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云,李盛華,王沅江,黃安平,康彥凱
(1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茶葉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2湖南湘豐茶業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158)
兩種茶樹害蟲及其主要天敵的種群消長動態研究
周凌云1,李盛華2,王沅江1,黃安平1,康彥凱1
(1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茶葉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2湖南湘豐茶業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158)
采用定點定時采樣,分別對茶尺蠖、假眼小綠葉蟬及其主要天敵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茶尺蠖、假眼小綠葉蟬在8月初和9月初形成2個蟲口高峰,茶園中蜘蛛與寄生蜂種群對茶尺蠖和假眼小綠葉蟬種群有明顯的跟隨效應。
茶樹;茶尺蠖;假眼小綠葉蟬;天敵;種群動態
茶園害蟲種類繁多,但通常有1~3種是關鍵蟲害,是制約茶葉產量與品質的關鍵因子[1],而每種害蟲往往有一至數種天敵起抑制作用,各類天敵對茶樹害蟲表現出明顯的自然控制作用[2],茶樹-害蟲-天敵之間形成一種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關系。我國目前茶園主要害蟲為茶尺蠖與假眼小綠葉蟬,常見天敵主要是蜘蛛和寄生蜂,茶園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害蟲和天敵的種群動態緊密相聯。本調查選擇長沙縣代表性茶園,定園定期調查各類害蟲與天敵情況,擬為長沙地區茶園害蟲的防治提供參考。
1.1 調查地點
選擇在湖南省長沙縣湘豐飛躍茶葉基地,海拔104 m,年平均氣溫16.8℃,年有效積溫3022.4℃,絕對最低溫度-15℃,年降雨量1400 mm左右,無霜期275 d,夏秋季雨量偏少,伏旱經常發生,茶園土壤由花崗巖風化物發育形成[3]。實驗茶園面積1333 m2,系10年生群體品種常規種植茶園,陽坡,平地,叢距為0.33 m。樹高1.4~1.6 m,每年采摘輪次4次,2007年起,該地在湖南省茶葉研究所的技術指導下,逐步采取生態栽培管理措施[4]。
1.2 調查方法
1.2.1 害蟲調查方法
7~11月,每半月定園定期在晨露干后,通過棋盤式5點調查,其中每點設置4次重復,于茶行下鋪墊0.5 m2大小的塑料布,用力拍打枝干3次,計數塑料布上承接震落的茶尺蠖與茶小綠葉蟬只數。
1.2.2 天敵調查法
采用陷阱法調查茶園蜘蛛群落。陷阱布局采用平行線跳躍法,每塊茶園放置陷阱45個,每個陷阱相距3 m,分別在7~11月,每半月采集一次,每次調查標本均按號分裝儲存在75%的無水乙醇中。陷阱容器由2個口徑為7.2 cm、深10.5 cm、容積為300 mL一次性塑料杯組成。陷阱結構:2個塑料杯相嵌埋入茶園,杯口與地面相平,并用鐵絲支撐的塑料碗做棚。陷阱溶劑主要為4%的福爾馬林加少量甘油和洗衣粉水,具體配方為每1000 mL4%的福爾馬林液加5 mL甘油和幾滴洗衣粉溶液[5]。
采用黃盤法調查茶園寄生蜂群落。黃盤布局采用平行線跳躍法,茶園每隔10 m放置一個黃盤,共計40個,分別在6~11月,每半月放置一次,每次上午8時放置,6 h后收回。每次調查標本均按號分裝儲存在無水乙醇中。黃盤操作:黃盤放置茶樹行間略有陽光處,盤子低于植被放平,將溶液倒入盤中(用量占盤子1/2~3/4),具體配方為每20 kg水加5、6滴洗潔精[6]。
2.1 主要害蟲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長沙湘豐生態茶園害蟲種群數量最大的是假眼小綠葉蟬和茶尺蠖。從7月3日至11月29日,假眼小綠葉蟬平均每次26只/m2,茶尺蠖4只(圖1)。
2.2 主要天敵情況
結果表明,長沙湘豐生態茶園天敵種群數量以蜘蛛和寄生蜂居多,其中蜘蛛收集639只,寄生蜂收集300只(圖2)。

圖1 湘豐茶園蟲害發生曲線圖Fig.1 Pest occurrence curve in Xiangfeng Tea Garden

圖2 湘豐茶園天敵調查曲線圖Fig.2 Natural enemy Investigation curve in Xiangfeng Tea Garden
3.1 明確了假眼小綠葉蟬與茶尺蠖及其天敵的發生動態
8月上旬與9月上旬是茶園假眼小綠葉蟬與茶尺蠖發生高峰期,假眼小綠葉蟬在茶園中的發生時間相對更長。這與茶園多次采摘、施肥充足使得茶園嫩葉期相對延長有關。
