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淑靜
(吉林省公主嶺市懷德一中)
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方法探討
◆盛淑靜
(吉林省公主嶺市懷德一中)
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不僅要重視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師還需要具備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高素質言行等課堂教學方法,閱讀教學也是初中語文教學水平提升需要重視的部分,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的開展。針對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閱讀教學的完善能夠提升初中語文的整體教學水平。
初中語文 閱讀課堂 教學方法
閱讀課堂教學在初中語文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初中語文開展教學的一個主陣地,閱讀課堂教學的質量好壞與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也有著密切的關聯,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語文教學的質量,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教師積極探索進行改進,正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1.閱讀課堂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教學效果不佳
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在定位上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授,將“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看做是靜態的語料堆砌物,讓學生反復練習,使得閱讀教學與社會及學生生活經驗相脫離,喪失了語文教學的特有魅力。在課程改革背景下,這種只追求形式上靈活而忽視語文能力科學培養的教學模式,使得語文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品味進入了一個發展的誤區,這種教學模式也已經不再適用。實際中的語文閱讀教學距離語言積累、理解運用等的目標漸行漸遠,在“大語文”的教學觀點之下,人們只是片面的去注重打造一個“大”字,而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發展則只是去注重生活化的突顯,教師的教學行為及內容在很大程度上都與課本相脫離了,與語文教學本質的意義也出現了偏離。
2.語文閱讀教學比較松散,教師使命感不強
在新課程要求中提倡學生對教學文章進行多元化解讀及自主理解,但是在實際的解讀過程中,因為受到個人經歷及情感方面的限制,學生的解讀效果不一。針對這種情況一部分教師只是保持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對學生的學習過度放任,存在忽略語文文本的教學問題,這樣是不能真正的進行多元解讀的。另外,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過分的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而忽略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中新課標提倡對學生進行鼓勵及尊重,但是這種提倡并不代表著一味的表揚,否則就會使得閱讀課堂教學過分的重視語言的形式,進而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變得勢利、浮躁。正確的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將表揚與批評進行適當的結合,達到雙管齊下的效果。
3.片面追求閱讀課堂的熱鬧氣氛
當前的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將示范課、公開課作為摹本進行模仿,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中內容的表現。在合作學習、討論學習等教學形式中教師還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實踐方法,教師在其中也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在課前進行教學預設,在教學過程中則注重學生去獲得問題的答案,只是按照預設程序進行,往往一篇文章留給學生的閱讀時間非常有限,學生還沒有對課文完全的進行體會與感知。教師急于讓學生知道問題的答案,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感知,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剝奪學生的閱讀時間。比如,在《桃花源記》的教學中,學生回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時說,文章講的是諷刺言而無信的人,漁夫答應主人不告訴外人但是他食言了。而教師聽到這一回答后卻直接給予了否定,并且說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陶淵明對當時黑暗社會的強烈反感,對農民的苦難有深切的同情。這一案例說明,教師仍然沒有從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中走出來,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使得教學效率難以提升。
1.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合理進行課前預設
教師高尚的人格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學習興趣的提高等各方面具有巨大的影響。提升學生對教師的信任,進而提升學生對閱讀課堂教學的興趣與參與的積極性,這樣也會顯著的提升課堂效率。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對自身的工作及思想作風進行不斷的改進,努力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增強自身業務能力及綜合素養。另外,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還應該合理的做好課前預設工作,預設就是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的規劃與設計、安排,以一定的教學理論作為基礎,結合教學特點及教學觀念、經驗等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明確教學目標及思路。首先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再去查看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在學習習慣及知識結構上存在較大差異,在閱讀課堂學習中存在共性也存在很多不同,教師需要根據其共同的需求去選擇教學內容,還應該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去設置課堂問題,去全面的考慮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2.設置問題引導,形成層次教學環節
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帶讀加跟讀的方式是其常用方法,但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感,學生很難從閱讀中對文章進行思考。針對這一問題,在今后的閱讀教學可以把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使用問題引導滲透的方式去構建層次式課堂教學,通過問題的引領使得學生的閱讀不再盲目,而是有一個具體的目標。
比如,在《孔乙己》的教學中,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體會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感受孔乙己生活的窘迫,然后通過提出問題去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引導,形成層次性的教學模式。第一層可以通過跟讀的方式引入問題,讓學生閱讀孔乙己進入酒館后其他看客的相關內容。第二層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思考孔乙己的臉上為什么會添了新傷?酒館的人不同情反嘲笑又是為什么?讓學生通過討論回答問題。第三層就是進行問題的滲透,孔乙己去偷竊卻不賒欠酒館的錢是為什么呢?引發新一輪的討論,讓學生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幾個問題的探究討論之中完成對整篇文章的解讀了,實現了一種潛移默化的閱讀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起其閱讀的好奇心,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更有目的性,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也更有幫助,可以說是語文教學方式上的一種進步。
3.通過小組合作實現交互式閱讀課堂學習
閱讀教學是課堂內的交流式教學,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著交互式學習的方式,在小組中進行教學探討,教師要營造出動態的競爭氛圍,達到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通過進行學習方面的匯報交流、目標確立的交互式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達到交互式學習的教學需求,也是構建高效閱讀課堂的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學魯迅的《故鄉》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教師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按照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小組的形式去確定閱讀方式,討論之后進行匯報閱讀。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分角色朗讀,有的學生則認為可以通過編排話劇的形式閱讀,學生在討論之后開始匯報閱讀,這種交互式的教學能顯著的提升教學效果。
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者、設計者,為了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進行課前教學設計,讓教學內容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形成最優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能夠獲得思維及智能的提升,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在閱讀課堂教學中使其能夠積極的進行思考,真正的去體會到文章的內涵及想要表達的情感,實現傳統閱讀教學的革新,不僅可以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提高,還能提升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整體的語文教學效果。
[1]魯婭.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2]莊亞芳.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D].蘇州大學,2011.
[3]華娟.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促進寫作的途徑研究[D].蘇州大學,2011.
[4]范曉倩.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性閱讀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