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瑾 張虞婷 丁娟芳 劉蘇閩
(揚州市職業大學)
“校企合作”攜手完善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的技能考核方式
◆吳美瑾 張虞婷 丁娟芳 劉蘇閩
(揚州市職業大學)
從剖析目前技能考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校企合作攜手完善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的技能考核方式”的觀點;分析了企業參與改革的可行性及優勢;探討了校企合作改進技能考核方式的四種形式,希望能為推進高職院校分類招考中的技能考核方式的改進,提供決策參考。
校企合作 考核命題 考核隊伍 評價標準 考核基地
高職教育是為適應職業而進行的教育,其人才培養目標就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實用型的技能人才。高職院校在招生階段應突出對技能人才的選拔,完善“知識+技能”的考核辦法,注重對學生的技能考核,緊扣崗位需求。但是,目前高職院校各種形式的招生過程中,技能考核并不突出甚至形同虛設,深究原因,是因為技能考核方式及評價標準不成熟,表現為技能考核方式不合理、評價缺乏統一標準、評價主體中企業缺位。所以,本文提出“校企合作”攜手完善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的技能考核方式及評價模式。
1.企業在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全國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都在開展著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對于招錄之后的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企業早已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其中,如校企合作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商定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設立企業獎學金增強學生對企業的情感和文化認同感、企業通過提供頂崗實習基地協助高職院校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等,這些合作的開展讓企業對技能人才的培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知道學生應該具備哪些專業和企業所需的特質或潛能。所以,可以讓企業將這些經驗與深諳市場的優勢結合起來,提前運用于技能人才的選拔過程中來,在招生階段就做到“將專業對于技能人才的選拔與崗位對于員工的選拔標準統一起來”。
2.企業的優勢資源可提高人才選拔的專業性
和高職院校相比,企業的優勢在于擁有精良的實訓設備、實習基地和專業的技術人員等,這些資源不僅可在技能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在人才選拔階段同樣可以實現重要價值。例如,企業的實訓設備和實習基地可用于招生階段的技能考核,可設立專門的技能考核基地,讓技能考核這一環節更加正規化和專業化。
3.企業提前介入對技能人才的選拔可優化最終培養結果
校企合作于企業而言,其價值在于可以提前鎖定人才。如果在招考階段企業就能參與選拔,做到從選拔之初就重視考生的技能考核,那么從理論上來說,被錄取學生的技能素質較以往會有明顯改善,即整個生源的職業性會提升,這就為入學后的培養奠定了一個好的開端,學生們在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方面會表現的更加得心應手,其技能水平也更易達到崗位的用人標準。所以,企業在畢業季招聘時,不僅能獲得更加優質的技能型人才,也可減少對入職學生培訓的成本,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優化了最終培養結果。
鑒于企業參與招考階段的技能考核改革具有足夠的可行性,那么,高職院校分類招生的技能考核就必須完善參與主體,即讓企業從招生階段就參與對職業人才的選拔,而非招生之后。所以,接下來筆者將從校企合作的角度論述高職院校分類招考中技能考核的改進,探討校企可以合作的形式。
1.校企合作成立各行業的技能考試命題中心
省、市教育管理部門聯合行業協會指導各行業、企業與高校共建常態化的職教集團,在職教集團牽頭下,成立各行業的技能考試命題中心。命題人員需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高度的市場靈敏性,由教師代表和各行業代表組成,其中教師代表由教育主管部門提名并得到行業協會的認可,企業代表則由行業協會提名且得到教育部門的認可。
對于命題內容的設置,命題人員按照企業行業的發展動態和職業崗位真實工作過程及其任職要求,對考核內容進行研究。由于學生在中學階段所學的技能知識有限,而學校不像企業需要學生立即投入生產,所以要準確把握技能考核的難易。考題的設置要結合專業,例如機械類就可以增加機器操作、圖紙設計等,醫學類可增加動物解剖、基本護理模擬等,電子電氣類可增加故障維修、電路改造等。總之,考題不可簡單的從筆試題庫里面抽取,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同時又符合考生現有的水平。
2.組建高水平的技能考核隊伍
技能考核主體的水平直接關系到技能人才選拔的結果,進而影響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所以,必須加強技能考核小組的建設。
首先,要確保考核小組主體的全面。筆者認為應當建立三方聯合考評體系,這三方包括:校方專家,各企業的工程師、技師,行業協會的專家,具體的名單由技能測試中心推薦,由教育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審核。此外,筆者還建議技能考核小組的成員與命題小組的成員盡量相同,這樣命題的關鍵點在考核時更容易被把握,以確保評分的準確性。
其次,要加強考核小組的培訓。由于不少高職教師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與社會實際需求存在著一定差異,各行業的技能考試中心有必要引進相關行業、專業的培訓資源,對考核小組成員進行相關工種的培訓,加強其對相關行業、專業工作崗位需求的了解,同時讓他們熟悉各項考核標準和考核紀律。以此,保證技能考核小組的專業性、公正性。
3.各專業制定統一的技能考核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是評價得以實施的準繩,也是確保評價專業、公正的另一關鍵因素。評價標準的制定應當以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職業能力基本要求和具體崗位活動任務的需求為出發點,同時結合考生現有的水平,制定出各專業適用、各行業認可的統一的技能評價標準。
技能標準應圍繞“內容、結構、權重、等級”四方面展開,筆者認為內容應包括能力、知識和態度三個要素,能力主要考查學生是否具備能夠完成某項操作的水平,知識主要是考查學生是否具備完成某項操作所需的相關理論知識,態度則指完成某項工作任務所采用的方法、手段;結構則是對“能力、知識、態度”三要素單元按照由高到低劃分層次,并逐步分解,并對每一層級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權重則依據各組成要素在整個評價體系中的地位重要性和作用大小,分別賦予不同的數值;等級則由各專業依據專業特色設定,標準的等級越多精確度就越高,但評價的復雜性也增大了。
4.建立正規化的技能考核基地
一般說來,專業技能的考核若在相應的實際或模擬職業環境中進行,考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能力傾向會更真實地展示出來。也就是說,校企可以創建相應專業的技能考核基地,讓考生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對特定儀器進行操作,從而更準確地考查學生在高中或中職階段初步掌握的操作技能,也從操作中觀察學生的職業潛能。考慮到很多高職院校都有相同的專業,則諸多高職院校可以聯合與企業建立相關專業的面試基地,將各校相同專業的技能考核集中起來,這樣不僅能優化考核流程,節約資源,也使得技能考核更加系統化和科學化,不再流于形式。
技能考核是高職教育“職業性”的重要體現,也是高職院校分類招生考試改革的關鍵,如何使得招考階段的技能考核更加合理化、具有選拔性是高職院校的當務之急。從理論和實際角度出發,企業都是高職院校合作的好伙伴,技能考核的改革也應當從彌補“企業主體缺位”這一遺憾開始,建立校企在招考階段的合作,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深化合作領域,促使技能考核的命題、考核隊伍、考核評價標準、考核基地建設等方面不斷完善,日趨成熟。
[1]洪貞銀.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問題及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03):59.
[2]楊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40.
第一屆江蘇省教育考試招生立項課題《從校企合作的角度論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改進方向》,主持人:吳美瑾,項目編號:K-e/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