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素麗
(無錫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111)
制約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原因分析及策略
韋素麗
(無錫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111)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眾多,養老壓力日益增大,養老服務領域急需大量老年護理人才。然而,有研究顯示,超過半數的高等院校護理畢業生不愿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當前制約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的因素包括工資待遇達不到預期,社會認可度不高,員工學歷低,培訓難度大, 缺乏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化發展規劃,難以吸引年輕的勞動力從事養老護理行業。加快養老護理隊伍建設的對策包括強化物質激勵,提升社會認同,提供養老機構人員在職培訓。養老護理人才的培養,應該予以政策“護理”與“護航”,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需要公共部門的“制度補血”。
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
在全球范圍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疾病的有效控制,人們普遍比以前活得更長、更健康。從聯合國提供的數據可知:全球范圍內60 歲或以上的人口預計從2009 年的7.43億增加至 2050 年的20億[1];根據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確定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7%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因此,養老服務行業急需大量的老年護理人才。有研究顯示,超過半數的高等院校護理畢業生不愿從事老年護理工作[1, 2]。通過大量護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護士離職意愿研究,得出結論:有的學者[3]認為薪水、公平感、安全感是影響醫院護士從事護理工作最顯著的因素,也有學者[4]認為工作壓力越大,護士離職意愿越強。觀點不盡一致。因此,筆者就制約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原因及策略進行了分析。
1.1 工資待遇達不到預期,社會認可度不高
目前,從事養老護理的人員基本上包括三類:計劃經濟年代安排和解決就業問題吸收進來的人員;下崗再就業人員、失業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大專院校、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學習該項專業知識的本科以上畢業生很少,參與該項服務工作的本科人員更是鮮有人在。護理員大多是臨時工,執行城市最低工資標準,工資水平普遍偏低,一旦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就跳槽,變換工作很頻繁。與護理專業學生相比,養老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工資待遇更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和家長不愿意報考老年護理專業,因而老年護理招生量少。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有64所,2015年增長到121所。然而,在高漲的熱情背后,招生數量卻異常慘淡。調研顯示,2014年,全國45所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院校中,有10所院校沒有在校生,有10所院校在校生人數少于50。一般人們在談到養老院護理員時,將養老護理員簡單理解為伺候人的職業,和護工沒有多大區別。所以很多學生和家長在接觸專業和選擇職業時往往排斥老年護理方向的專業和院校。
1.2 員工學歷低,培訓難度大
養老服務人才,經過短期培訓即可上崗。其好處是時間短,見效快,但弊端也顯而易見。短期培訓出來的養老護理人才,一般只能停留于生活照顧層面,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從業者的數量,但卻難以提升從業者的質量。其實,老年人更需要專業化的護理,包括家政服務、醫療康復及精神安慰、心理疏導等。目前,很多養老護理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化的培訓,護理水平不高,滿足不了老年人的生活、身體、精神、心理等全方位的護理需求。因此,專業知識匱乏、學歷層次太低、年齡結構偏大的養老服務人才現狀急待改善。
1.3 缺乏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化發展規劃,難以吸引年輕的勞動力從事養老護理行業
剛畢業的大學生感覺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前途渺茫,沒有發展空間。養老護理員專業化水平難以得到提升。例如,對于在養老機構中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給予一定的崗位補貼。如在同一機構連續工作滿1年,每人每月補貼200元;對于獲得養老護理員初級職稱的,每人每月給予200職稱津貼。
2.1 轉變思想觀念
養老服務是一項社會急需的新型職業,政府部門應該大力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倡導尊老愛老的社會風氣,營造尊重老人,尊重養老護理員的社會氛圍,教育人們摒棄職業貴賤之分的觀念,逐步形成養老護理工作是平凡而偉大的觀念。
2.1 強化物質激勵,提升社會認同
養老護理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盡管社會需求旺盛,但養老護理人才仍存在“招不來”和“留不住”的現象。這就需要出臺政策。例如,對養老服務專業畢業生給予一次性的入職補貼,對從業人員給予長期的崗位補貼,在職稱晉升方面出臺相應的制度支撐,以提高他們的勞動報酬、社會地位與職業認同,從而逐步緩解養老護理人員供不應求的局面。鼓勵和支持其他相關專業,如社會工作、老年病學、康復醫學、老年心理學等專業的大中專學生從事養老服事業,充實養老護理隊伍。
2.2 對于養老護理人才的培養,應該予以政策“護理”與“護航”
畢竟養老護理專業是個特殊的專業。有專家學者建議國家制定和完善優惠政策,在招生、教學、就業等方面,對具有一定辦學實力及辦學經驗的高校加大支持力度,加快養老服務專業的建設,加快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目前我國的公立高等院校中老年護理的相關知識都是納入醫學院的護理專業中,沒有作為單獨的專業列出,而護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基本沒有選擇養老機構從事老年護理的。對報讀養老護理專業的學生,可以效仿師范生實行免費教育,品行優秀的學生甚至可以實行免試入學的政策。教育部門適當取消養老護理專業的招生限制,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增設養老護理專業,寬進嚴出等。
2.3 開展養老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
2.3.1 推進養老服務專業建設
