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宇,高麗君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烏海 016000)
新媒體時代基于微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陳 宇,高麗君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烏海 016000)
微信以其通訊快捷、溝通形式多樣、跨平臺交流、社交廣泛、資費低廉等特點,受到大學生的青睞。目前,國內高校紛紛建立了校園官方微信號,內容涉及校園新聞、學生活動、教務工作、社會實踐等等,微傳播成為主流傳播方式,急劇改變著中國的傳播生態和輿論格局。本文對某地區高職院校基于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優缺點進行了調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微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自2011年誕生以來,以其通訊快捷、溝通形式多樣、跨平臺交流、社交廣泛、資費低廉等特點,受到大學生的青睞。本文對內蒙古35所高職院校為主要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基于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針對某學院發放問卷 500份,其余院校各發放50份。共回收問卷2018份,有效問卷2005份。
目前,國內高校紛紛建立了官方微信公眾號,但是仍處于起步階段。截止2016年10月,所調查的院校有21所開通了微信,其余沒有。有的院校雖然沒有開通官微,但卻開通了一些職能部門或學生組織的微信,如共青團、招生、學生會微信。有的院校雖然開通了官方微信,但是發布的內容空泛、無營養,更新不及時,有的甚至許久未更新,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就調查院校,官方微信運營比較好,具有代表性的,內容涉及新聞動態、文化活動、考試通知、社會實踐等。調查顯示,這些院校的學生94%已經習慣每天查閱微信,獲取新聞和活動通知等。校園官方微信已經成為校園生活的“時尚伴侶”。有些院校的微信還具有繳費、查詢成績、家長服務等功能。
據調查問卷顯示,99%的學生都在使用微信,71%的學生使用超過一年以上,26%的學生使用1-6個月,只有3%的學生剛剛使用不到一個月。學生通過微信接受思政教育方面,76%的學生認為可行性大,19%的學生認為特殊環境可行,4%的學生認為說不清楚,只有1%的學生認為脫離實際不可行。可見,大部分學生還是對通過微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持歡迎的態度。
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大學生普遍對通過微信這種載體進行思政教育還是非常歡迎的,利用微信平臺進行思政教育是切實可行的。一是學校教育主體適應現代教育管理方式的需要。這里所說的學校教育主體是指高校的管理人員、思政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傳統的思政教育管理方式,往往是上級布置任務,下級執行,層層開會貫徹落實。這樣既耗費人力時間,又存在下級對上級任務布置過程中有遺漏,不能完全領會上級精神的問題。而通過微信落實任務,既節省時間,又改變了管理者單方面的思想灌輸,可以使師生兩者進行平等的交流。二是思政教師改善教學方法的需要。現代高校思政教師苦于無法調動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些缺點,教師可以在微信上發布文本,制作微課程、微教學、微視頻等相關的教學資料,讓學生在課前或課后分享、交流,實現思政課教學的無限拓展和延伸。三是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的需要。當今大學群體以90后居多,他們熱衷于新型媒體。高校中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是灌輸式、填鴨式,教師教,學生聽,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而通過微信開展思政教育正好迎合了學生追求時尚的心理特點。學生在微信中可以了解時事要聞、熱點問題,可以通過對熱點問題評論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問題,可以主動、快樂的參與思政問題討論。
微信是新興事物,必然有它的優點和缺點。我們在使用這個載體進行思政教育時應正確認識的它的優勢和劣勢。
3.1 微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優勢
3.1.1 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便捷服務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面對的都是人數眾多的學生群體,在傳達一些緊急通知或事項時,傳統的方式是召集學生干部會議,再由學生干部進行再傳播,不能做到即傳即達,而且偶爾有信息遺漏現象。微信很好的彌補了這個缺點,編輯一段文字,學生便可迅速接到通知內容,既節省時間,又內容全面。
3.1.2 拉近了思政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距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因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總是對教師有畏懼心理,不敢直抒胸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態度,不愿講真話,師生之間有明顯的距離感。微信的到來,給教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嶄新的交流平臺。微信可以通過選擇一些可愛的表情和圖片來表達他們面對面交談時所不能言說出來的內心情感,消除了學生的戒備心理,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得教師和學生更容易交流。或者可以通過微信與心理咨詢教師溝通平日中難以啟齒的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1.3 有助于實現教育信息再傳播
校園官方微信,都是訂閱號,每天均能推送信息內容,這樣便于使用者對所需知識的查找和存儲,轉發朋友圈后可以進行二次傳播。微信與微博、QQ等新媒體比較,發送的信息可以影音畫兼備,迎合了大學生對信息的認知和偏愛。
