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惠康 李偉 李秀蘭
(廣東省東莞市中醫院東莞 523003)
關節通片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
袁惠康 李偉 李秀蘭
(廣東省東莞市中醫院東莞 523003)
目的:觀察關節通片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本研究收集病例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治療,治療組給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口服關節通片治療,5周為1個療程。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VAS、ROM和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治療后的VAS、ROM均比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治療5周后兩組的VAS、ROM和總有效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6個月治療組的VAS、ROM和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關節通片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明顯、持久。
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關節通片;玻璃酸鈉
創傷性關節炎是骨關節外傷后的常見并發癥,其中以踝關節為好發部位,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活動受限,步行能力受限,可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本研究采用口服關節通片聯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治療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治療的80例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患者,按簡單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齡31~65歲,平均年齡(43.2±7.3)歲,病程6個月~3年,平均病程(20.1±5.2)個月;治療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28~70歲,平均年齡(41.6±8.6)歲,病程8個月~3年,平均病程(22.3±7.5)個月。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1)既往有踝關節外傷及手術史;(2)臨床表現為踝關節反復腫痛、活動受限,活動后疼痛加重;(3)X線片表現:踝關節不同程度的增生,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面不光整,軟骨下可有硬化。
1.3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伴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結核、關節腫瘤或大骨節病等疾病者;關節注射部位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礙者;未按規定療程治療,或治療過程中采用其他藥物和治療方法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在適當休息、功能鍛煉的基礎上,給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治療。患者取仰臥位,消毒穿刺部位,局部麻醉后于脛腓關節三角形切跡處進針,刺入關節囊,回抽無血,有關節積液者予抽出,注入2 ml玻璃酸鈉注射液,活動關節使藥液均勻分布,1次/周,連續治療5周為1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服本院中藥制劑關節通片(粵藥制字Z20070167,組方:當歸、牛膝、赤芍、三七、丹參、桑枝、透骨草、薏苡仁、生地、骨碎補、川芎、丹皮、大黃、土鱉、蛇床子、獨活、乳香、沒藥、木香、甘草等)6片,3次/d,5周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隨訪6個月。
1.5 觀察指標
1.5.1 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VAS評定患者踝關節的疼痛情況,分數越高,疼痛越明顯。
1.5.2 關節活動范圍(Rang of Motion,ROM)踝關節功能參考ROM測量患者踝關節的背伸、跖屈、內翻、外翻、內收、外展角度,計算各角度平均值相加總和比較。
1.5.3 臨床療效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的標準:治愈:關節無腫痛,關節活動功能完全恢復;顯效:關節腫痛大部分消失,活動功能基本恢復,壓痛點明顯減少;有效:關節部分腫痛,關節功能部分恢復;無效:關節腫痛無好轉,活動功能無恢復。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的VAS和ROM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VAS和ROM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VAS和ROM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6個月比較,△P<0.05。
組別n時間VAS(分)ROM(°)對照組40治療組40治療前治療5周后治療后6個月治療前治療5周后治療后6個月7.61±1.13 2.41±1.36*4.62±1.51*7.53±1.22 2.38±1.35*2.55±1.32*△75.62±15.12 175.53±13.17*120.45±14.31*76.53±14.62 178.71±13.16*160.63±15.22*△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3 不良反應治療組6例、對照組8例患者注射玻璃酸鈉后出現踝關節腫痛或不適,未予任何處理,休息1~2 d后癥狀消失,無明顯不良反應。
踝關節是人體負重最大的關節,骨折、脫位都容易損傷骨骼、軟骨及韌帶,破壞了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如果治療不當,必然會引起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創傷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硬化為主要病理變化,是機械性損傷和生物學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疾病。相關研究報道,創傷性關節炎是由于TNF-α、IL-1與IL-6三者之間關系失衡,協同IL-12、IL-17共同加速了軟骨退變,同時IL-1與IL-6共同促進前列腺素、NO及環氧合酶合成,導致關節疼痛腫脹[2]。目前創傷性關節炎多采用休息、功能鍛煉、物理治療、口服非甾體類藥物、類固醇藥物注射等保守方法,但存在藥物不良反應,療效短暫等不足。玻璃酸鈉是正常關節滑液的重要成分,骨科臨床多用于膝關節腔注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效果明顯,目前用于踝關節腔注射的臨床報道也逐漸增多。凌沛學[3]報道玻璃酸鈉治療關節疾病的機制為:(1)賦予滑液良好的黏彈性,行走時減少組織間的摩擦,跑步時緩沖應力對關節的撞擊,負重時減輕關節承受的壓力;(2)穩定細胞膜,屏蔽膜感受器,鈍化其對刺激的敏感性,減輕和緩解疼痛;(3)清除自由基、抗炎作用;(4)抑制糖胺聚糖的釋放,阻止軟骨發生退行性變,促進已造成病變的關節修復。研究發現當發生創傷性關節炎時,關節滑液中玻璃酸鈉的有效成分和濃度明顯降低,使關節功能發生障礙[4],所以補充外源性玻璃酸鈉是治療創傷性關節炎的有效措施。
中醫認為,創傷性關節炎屬于“骨痹”范疇,是由于外力損傷、積勞成損、風寒濕邪侵襲等原因引起,以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內留,寒濕痹阻,關節筋骨失養為病機。關節通片是本院研發的中藥制劑,方中三七、丹參、乳香、沒藥活血化瘀;川芎、木香行氣止痛;當歸、赤芍、生地補血活血;獨活、透骨草、桑枝、薏苡仁祛風除濕通絡;土鱉、骨碎補、蛇床子補腎強骨;牛膝活血祛瘀,強筋骨,并引血下行,使藥達病所;丹皮、大黃活血涼血,減藥物之燥;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祛風勝濕、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長期用于治療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效果滿意[5~6]。動物實驗研究發現,關節通片能減輕大鼠踝關節炎癥時關節滑膜的充血、水腫,減少炎癥細胞的浸潤及關節囊內炎性滲出物,還能明顯降低佐劑性關節炎大鼠關節液中IL-1β、TNF-α及PGE2的水平,提示關節通片的抗炎作用與降低上述炎性介質有關[7]。結合本研究結果,治療1個療程后兩組都有明顯的臨床效果,療效結果相當;但治療后6個月關節通片聯合玻璃酸鈉組仍有良好的臨床效果,明顯高于單純玻璃酸鈉組,表明其療效更持久。關節通片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中西醫結合,標本兼治,優勢互補,臨床療效明顯、持久,對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30-32
[2]SatoK,SuematsuA,OkamotoK,eta1.Th17functionsasan osteoclastogenic helper T cell subset that links T cell activation and bone destruction[J].J Exp Med,2006,203(12):2673-2682
[3]凌沛學.玻璃酸鈉及其在外科中的應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2-4
[4]武繼偉,馬雷,王暉,等.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5,36(5):608-612
[5]張斌山,李燕萍,陳綽雅.關節通片治療髖關節性關節炎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3):159
[6]蔡立民,譚志超,張斌山,等.關節鏡清理術結合中藥治療早中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1(6): 898-901
[7]葉建勛,葉偉洪,駱家偉,等.關節通片對實驗性關節炎防治作用的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5,11(4):36-38
R684.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2.012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