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司前人民醫院江門 529159)
分析單純修補術及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效果
黃林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司前人民醫院江門 529159)
目的:觀察單純修補術及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的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90例,按照不同術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采用單純修補術,觀察組采用胃大部分切除術進行治療。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同時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隨訪記錄患者的復發情況,并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60.55±22.50)min、住院時間為(13.05±3.50)d,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感染2例、十二指腸殘端瘺0例、中毒性休克0例、多器官功能障礙0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44%,復發率為11.11%,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單純修補術和胃大部分切除術應用于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中均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但是單純修補術復發率高,胃大部分切除術能夠有效地根除病灶、復發率低,二者各有優缺點,應當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術式。
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單純修補術;胃大部分切除術;療效觀察
急性消化道穿孔屬于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外科急腹癥,病因和胃潰瘍、胃癌相關,多發于青壯年。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的改變,急性消化道穿孔的發生率明顯提升[1~2]。該疾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發病急,病情兇險,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容易導致大出血,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3]。目前,臨床治療急性消化道穿孔的主要方法為手術治療,常見術式包括胃大部分切除術和單純修補術。本研究采用胃大部分切除術和單純修補術對我院急性消化道穿孔患者進行分組治療,對比兩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的住院患者90例進行對照研究,經檢查均屬于急性消化道穿孔患者。癥狀表現:腹部壓痛、肌緊張、反跳痛;男55例,女35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0.5±2.5)歲。按照術式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為(50.7±2.4)歲;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為(50.3±2.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統計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單純修補術治療。采取硬脊膜外麻醉,在右上腹直肌上切開,探查穿孔情況,氯化鈉溶液沖洗穿孔部位,穿孔部位進行絲線縫合,針數為3~4針,外部網膜覆蓋結扎,留置引流管,術后抗生素抗感染治療,胃腸減壓,術后禁食,根據患者切口愈合情況逐漸恢復常規飲食。觀察組:采用胃大部分切除術進行治療。采取硬脊膜外麻醉,選擇右上腹直肌切口,探查穿孔情況,氯化鈉溶液沖洗穿孔部位,清除殘留的食物和腹腔積液,經切口切除遠端胃組織,然后采用胃空腸吻合術。
1.3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同時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隨訪記錄患者的復發情況,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對比采用t檢驗,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復發情況對比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指標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組別n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t 45 45 160.55±22.50 45.50±6.50 34.606 13.05±3.50 6.91±3.55 8.262
2.2 并發癥及復發情況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44%,復發率為11.11%,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及復發情況比較[例(%)]
急性消化道穿孔屬于臨床常見的急腹癥,由于消化液分泌過多、病原菌感染,導致胃黏膜的功能下降,對消化道黏膜造成損傷和刺激,引起炎癥甚至穿孔[4~5]。現如今臨床治療急性消化道穿孔的主要方法為單純修補術和胃大部分切除術,二者均能有效地治療消化道穿孔,在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60.55±22.50)min、住院時間為(13.05±3.50)d,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感染2例、十二指腸殘端瘺0例、中毒性休克0例、多器官功能障礙0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二者應用于消化道穿孔的修復中均具有明顯的療效,但是胃大部分切除術并發癥更低,更有利于減少術后復發,遠期效果更為理想。因此,應當根據患者的病理特征選擇合適的術式。胃大部分切除術能夠徹底去除病灶,減輕復發率,適用于長期潰瘍、胃癌、穿孔嚴重、修補術后再次穿孔的患者;但是該術式由于對消化系統的結構造成改變,因此會對患者的飲食習慣造成一定的影響。穿孔修補術則是常規治療方法,操作簡單,死亡率低,但單純穿孔修補術難以徹底去除病灶,術后需要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復發率高。相關研究認為,對于穿孔時間比較短、穿孔小、穿孔附近組織較軟、無出血、無惡變的情況,建議采用單純修補術作為保守治療方法[7]。
綜上所述,單純修補術和胃大部分切除術應用于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中均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但單純修補術復發率高,而胃大部分切除術能夠有效地根除病灶、復發率低,二者各有優缺點,應當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術式。
[1]薄劍波.單純修補術與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療效對比[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2):67-68
[2]楊光明,吳根信.56例上消化道穿孔臨床資料分析[J].安徽醫學, 2012,33(9):1153-1155
[3]鄒云東,刁秀蓮,黨登峰,等.胃切除術治療急診老年性上消化道穿孔超過12小時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療,2009,28(18):18-19,21
[4]劉寶存.手術治療急性上消化道穿孔72例臨床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2):105-106
[5]李啟榮,龍仁平.腹腔鏡在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治療中的應用[J].微創醫學,2012,7(5):524-525
[6]任明杰.急性上消化道穿孔68例臨床治療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6):2157-2158
[7]陳芳,徐衛星.懸吊式腹腔鏡行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浙江臨床醫學,2014,16(4):671-672
R656.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2.037
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