍人耳鼻喉科各疾病構成比差異較明顯。
耳鼻喉科;軍隊病員;疾病譜
耳鼻喉科疾病是影響部隊官兵日常生活和軍事訓練的常見疾病,為了解部隊耳鼻喉常見病的患病情況,現以我院耳鼻喉科近10年住院軍人為樣本總體,進行耳鼻喉科常見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官兵耳鼻喉常見疾病患病率差異及疾病譜分布,為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治意見提供依據。
1.1 對象 通過“軍衛一號”系統,調出我院2006 年1 月1日-2015 年12月31日因耳鼻喉疾病住院的病例資料352例次,共336例(因部分人員先后患2種及以上疾病),男326例,女10例。患者年齡18~48歲,平均23.5歲。按所處單位擔負的任務性質不同,分為軍校組220例,基層部隊組132例。
1.2 方法 嚴格按照臨床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和治療,對各病例按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10)分類診斷,病種分析以出院第一診斷為準,建立住院軍人耳鼻咽喉科疾病譜,對比分析軍校、基層部隊各組人員的疾病特點。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統計出兩組資料中不同耳鼻喉科疾病的例數及所占構成比。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疾病構成比 ①在所有疾病構成比中,鼻疾病最高,為156例,占44.32%;其次為耳疾病,為110例,占31.25%;咽喉疾病81例,占23.01%;頸部疾病5例,僅占1.42%;各部位外傷性疾病占13.64%;②鼻疾病中,以鼻中隔偏曲例次最多,占38.46%,其次為慢性鼻-鼻竇炎,占22.43%;③耳疾病中,以突發性聾、爆震性聾、神經性聾等聽力損害居多,占41.82%;其次為耳周皮脂腺囊腫,占11.82%;④咽喉類疾病中,以急慢性扁桃體炎居多,占74.07%;其次為急性咽喉炎,占12.35%;⑤惡性腫瘤1例,為鼻腔淋巴瘤,占總住院例次數的0.28%。
2.2 住院軍人耳鼻喉疾病分布 336 例軍人352例次疾病譜中,排在軍人耳鼻喉住院疾病譜前10 位:既有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慢性鼻-鼻竇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頭頸部良性腫瘤 (囊腫) 等普通臨床疾病,又有鼻骨骨折、頸面部軟組織外傷、聲損傷致感音神經性聾等外傷性疾病(表1)。

表1 住院軍人耳鼻喉科疾病譜中前10位疾病的分布
2.3 兩組人員耳鼻喉疾病比較 將兩組人員所患耳鼻喉疾病進行排序,兩組人員急性扁桃體炎、鼻中隔偏曲、感音神經性聾和慢性鼻-鼻竇炎的構成比均很高(表2、3)。其中4種疾病的構成比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4)。
3.1 軍校組急性扁桃體炎發病率較基層部隊組高 本組資料顯示住院軍人所患疾病以急慢性炎癥為多,約占總人數的40.91%,從統計結果看,急性扁桃體炎位居各組前列,從表2可知,軍校組的急性扁桃體炎發病率高居于榜首,遠多于基層部隊組,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急性扁桃體炎為腭扁桃體的急性非特異性炎癥,主要致病菌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這些病原體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及扁桃體內而不會致病,當某些因素使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時,病原體方能侵入體內,且病原體可通過飛沫、食物或直接接觸傳播,故有傳染性[1]。根據本組資料分析,學員的患病時間以夏秋季為多見,特別是近4年來,夏季發病者逐漸增多,除外有明確的勞累、大量冷飲、飲酒、辛辣飲食等原因,考慮還有以下原因:①隨著軍校近年學員隊居住條件的改善,各學員宿舍均已加裝空調,夏季年輕人普遍貪涼,訓練出汗后洗冷水澡,再加上空調溫度調的很低,致冷空氣入侵所致;②秋季為開學季,早晚溫差大,新學員初到異地,氣候、環境一時難以適應,學習訓練緊張、思想壓力大,導致學員機體抵抗力驟然下降,存在于咽及扁桃體隱窩內的病原菌活力增強,使隱窩內表面上皮的防御性遭受破壞而發病,且相對集中的居住環境、如果不注意通風,很有可能引起短時間內集體感染發病。