積極推進相關高等院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民政系統教育機構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及課程,培養老年醫學、護理、營養、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建立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在職培訓相結合的高低搭配、產學結合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教育培訓體系。
2.3.2 開展社會免費培訓
充分發揮民政、人社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對有從事養老護理工作意愿的人員,通過福彩公益金資助其進行從業資格培訓,并聯系當地社會福利機構進行實地學習,培訓合格后,發放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
2.3.3 提供養老機構在職培訓
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后要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單位應開展經常性的在崗職業培訓,定期考查檢查,不斷提高服務技能。積極開展養老護理技能競賽,激發員工學技術、練技能的熱情,促進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和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
2.3 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需要公共部門的“制度補血”
完善投融資政策;完善土地供應政策;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完善補貼支持政策;完善人才培養和就業政策;鼓勵公益慈善組織支持養老服務等[5]。養老護理員的培訓、護理保險的設立、職稱等級的評定、薪酬的增加、社會地位的提高等,都需要政府提到議事日程上,需要通過財政、教育、民政、衛生甚至司法部門的配合與落實,需要制定特殊政策以調動“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節,讓這項職業更有“含金量”,把更多的人吸引到這支隊伍中來。
養老服務被譽為“朝陽產業”,同樣,養老護理是一項“朝陽職業”,具有巨大的就業空間和潛在的發展前景,應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大力傳播尊老愛老的先進理念,爭取社會各界對養老護理員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要注重提升養老護理員的幸福指數,尤其要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精神上多鼓勵,物質上多支持,才能使他們安心工作,并在為養老服務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和諧社會建設中體現養老護理員職業的重要社會價值。
[1]李婧.297名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從事老年護理的意向[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 1625-1627.
[2]洪梅.990例護理專業學生從事老年護理工作意向的調查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9): 56-57.
[3]李娟英.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與離職意愿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0,10(2):83-85.
[4]楊美玲,王冉冉,侯淑肖.在職護士離職意愿及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現代護理,2006,12(18):1667-1669.
[5]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
(編輯 文新梅)
Analysis of Reasons of Restricting the Constructionof Nursing Assistant Team for the Aged and Strategy
WEI Suli
(Wuxi Higher Health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Wuxi 214111, China)
China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There is a large elderly population. So the pressure of aged care is increasing. The nursing assistants are urgent in the field of pension. However, study has shown that more than half of the nursing 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not willing to engage in the elderly nursing care.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assistant team in China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at the salary does not achieve the expected result and the social recognition is not high; the staff’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s low and the training is very difficul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nursing assistant is lack. So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attract young people engaged in elderly nursing care industry. The strategie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assistant team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material incentive, elevating the social recognition and providing the in-service training for the nursing assistant. The training of nursing assistant talents should rely on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nursing care service industry needs “policy enriching blood” by the public sectors.
providing for the aged; nursing assistant;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assistant team
2016-10-15
韋素麗(1979—),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從事護理學,神經解剖學研究。
G718.5
A
1672-0601(2016)12-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