茶園爬行蜘蛛與寄生蜂的數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都是8月下旬、9月上旬和11月中下旬出現高峰,但是寄生蜂的發生高峰時間稍滯后于蜘蛛的發生高峰,與文兆明等調查發現有機茶園天敵控害表現最好的時期是8月,并且害蟲增長的數量和速度超過天敵,天敵對害蟲控制作用會有一定的滯后結論相符[7]。
3.2 明確了假眼小綠葉蟬與茶尺蠖及其天敵的動態關系
天敵的發生高峰時間明顯滯后害蟲的發生高峰,符合茶園中害蟲大發生后,天敵隨即進入快速發展期的生態規律。但據報道,一般茶園中蟲害的發生高峰期是6月與9月[7-8],而天敵則在7月、10月,而本調查不管是害蟲還是天敵發生高峰期都相對滯后1~2個月,可能與長沙縣2016年春季較冷、2015年秋季較熱的天氣及茶園實行生態防控的生產模式有關。
由于茶園害蟲及天敵的種群動態受蟲類多樣性及豐富度易受氣候的影響,其動態規律非短時間可以揭示。筆者僅進行半年的系統調查,且受到人力、時間等的限制,所揭示的茶園害蟲及天敵的種群動態可能與實際存在一定差異,后續的跟蹤調查尤為重要。
[1] 吳淑平,呂立哲,盧兆成,等.信陽地區茶園常見害蟲和天敵種類的調查[J].茶葉,2009,35(2):94-95.
[2]張漢鵠.試論茶園害蟲生物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1984,12(4):77-80.
[3]顏雄,張楊珠,周衛軍,等. 長沙縣“百里茶廊”6個茶葉基地的土壤肥力質量評價[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7,28(3):354-357.
[4]張覺晚,王沅江,賈海云,等.科技興茶, 科學治蟲——記湖南省茶葉研究所“五個一工程”在長沙縣科技服務[J].茶葉通訊,2008(3):45.
[5]喻國輝,陳建.使用陷阱采樣在蜘蛛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J].蛛形學報,2001,10(1):52-56.
[6]暴曉,呂憲國,張帆.三江平原環形濕地昆蟲種類多樣性與季節動態[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9,37(5):100-104.
[7]文兆明,韋靜峰,余志強,等.有機生產方式茶園害蟲與天敵種類及群落動態研究[J].中國農業通報,2009,25(21):272-276.
[8]徐金漢,關瑞峰,李春光,等.不同茶園昆蟲群落結構及動態[J].華東昆蟲學報,2005,14(4):315-319.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wo Tea Pests and Their Main Natural Enemies
ZHOU Ling-yun, LI Sheng-hua, WANG Yuan-jiang, HUANG An-ping, KANG Yan-kai
(1.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China 2. Hunan Xiangfeng Tea Co.,Ltd, Changsha 410158, China)
In this paper, fixed-point sampling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Ectropis obscurus and its main natural enem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peaks in tea leafworm and leaf green leafhopper in early August and early September. The population of tea spider and parasitic wasps had obvious follow- up effect on the population of tea looper and leafhopper.
Tea plant,Ectropis obscurus, Green leafhopper, Natural enemy, Population dynanics
S571.1,S436.8
A
1009-525X(2016)04-31-33
2016-10-15
2016-11-02
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2014FJ1006)、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YED0200904)
周凌云(1978-),女,湖南新邵人,副研究員,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茶樹病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