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悅婷(陽煤集團化工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煤化工行業的co2排放及其減排措施
袁悅婷(陽煤集團化工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煤炭資源是我國使用最為廣泛的化石資源,也被用來合成大量的化工產品。煤化工作為基礎工業生產方式,是我國工業的基石。但是,當前階段我國煤的使用效率較低且污染嚴重,由此若無法有效控制煤資源利用過程中的問題,我國的煤化工就無法取得跨越式發展。因此降低生產過程及使用過程中co2的排放已經擺在了臺面上。
煤化工;減排;co2排放;能源政策
當前階段,我國是世界上的煤炭消費大國也是世界上的煤炭生產大國,煤炭作為我國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礦產資源,大量化工產品都由其合成。但近幾年來,煤炭價格一路走跌,大量煤炭企業也被淘汰,根據《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規劃研究報告》建議,“十三五”末中國應該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將煤礦企業數量由2015年的6390家壓縮到3000家以內。如何利用煤炭資源,如何發展煤化工企業,如何確保我國的能源安全,保證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是我們目前的重點研究方向。
山西省作為我國的煤炭大省,面臨著煤炭轉型的關鍵時期。煤炭轉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必須把握好轉型的方向。要始終朝著集約、高效、綠色的方向努力前進。把握好能源轉型的“清潔化和低碳化”更是重中之重。
煤化工技術大都以co2為副產物,co2的產生貫穿工業生產的全過程,這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相悖。這也是煤化工擴大發展反對者最主要的依據。其實,煤化工并不是co2最大的生產者,生產熱電的才是導致大量co2產生的根本原因。當前階段,我國的電力工業以熱電作為核心,超過一半的煤都被用來進行發電。
在建設過程中,煤化工的項目盤子都較大,整個工廠的產能都以百萬噸來計算。其生產出大量的二甲醚、甲醇、烯烴、煤制油等等,這就使得煤化工吸引了極大注意力,繼而整個煤化工所受壓力較之于熱電產業更大。2015年,我國的鋼產量猛增至15億噸、水泥產量達到20億噸,在生產鋼與水泥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煤,但最后,co2過量排放的責任全都被推給了煤化工。
2.1 煤直接液化過程中產生的co2
直接液化就是將固態煤在高溫高壓下和氫氣反應,是煤轉變為流體。其流程如圖1,分析反應的全過程,反應中的氧主要由煤提供,且反應是在極高濃度的氫氣環境(大于80%)中反應,反應產生的氧則經由水流排出,其產生co2效率很低。
圖1
2.2 煤間接液化過程中的co2排放
煤間接液化工藝包含下述三個部分:其一是煤的氣化;其二是合成;第三是精煉。氣化和合成是產生co2最主要來源。煤在氣化過程中都以氧氣和水蒸氣作為氣化劑,由此煤間接液化,產生CO2的反應過程為:先把煤炭在高溫下與氧氣和水蒸氣反應,使煤炭全部氣化,將粗煤氣凈化成為硫化氫和二氧化碳,轉化成為合成氣(H2+CO),然后再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為液體燃料。
3.1 升級當前煤氣化技術
煤化工對煤的使用達到了淋漓盡致的程度。可采用一定手段將煤制成合成氣體,其中的有效成分(co+H2)的含量受設備的影響。這就需要用更先進的設備與技術投入煤化工產業,這樣就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co,CH等的排放。
3.2 co2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co2,對整體的co2控制有良好的助益。
3.3 利用co2+o2氣化技術
co2+o2氣化焦炭制備高純co技術是新技術,其中o2與co2為氣化劑,在常壓下制備co再回收co2綜合處理:
(1)甲醇和co2的羰基化反應。在堿催化劑作用下,甲醇和co2可 發 生 羰 基 化 反 應 生 成 碳 酸 二 甲 酯∶2CH3OH+CO2→(CH3O)2CO,這一反應將作為co2原料并且產物單一高效。
(2)二甲醚和co2反應。二甲醚在堿催化劑作用下和co2反應,生成碳酸二甲酯∶CH3OCH3+CO2→(CH3O)2CO。
(3)以co2為原料生產無機化工產品。co2與金屬或非金屬氧化物為反應,生產的無機化工產品主要有輕質MgCO3、Na2CO3、NaHCO3、CaCO3、K2CO3、BaCO3、Li2CO3廣泛用于各行各業。
(4)co2加氫這一技術著眼未來。co2加氫技術制備甲醇、二甲醚、乙醇、甲烷、低碳烯烴等,目前大都處在研究階段,尚不能大規模投入生產。最主要解決的就是催化與制氫這兩大難題。(5)制備高純度co2注入油田。在油田中注入co2可以提高油田的出油率。
(6)回收燃燒廢氣中的co2。回收燃燒產生的廢氣,分離其中的co2,再將其與煤氣混合,得到co2和CH4比例基本相同的混合氣,再和炭進行反應,可生產優質合成氣,既充分利用了資源,又解決了污染問題,且有望實現焦化工業co2的零排放。
跨越式發展的經濟,帶來了大量問題,co2排放量的飛速上升就是其中一種,我國急需解決這一問題。解決co2排放問題,需要對現有的co2儲存、轉化、循環利用的技術進行改造升級,其中最根本的手段就是co2轉化技術,但這一技術仍然未能取得突破,無法大規模投入應用;至于儲存技術,則較為成熟,可以將之投入實際應用。發展煤化工產業是基于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協調好煤化工產業與減少co2排放量之間的關系,是我們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