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 張 瀾 李寬新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
模擬教學在骨科臨床教學的應用探討
◆張玉玲 張 瀾 李寬新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
骨科學是臨床醫學的一個重要三級學科,傳統的教學方法因為現代社會進步,病人關注人權及隱私的需求,往往很難全面、有效開展。探索出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現代醫學教育的要求,模擬教學可以有效彌補不足。
模擬教學 骨科教學 應用研究
1.研究對象
選取石河子大學醫學院臨床分流至兵團醫院的2010級2011級五年制本科生。為了實現小班臨床教學,石河子大學醫學院近年來將完成基礎教學三年的臨床醫學生分流至所屬的幾個附屬教學醫院進行大四臨床授課的分流小班教學。分流學生已完成相關的基礎醫學課程學習,均于第四學年第八學期開設《外科學》理論課程,第五學年安排臨床實習。其中2010級學生為對照組,共39人;2011級學生為模擬教學試驗組,共38人。
2.教學模式的構建
2010級學生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教師按照大綱學時要求對學生施以課堂教學及臨床見習。課堂教學按規定完成所授學時,見習課按流程完成病房帶教。2011級學生采取加強臨床實踐教學改革策略,教研室投入一定教學經費,大膽開展各項教學改革工作,鼓勵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應用于臨床教學,特別是模擬教學引入到每一節臨床見習課帶教中。
3.教學改革方法
(1)教師動手制作部分教學模型。如講授到骨折復位固定內容時,傳統教學中內固定方法書中做了詳細闡述,但學生沒有主觀的認識,只是在被動理解接受知識,很難理論與實際聯系。模擬教學課開展后,骨折見習課中教師拿出從手術室回收的內固定鋼板及髓內釘等骨折固定復位用具,老師演示基本的手術方法及原理,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學習一目了然,很容易掌握而且不容易遺忘,而且動手機會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漲。
(2)改變以往見習教學中走馬觀花式的病房帶教,即學生病房問診、查體,回教室后總結的方法。增加師生間的模擬教學內容,學生、老師都扮演病人、醫生的角色,然后進行角色互換。增加的這一教學內容主要是讓每一個學生有機會找錯、改錯。問診內容不全的、錯誤的可以及時糾正。同學之間可以互換角色,小組之間找問題,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參與。同時將一些人文關懷的內容融入其中,通過角色互換醫學生更加深刻理解了病人,產生共情,有效加強了溝通的技巧。
(3)將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引入到骨科臨床帶教中去。PBL教學方法是近年來教學改革中較成熟的一種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導向對于不適合床旁帶教的內容運用這一教學方法。如開放性骨折處理這一內容,運用PBL教學首先將問題在見習課開始提出給學生,學習了閉合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學生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大家通過問題,思考解決途徑、治療方法。用很短的學時使學生非常容易掌握該部分章節知識,而且也可以做到活學活用,教學效果相當滿意,學生反饋良好。
4.教學效果評價
(1)考試考核評價。兩組學生均參加石河子大學統一組卷的期末考試,實習結束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技能操作出科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的臨床思維以及運用骨科醫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骨科基本操作技能為整個操作考核內容,每組成員團結協作、密切配合,以模擬演練的形式考核。
(2)訪談調查評價。對兩組學生進行訪談式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教學方法能否激發學習興趣、促進理論知識理解及是否提高骨科技能操作水平。
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及數據處理,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或有統計學意義。
(1)考試考核評價。兩組學生均參加學期末醫學院組織的統一期末理論考試及技能操作考核。學院為了統一測評教學水平,每學期末試題均由醫學院命題,組織學生考核。由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兩部分組成。
(2)問卷調查評價。問卷采用訪談式問卷方法,內容包括新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激發了學習興趣、理論知識掌握方面是否全面及提高臨床思維等方面。由兩名專門培訓的老師進行訪談問卷。
6.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及數據處理,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或有統計學意義。
1.兩組間考試考核成績比較
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學生外科學骨科部分操作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在激發學習興趣、促進臨床思維及提高臨床技能操作等方面,試驗組學生獲得肯定回答的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骨科學在臨床本科外科學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比重。是個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專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對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的有效促進,模擬教學是對現代教學手段的有益補充。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大眾對健康需求的不斷增強,病人保護隱私的意愿。迫使醫學生在臨床技能培訓方面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及教學手段,模擬教學應運而生。目前,在我國醫學生培養較為常見及適用的模擬教學方法如PBL教學、多媒體仿真病人、標準化病人等可以有效彌補臨床技能培訓不足的問題。通過模擬教學可以將醫學基本技能與基本知識有效結合,提高醫學生技能操作水平,培養臨床思維能力。為真正進入臨床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本研究表明,在傳統醫學教育模式之外采用合適的
補充式教學手段是提高醫學生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理論課考試方面成績基本相近,但臨床實踐技能成績高于對照組??梢姡捎帽匾哪M教學模式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有較明顯優勢。兩組學生訪談結果也證實,在激發醫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興趣、促進臨床思維及人文關懷等方面,試驗組學生獲得肯定回答的比例高于對照組,認為在骨科學的學習中收獲很大。本研究為提高醫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醫學綜合素質及臨床能力培養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值得進一步推廣應有。
[1]王益光,王玉良,梁淑娟.重視模擬教學,強化應用型醫學人才人文素養[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05):457-459
[2]喬韻.芬蘭醫學教育的發展對我國的啟示[J].中外醫學研究,2014,(22):147-148.
[3]孫經武,劉成霞,劉珍.以實訓中心為平臺的模擬教學模式在培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技能中的作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05):119-120.
[4]張亮,唐文熙.基于“深水區”醫改和“整合理論”升級的健康整合[J].醫學與社會,2014,(08):1-4.
[5]黃強,蔡宛如.英國醫療體制背景下的高等醫學教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