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武
(安慶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青少年輕度品行障礙行為矯正的個案研究
◆周 武
(安慶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通過對一例青少年輕度品行障礙的行為矯正,進行案例研究,分析品行障礙的產生原因與影響因素,探究品行障礙行為矯正所用策略與方法,總結評估所用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為類似不良行為的行為矯正提供可行性建議。
品行障礙 行為矯正 青少年
品行障礙是指由不良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者社會教育以及其他環境因素的不良影響所造成的兒童或青少年反復持久出現嚴重違反與其年齡相應的社會規范的行為,并以反復而持久的反社會性、攻擊性或對立性品行模式為特征的行為障礙。
(一)研究目的
通過對一例典型品行障礙青少年的行為矯正過程進行案例研究,分析關于品行障礙及相關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因素,探討有關問題行為的矯正方法及在矯正過程中所遇問題的解決方式,為品行障礙問題提出有效的矯正建議,總結有效的矯正方法,為特殊學校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二)研究方案
1.對案例進行深入的了解與系統的觀察,對問題行為進行診斷與功能性評估。
2.探討對品行障礙青少年行為矯正的可能性和有效的矯正策略與方法。
3.確定矯正目標,矯正方案和技術。
4.對矯正結果進行分析,分析品行障礙發生的原因以及預防措施,并根據品行障礙的行為矯正提出建議。
(一)案例陳述
小程,男,15歲,今年初二,獨生子女,就讀于安徽省某縣級普通中學。在家庭結構中,父母對其特別溺愛,基本做到言聽計從。小學階段的小程因為經常不寫作業,欺負女同學,導致很少有品行端正的同學愿意與其玩耍。且經常逃課前往游戲廳。上了初中后,小程在原本的壞習慣上變本加厲,開始結交社會不良青年,在品行上的偏差表現的更加明顯,在學校經常罵人,甚至打人,成績更是不堪入目。
(二)問題行為分析與評估
1.上學時經常不獨立完成作業或者干脆不寫,抄襲其他同學作業,甚至威脅同學幫其代寫。其原因在于對所學知識沒有興趣,上課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課導致不會寫作業,這是注意力不集中,懶散的表現。父母的溺愛消弱了其對于潛在懲罰的畏懼,而老師缺乏相關行為問題正確的處理策略,千篇一律的運用懲罰策略,導致其行為問題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惡化。
2.缺課,或者逃課。經常與其他同學結伴進入游戲廳。父母沒有正視逃課的嚴重性或者輕微的說教對于行為的改變幾乎沒有效果。老師的冷漠對待,絕大部分同學的輕視的目光以及明顯的疏遠會導致其對于學校生活的更加排斥,內心更加的孤獨,也就使其逃離這個讓他難受的地方的愿望更加強烈
3.上初中時經常主動挑釁同學,甚至會對同學進行謾罵,毆打。長久以來,沒有得到來自于社會環境方面的積極關注導致其同情心,進取心,以及罪惡感的消弱甚至缺失。并且因為疏于教育,致使其道德意識與法律意識淡薄。又因為長期脫離正常的發展軌道,而逐漸形成了對于社會具有危害性質的行為習慣。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其在品行偏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4.根據ICD-10 的診斷標準,診斷小程為品行障礙,但因為其程度不深,故輕度品行障礙更為準確。ICD-10 的診斷標準為:
(1)起病于少年期,多為7歲以上,持續時間半年以上;
(2)至少有以下不同行為中的一種:①好斗;②無故傷人或虐待動物;③無辜破壞財物;④無故縱火;⑤經常偷竊;⑥反復說謊;⑦經常逃學,一學期三次以上;⑧其他觸犯法律的行為;⑨無辜離家出走,徹夜不歸。
(3)不是由于其他精神疾病引起。
1.應端正學習態度,按時完成老師布置任務,杜絕缺課,逃課現象。
2.培養正確的人際交往模式,遠離結伴打游戲,聚眾斗毆。
3.理性對待父母的溺愛,明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培養社會責任感。
(一)主要矯正方法與技術
1.Beck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過程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適應不良的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的認知有關。此案例中,可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小程找到不合理認知與信念,通過識別認知錯誤并進行真實性檢驗等認知治療技術幫助他改變這些不合理思想,并建立積極的思想觀念,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2.示范模仿療法
示范模仿療法是基于班杜拉的社會學習和觀察學習理論,個體通過觀察榜樣及其所示范的行為,進而導致個體增加或獲得良好行為,減少或消除不良行為的一種行為矯正方法。在此案例中,可通過真實性示范模仿、符號性示范模仿、參與性示范模仿、想象性示范模仿等模仿形式來幫助小程獲得新行為或抑制已習得反應。
(二)制定矯正方案
在具體的矯正方案實施前,矯正者應與小程以及小程父母多次進行深入的交流,獲得當事人的信任,了解小程家庭的家庭結構與溝通模式,運用用正強化技術以及示范模仿技術提升父母及孩子共同改變的信心,強化改善家庭環境的決心。
1.對打架斗毆等攻擊性行為的矯正方案
(1)與小程進行安靜單獨的溝通,讓其觀看與浪子回頭有關的電影,閱讀有關的書籍,重新點燃內心深處的進取心與動力。向其介紹有關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并引導他主動搜集有關犯罪所造成危害的資料,讓他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如果事件主人公是他,這個結果是否能夠接受。
(2)鼓勵小程說出自己攻擊性行為的動機,指出其中的錯誤觀點并提出正確的觀點,幫助他改變攻擊性行為的錯誤認知,并引導他培養遇事冷靜的行為模式。
2.對于學習態度不端正有關的抄襲、逃課等行為以及矯正方案
在充分溝通交流的基礎上,主要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在老師的幫助下,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態度端正所帶來的人際關系的進步。幫助他排除錯誤的學習觀念,不良的學習風格,并且在以前落下的知識上進行課后補習,對于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給予耐心的關懷與打氣,助其建立學習上的自信。并且鼓勵小程課下與同學進行討論,幫助其他同學解答問題,繼續強化小程在學習上的自信與動力。當小程意識到學習不僅能給他帶來充實的生活,還能帶來老師的積極關注及良好的人際關系時,會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去執行正確的學習態度。
小程在經歷過行為矯正之后,取得了較為全面的進步。在學習上,按時上下課,按時完成作業。人際關系上,小程與那些不良少年徹底斷絕了來往并且結識了很多新的好朋友,并且現在擔任班級學習委員與生活委員,不僅在學習上還在生活上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在生活中,小程會主動的幫助父母做家務,而小程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無理由的讓步,做到了賞罰分明。
其實,對于小程來說,其不良行為的產生與發展主要還是源于家庭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語言文字學習、心理思想態度、行為舉止習慣的養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應起到榜樣的作用,因此,作為家長事事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同時還要注意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協調發展,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大環境。
[1]姜忠信,洪福澤.認知治療的實物手冊[M].臺北:臺北揚智文化,2000.63-79.
[2]伍新春,胡佩誠.行為矯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9- 282.
[3]呂靜.兒童行為矯正手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209-232.
[4]蘇雪云,張福娟.品行障礙兒童行為矯正的案例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2,(11):1558-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