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紅
(寧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學)
芻議高中美術教育
◆魏永紅
(寧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學)
美術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門藝術,是高中生全面發展、陶冶情操不可或缺的一門教育。從開展美術教育的必要性,高中美術教學預計達到的目標以及教學方法的認識方面,簡要探討高中美術教育并加以總結。
美術教育 教學方法 審美能力
1.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現代社會科學技術快速發展,需豐富情感與之平衡。情感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以視知覺為中心提升學生情感,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生活的熱愛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
2.文化傳承,發揚民族優良傳統。美術具有歷史性、社會性和人文性傳遞人類思想、情感、觀念的一門藝術。現代社會已經進入視覺文化時代,圖像表征已成為全球文化傳播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高中美術課程可以通過其視覺直觀性、理解性進行多方式的交流,共享、傳承祖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優質文化資源。
3.感知世界,提升形象思維能力。高中鑒賞教學是學會運用審美的眼睛去感知世界、觀察世界,學會運用感官去感受形、色、材質、構圖等造型要素帶給我們的心靈體會。在學校體系中,大多數課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號的基礎上,而美術課程則更多地讓學生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作品,從而給思維提供充足養分有利于學生的感知能力的發展。
4.發揮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世界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找不到個性相同的兩位同學,每一位學生都是單個不同個體,都有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我們要發掘其深層潛力,發揮其創造性,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高中美術欣賞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價值觀,對其今后的人身發展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我們知道由于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學生需要發展不同的美術能力。為了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設置了以下五個學習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1)美術鑒賞;(2)繪畫·雕塑;(3)設計·工藝;(4)書法·篆刻;(5)現代媒體藝術。這五個模塊有不同的教學特色和教學方法,但其中的教學方法及目的卻是相通的。現將美術教學中積累的經驗和體會總結如下:
1.注重教與學的結合。在充分結合《美術課程標準》基礎上,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主角的現象,應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例如,在《中國民間美術》這一課程中,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自然環境和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資源如新年、端午節、元宵節等千百年的傳統節日來收集資料,通過對比討論發現特點,既激發了興趣也增強實踐性,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
2.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例如,講解《中外園林藝術》這一課程時,學生對“借景”一詞不理解,可以隨機在講解什么是“借景”,同時結合地理上相關知識,借用了大量的圖片給同學們講解了中國園林方面的知識;講解《中國民居》課程時結合各地氣候特征談談對中國民居的認識,更好的促進與其他學科的橫向結合是今后要探索的課題。
3.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遵循審美規律,進行直觀展示,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悟和認知,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4.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在美術教學中開展一些有利于學生創新和實踐的活動。如在教學中環境設置中于悠揚轉即粗放樂曲聲中展示映照墨色偶然充斥的一泓水,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聯想到了什么,是徐志摩的詩歌還是徐悲鴻的《奔馬》還是邁克爾.杰克遜奔放的舞姿,思考、討論、對話中感知音樂、舞蹈、詩歌、繪畫帶來的藝術語言形象,理解其特點,并讓學生自由創作,發揮其內在潛力并增強其實踐能力、綜合能力的發展。
高中美術教學不是單的純藝術知識傳授與藝術技能的培養,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意識和個性的發揮,是發揚民族優良傳統的發揚。簡而言之,美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美術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別于其他學科。美術更為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否則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在美術教育中不斷反思與總結,與眾共勉。
[1]讓高中教育成為藍天下每一個學生的教育[J].四川教育,2010.
[2]郭友就.中職實用型美術人才培養芻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
[3]衛凱.新課改下教師如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0.
[4]朱琳.校外美術課程資源開發面臨的問題與對策[D].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