而基層部隊雖然體能訓練強度大,但采取的是老兵帶新兵的訓練方式,各級骨干訓練、生活經驗較豐富,對新兵關心,所以發病率明顯較低。建議院校衛生部門應加強衛生宣教和心理輔導工作,學員隊領導應督促學員注意飲食、起居,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表2 軍校組患者耳鼻喉科疾病譜前10位疾病分布比較(n=220)

表3 基層部隊組患者耳鼻喉科疾病譜前10位疾病分布比較(n=132)

表4 兩組患者耳鼻喉科疾病譜中4種疾病的構成比較[n(%)]
3.2 對抗性球類運動成為本組資料中鼻骨骨折的主要原因 鼻骨突出于面部正中,極易受外力作用而發生骨折,在全部人群所有鼻骨骨折病例中,車禍、打架,摔傷及其他意外都是鼻骨骨折常見的原因[2-3]。由于部隊官兵生活、訓練的特殊性,其鼻骨骨折特點有所不同,受傷原因多為訓練傷及球類運動[4-6]。在訓練方面,機械操作、格斗訓練、障礙訓練、器械訓練中多為撞傷、碰傷;而在業余活動中,因部隊官兵生活范圍較局限,活動多以籃球、足球等對抗性球類運動較多,這些活動中肢體接觸較多,運動時撞傷成為最主要的原因。本組因兵種差異,訓練傷較少見,但結合資料分析,軍校組鼻骨骨折患者遠高于基層組。基層部隊因為訓練任務重,業余時間較少,故球類運動較少進行,住院的7例中有2例是訓練傷外,5例為生活中不慎碰傷所致,無一例因為打球受傷。軍校學員籃球、足球運動開展較普及,鼻骨骨折人數較基層部隊明顯增多,26例患者中,因此受傷者22例,其余為不慎摔傷所致。故應在體育活動中作好防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文明比賽,避免野蠻、不規范的動作。
3.3 基層部隊人員鼻中隔偏曲發病率高且術后應根據情況適當延長住院日 鼻中隔偏曲的住院例數占總數的17.05%,這可能是相對艱苦的訓練、生活條件,使一些鼻中隔偏曲臨床癥狀不明顯的官兵發生下鼻甲增生肥大等病變,出現以頭痛、鼻塞、鼻出血等為主的癥狀,特別是基層部隊組與軍校組相比,其野外訓練時間長,訓練強度高,發病率與后者有顯著差別。基層組中有5例鼻中隔穿孔者,實為2例,均為鼻中隔矯正術后穿孔,其中1例經1次修補后愈合,另1例患者先后住院4次,每次修補愈合后不久均再次穿孔,分析其原因,發現其單位處在石英礦場旁,砂塵大,空氣干燥,故對術后鼻腔創面恢復有很大影響。建議此種情況下應適當延長住院時間,待創面愈合穩定后再行出院。
3.4 兩組人員感音神經性耳聾的發病原因不同 在本組資料全部感音神經性聾軍人中,基層部隊與軍校組的構成比明顯不同。軍校組的感音神經性聾以突發性耳聾為主,病程較短,治療效果均相對較好。而基層部隊組中有坦克駕駛、雷達操縱、火炮射擊、機場地勤、工程機械操作等諸多兵種,長期暴露在噪音環境中,初期由急性聲損傷引起聽力的暫時性閾移,經休息及治療可逐漸恢復正常,但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治療,仍長期處于同樣的工作環境中,則噪音所致的慢性聲創傷引起耳蝸毛細胞的壞死,螺旋器的功能障礙,致聽力發展為永久性閾移,出現不可逆的聽力下降,早期高頻聽力損失較重,并伴有高調性耳鳴,晚期所有頻率均下降,治療效果往往欠佳[7-10]。主要發病原因是對炮震、機械噪聲等危險因素重視不夠、防護不當,沒有按規定佩戴專用耳塞,大量資料表明訓練時佩戴專用耳塞及耳罩是目前減輕爆震性損傷最實用、有效的方法[11-12]。部隊應加強健康教育以提高防護意識,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并在出現癥狀后及時治療。
綜上所述,鼻疾病在所有疾病中發病率最高,對它防治的研究值得進一步深入。同時對應軍校和基層單位在耳鼻喉疾病發病的不同特點,部隊應根據所在單位擔負的職能和任務,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官兵自我防護教育,個人的防護措施;改善生活設施、作業環境和條件,控制和減少各種有害因素,可有效減少各級人員耳鼻喉科疾病以及急慢性損傷的發生[13]。
[1] 黃選兆,汪吉寶,鐘乃川,等.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0-322.
