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霞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應用型大學計算機類專業工程實踐改革研究
楊靜霞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應用型技術人才成為緊缺人才,因此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為目前多數普通高等院校共同的人才培養目標,而工程實踐是實現這一培養目標關鍵環節,以計算機類專業為例,研究如何開展工程實踐改革。
應用型大學;計算機;工程實踐
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后,隨著大學生數量的增加,普通高等學校傳統的精英教育模式面臨了新的問題——部分學生理論基礎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同時,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學術性精英人才社會需求數量較少,而大量需求的是能夠從事一線的工程技術人才,但普通高等學校還無法培養,所以就造成了就業結構矛盾突出,企業招工難和大學生就業難兩種現象同時并存[1]。
2014年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出要“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同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國發[2014]19號《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其中第六條“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強調“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2]。而工程實踐是實現普通高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的關鍵環節。
什么是工程實踐?目前廣泛采用的解釋是指工科類專業的學生在現場的實習,把自己所學知識用于實踐,以此來鞏固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而筆者認為,無論是哪類專業,只要是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完成某個真實的工程任務,真學、真做,最后達到掌握真本領的行為,都是工程實踐。所以,工程實踐可以用四個“真”——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來解釋其內涵。
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目標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輸送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的高級應用型人才[3],能夠從事一線專業崗位的高級技術人員,即達到助理工程師或工程師的能力標準。要達到這一目標,學生在校期間必須要參加工程實踐教學環節。
應用型大學開展工程實踐,一方面,工程實踐是培養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提升專業技術能力的必要途徑,學生在參與工程實踐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加強專業技術能力,同時,在解決實際工程項目的同時,養成了良好的職業道道和職業精神。另一方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專業的知識和技術,達到了預期的人才培養標準,只有通過工程實踐來檢驗,即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實際工程中的問題。
應用型大學開展工程實踐的關鍵在于與企業深入合作,獲得真實的工程項目。計算機類專業包含軟件、硬件和網絡三個方向,根據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開展工程實踐要有針對性,合理選擇工程項目。
3.1 創辦專業公司,尋找真實項目
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就要求高校各專業要有行業領域內先進的設備(軟件),了解新產品、新工藝,并掌握先進的技術水平,這樣才能與市場接軌,創辦專業公司是有效途徑,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專業公司在市場的環境中要尋求生存,就要遵循市場優勝劣汰的規律。
創辦計算機類的專業公司,參與市場競爭,參與招投標,獲得訂單,拿到真實的工程項目。根據教學進度和工期安排,將項目進行分解成子項目,以工程任務的形式下達給學生,學生劃分若干組,在指導教師(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工程實踐,經過集體討論、團隊合作、陳述匯報和評估取舍后,形成最優的方案(或作品)上交,并要完成工程實踐總結報告,從而完成工程實踐任務。
3.2 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工學交替
創辦專業公司是獲得真實工程項目的來源之一,學生也能夠實際參與工程實踐,但是,學生分組完成若干個項目作業,被采納的往往只有一份,而項目的來源、數量也會受到限制,因此,為了更加有效的開展工程實踐,專業還要做好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
加強校企合作,學生定期到專業對口的公司進行工程實踐,邊學邊做,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掌握專業技術,而且學生在工程實踐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促進了自主學習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工程實踐和教學環節交替進行,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相互補充,螺旋式上升,逐步培養出應用型人才。如計算機類專業的程序開發工程實踐,學生在真實的軟件公司,參與開發團隊的項目研討,按照軟件工程生命周期的步驟,進行問題定義、可行性分析、總體描述、系統設計等前期設計工作,團隊反復研討,最終與客戶達成一致意見后,然后進行編碼、調試和測試、驗收與運行,最終交付給客戶進行使用。學生在參與工程實踐的過程中,有了全局意識,需要全面的考慮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即通過實施工程項目教育,培養學生的大工程觀[4],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應用型大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開展工程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做好創辦專業公司和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則為工程實踐教學的開展搭建了平臺,提供了真實的職業環境,讓學生在參與工程實踐的過程中,真學、真做,掌握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真本領,從而實現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1]周巧云. 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問題探析 [J].人民論壇,2015,(05):178-180.
[2]莊西真. 普通本科院校轉型:為何轉 轉什么 怎么轉[J].中國職業技術,2014,(21):84-89.
[3]邱暉,許淑琴. 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實踐 [J].東方企業文化,2012,(07):266.
[4]李培根.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3):1-3.
(編輯 馬海超)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Computer Majors in Applied University
YANG Jingxia
(Qiqihar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Qiqihar 161005,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become the talents of shortage, s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becomes the most common objectiv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nd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is the key link to achieve this goal. Taking the computer major as an example, research on how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pplied university; computer; engineering practice
2016-09-16
楊靜霞(1979—),女。軟件工程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
G712
B
1672-0601(2016)12-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