3.2 微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劣勢
當代大學生多數都是“手機控”、“低頭族”,在使用微信時間方面沒有把握好,有的甚至患上“微信依賴癥”,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休息,影像了老師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影響了參與戶外活動的積極性。網絡輿情監控難度加大,針對微信中一些有害信息,學生甄別真偽信息的能力較弱,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往往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成為有害信息的傳播者和“群體事件”附庸者。
微信這個載體是把“雙刃劍”,我們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我所用時應揚長避短、查漏補缺。
4.1 培養高效的微信運營隊伍
校園微信的運營模式,早期以“管理者運行模式”為主,管理者是信息的發布者,學生是信息的接受者。一些學生會的微信,則以“學生自營模式”為主,學生干部是信息的發布者,普通學生是信息的接受者。隨著微信的逐漸發展壯大,在一些規模龐大的高校,校園微信向“組團式”發展,即校園官方微信是主體賬號,院系微信是下設功能賬號,主體賬號與功能賬號相關區別又相互聯系。這樣“師生共建模式”便應運而生。學校可以成立“新媒體聯盟”,提供場地、設備和資金,由指導教師決定微信內容的版塊、定位以及一些重要信息的審核,由學生具體負責微信內容的編輯、整理和發布,并定期向指導教師匯報信息發布情況,及公眾關注和反饋情況。這樣,教師在隊伍培養中提高,學生在自我管理中成長。
4.2 建立健全校園微信管理制度
規范管理,制度先行。微信的轉發功能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但同時一些有害信息、負面報道甚至一些反動信息充斥而來,影響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觀念,應引起管理者的高度警惕。針對這些信息應建立相應的過濾體系、管理制度。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學生對班主任或輔導員“加關注”,6成學生認為可以接受,3成學生會主動邀請,1成學生無法接受,對對方的邀請視而不見。以班主任、輔導員為核心,創建微信群或針對個別學生“加關注”,了解學生的生活動態和情感變化,主動宣傳正能量的信息和正確的價值觀。另外,建立《校園微信運行管理辦法》,對微信的運行管理、信息發布審核程序等做出明確規定,確保校園微信平臺安全、有序運行。只有優化微信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
“微時代”的到來,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許多新穎功能。一是利用微信的消息推送功能,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中唱響主旋律。另外,可以推送一些學習資訊、方法,搭建學習橋梁,助推濃郁的學習氛圍。二是利用微信“搖一搖”和“漂流瓶”功能,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海量的微信賬號和短語置于移動網絡,讓學生在好奇與趣味中潛移默化地受教育。三是利用微信的“隨手拍”功能,倡導學生捕捉校園風光,舉辦校園手機攝影比賽,提升學生的攝影技術和審美水平。四是利用微信的“微視頻”功能,記錄身邊的好人好事,發揮榜樣青春的力量。五是利用微信語音對講機功能,及時發布相關通知和溫馨提示,革新傳統的傳播方式,體現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
[1]鄭曉娜.大學生微信使用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全國208所高校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2014,(02).
[2]李艷,曾維倫,何海濤.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探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
(編輯 趙欣宇)
A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WeChat in the New Media Age
CHEN Yu, GAO Lijun
(Wuh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uhai 016000, China)
WeChat has been favored by college students for its speediness, various forms, cross-platform communication, highly social contact and low price. At present, many domestic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campus official WeChat ID, involving campus news, student activities and educational work, social practice and so on. WeChat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ransmission, and it changes Chinese communication ecology and public opinion fast. The paper aims to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WeCha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Cha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6-11-03
此研究論文為內蒙古高等學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專題研究項目成果(項目編號NJSZ1535)。
陳宇(1981—)。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G41
A
1672-0601(2016)12-0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