[2] Sargent LA,Fernandez JG.Incidence and management of zygomatic fractures at a level I traumacenter[J].Ann Plast Surg,2014,68:472-476.
[3] 鐘振華,范西惠,練 狀,等.202例鼻骨骨折臨床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23):1842-1844.
[4] 覃江圓,陳靈侃,李株堅.武警某部官兵鼻骨骨折54例[J].武警醫學,2013,24(4):347-348.
[5] 趙松花,孫紹輝,朱 奇,等.武警某部戰士鼻骨骨折78例診治分析[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5,24(3):207-208.
[6] 馬超武,高陳愷,徐建中,等.部隊鼻骨骨折患者傷后整復時機探討[J].臨床軍醫雜志,2015,43(4):426-428.
[7] 林丹琪,闕鎮如,黃欽輝,等.部隊官兵耳鳴耳聾152例病因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0,12(4):342-343.
[8] 高陳愷,徐建中,周 宇,等.軍事噪聲對裝甲部隊官兵聽力的影響[J].東南國防醫藥,2013,15(5):486-487.
[9] 翟所強.軍事噪聲性聾的防治研究回顧[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3,11(3):384-386.
[10]焦 宇,范淑環.520例噪音接觸工人的純音測聽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268-269.
[11]Dhammadejsakdi N,Boonyanukul S,Jaruchinda S,et al. Prevention of acute acoustic trauma by earmuffs during military training[J].Med Assoc Thai,2009,92(Suppl 1):S1-6.
[12]姚永杰,陳伯華,陳 勇.美海軍航母甲板噪聲分析與聽力保護[J].人民軍醫,2014,57(3):254-255.
[13]孫景豫,楊 玲,張光平.中國赴黎巴嫩維和二級醫院耳鼻咽喉科疾病診療分析[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2,25(2):180-182.
(本文編輯:黃攸生; 英文編輯:王建東)
Disease spectrum of military inpatients admitted to ENT department
WANG Dong, XIE Yuan-lu, SHEN Zi-long,
YEQing,QIANXu-dong,ZHOUJin-chuan.DepartmentofOtorhinolaryngology,123HospitalofPLA,Bengbu,Anhui230016,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otorhinolaryngologic disease spectrum between military inpati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suggestion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pecifically. Methods The otorhinolaryngologic disease data from military inpatient cases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December 2015 in a hospital was collected. Established the disease spectrum and contrastively analyzed the specialties of military academic inpatients (group A) and grass-root units’ inpatients (group B). Results 336 military (352 cases) were admitted to ENT department in recent 10 years. The maximum 10 diseases they suffered were: acute tonsillitis,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nervous deafness, chronic rhinosinusitis, fracture of nasal bone, head-neck cyst and fistula, cervicofacial soft tissue traumatic injuries, chronic tonsillitis,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acute pharyngitis and laryngitis.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acute tonsillitis and fracture of nasal bone were high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 B (P<0.01,P<0.05), whereas that of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and nervous deafness were higher in group B than in group A (P<0.05). Conclusion Troops should develop specifically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and tasks of their units to protect individuals, improve the conditions of live and work, control and decrease harmful factor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lessen acute or chronic damages in people at all levels.
otorhinolaryngology; military inpatient; disease spectrum
南京軍區醫學科技創新重點課題(15ZD016)
230016 安徽蚌埠,解放軍123醫院耳鼻喉科
周錦川,E-mail:zhoujc97@163.com
王 東,謝元璐,沈子龍,等.耳鼻喉科住院軍隊病員疾病譜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6,18(6):575-577,605.
R762
A
10.3969/j.issn.1672-271X.2016.06.005
2016-06-05;
201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