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聯文
(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東關中心小學)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質量
◆王聯文
(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東關中心小學)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班主任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學生基礎素質的高低。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班主任工作,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提高班級的管理質量。只有管理手段高效,班級管理質量才會高效,班級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基礎素質才會有所提升。
班主任 班級管理 管理質量
“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的提出,可追溯到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管仲是輔佐齊桓公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其中在西漢劉向編成、匯輯管仲眾多思想觀點的《管子》一書“霸言”篇中有這樣一段話:“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這是管仲對齊桓公陳述霸王之業的言論中最為經典的話。可見管理國家要“以人為本”,管理學校同樣如此,管理班級亦如此。在當今的這個張揚個性,盡顯獨特魅力的社會,小學生都已有了自己的想法、看法和一些做事的原則,面對這樣的群體,班主任要想讓學生心服口服的遵從教師的管理,必須要秉持“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時時關心學生,處處為學生著想”,只有充分的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和觀點,才能更加高效的管理好整個班集體。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自然,班級里也有相應的“班規”。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很多班主任給學生上的第一堂課必定是帶著自己事先制定的班規來的,然后在自我介紹后便開始向學生宣讀新學期的班規,以渴求的或者命令式的方式要求學生時刻遵守班規。然而實踐證明,這種班規的執行力度一點都不好。如果班主任換種角度,本著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將班規的制定權交給學生,實踐也證明,這種班規的執行力度更好一點。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人們通常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定義為師生關系,其中“師”自然是指教師,“生”自然是指學生。但《勸學篇》中說道:“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師說》中說道:“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從中可以看出,前人很早就發現教師與學生不僅是“教與被教”的關系,更是“亦師亦友”的關系。還有近些年流傳的一句調侃教師的話:“長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雖是調侃,但其中卻流露著教師不再那么具有權威性,而是以更加親和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因此為了更好的管理學生,教師首先要學會跟小學生做朋友,因為在小學生眼中,只有朋友之間才是無話不談的,因此為了“打入學生內部了解學生的想法”,教師要以盡可能親和的形象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這才是高效管理班級的正確舉措。
我們都念過中學,大家可還記得初中或高中的班長是誰?學習委員是誰?衛生委員是誰?課代表是誰……可還記得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班干部,才使得我們整個班級更加和諧,管理更加高效?然而在小學階段,很多教師都認為對于一些事,小學生是力所不能及的,因此教師幾乎對所有事都親力親為,這樣長此以往,很多教師不僅力感疲憊,會有“吃力不討好的感覺”,而且班級管理效果也很差。因此,為了減輕班主任老師身上的重任,為了提高班級的管理效率,班主任可鼓勵學生組建班級管理的組織機構,盡可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班級。比如,教師可按照這個班級組織機構的模式去組建自己班級的組織機構,并要求學生明白自己的工作職責,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班主任管理學生跟企業管理員工是一樣的,只有管理者賞罰分明,員工才會服從管理,同樣,班主任“說一不二,賞罰分明”,學生才會聽從管理。因此,為了提高班級管理質量,班主任可組織學生一起制定本班級的獎勵和懲罰機制,并且必須嚴格按照指定的獎勵和懲罰機制去管理學生,否則學生將會藐視班規,并且教師的“威信”將會在學生心中大打折扣,他們會認為:“班主任根本沒有原則,本該獎勵的時候不獎勵,本該懲罰的時候不懲罰,所以咱們以后不必遵守班規了。”顯然易見,如果教師組織學生制定本班級的獎勵和懲罰制度,就該按照這個制度去管理學生,否則制定的效果將會適得其反。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這么說只有班主任管理得當,整個班級氛圍才會更加融洽,整個班級的教學成績才會有所提升。而這些目標達成的前提是班主任必須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轉權威性的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共同,在民主化的教學理念下,為了提高班級管理質量,班主任也要組織學生制定本班級的組織機構和評價機制,因為它們是整個班級有效運作的重要保障,只有人人都各司其職,人人都服從班規和評價機制,整個班級管理才會更加高效。
[1]牛玉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質量[J].中學課程輔導,2016,(02).
[2]次仁央珍.淺談提高小學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