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潤敏
(山東省聊城市陽光小學)
尋找作文教學的曙光
◆舒潤敏
(山東省聊城市陽光小學)
教學生有話可說,敢說話,拿起筆來才能夠拉得開,是要學生了解到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想說什么就寫什么。話怎么說,就怎么寫。也就是說,使學生的作文向說話看齊跟著說話走。小學生作文訓練要求不宜過高,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要求學生只要能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即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詞序通妥、字號正確。這四個方面要隨年級的不同和學生程度的高低,要求的深度和寬度有所不同。
先說再寫 說寫結合 活水源頭 創設情境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塊基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始終在探索作文教學的良策,尋找作文教學的曙光。根據新課標對小學階段習作方面的要求和自己在作文教學方面的實踐經驗,下面我談談小學生作文訓練的一點淺顯認識。
一提作文,學生叫苦不迭,作文太難啦!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會十分頭痛。作文難在哪里,這并不是我們學生的責任,而是我們老師自己的責任,是我們的指導偏了方向。當然偏離方向的原因有很多,但追根究底,是我們忽視了指導學生作文的步驟應是先說再寫。
指導學生作文只有先教學生有話可說,敢說話,拿起筆來才能夠拉得開,要學生了解到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想說什么就寫什么。話怎么說,就怎么寫。也就是說,使學生的作文向說話看齊跟著說話走。
要讓學生敢說話,說真話就要在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上下功夫。因為只有把話說對、說好,才能寫出句子通順、條理清楚、內容具體的文章來。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每位語文教師都應處處重視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指導用詞造句,在引導學生把話說具體、生動上下工夫。如用“鮮花”一詞讓學生造句,學生說:“花店里鮮花很多,有百合、玫瑰、菊花、康乃馨。”我進一步啟發:“誰知道鮮花是什么顏色的?”學生說:“花店里鮮花很多,有潔白的百合,有火紅的玫瑰,有金黃的菊花,還有紫色的康乃馨。”我繼續啟發:“誰能把鮮花的顏色比作小朋友穿的衣服說一說呢?”學生說:“花店里鮮花很多,有穿白衣裳的百合,有套紅裝的玫瑰,有披黃褂的菊花,還有裹紫泡的康乃馨。”此外,我還經常進行擴詞、擴句、詞語的搭配,把句子補充完整等練習,使學生把話說得完整而又具體。
在讓學生敢說話、說真話的基礎上再進行第二步指導,讓學生把想說的話用筆寫下來。舉個例子說說:課前,我有意識的去讓學生帶蘋果到課堂上,顯然蘋果的顏色、大小、各不相同,讓學生各自給大家介紹自己的蘋果,學生會很高興地舉著自己的蘋果介紹,及時表揚他們,待學生把話說清楚了之后讓學生把自己的話寫下來。也可試著讓學生給自己的一段話起個題目。之后,我拿出一個大梨,讓學生共同描述這個梨,最后我鼓勵學生說:“孩子們,說得非常好,那么誰能用文字把它描述出來老師就把這個梨送給誰。”學生興趣盎然,為了爭獎賞,努力去寫。
在寫作教學時,我力求選擇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讓學生在寫之前儲備豐厚的語言材料為寫鋪墊平坦大道。
于永正老師說“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課程標準關于寫作教學這樣要求:“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選擇了日記作為實現這些的途徑。學生天天寫的日記就是把自己在學校里做的事、在家庭做的事、在家庭、學校、社會見到的事情。
為鼓勵孩子寫日記,在孩子記錄自己生活的同時,我不斷地幫孩子尋找寫日記的契機,例如,以《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后讓孩子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收獲;在校組織的防地震安全演練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及時寫下自己對地震的認識和如何安全逃生;運動會結束之后,學生的興奮勁還沒消失之際讓學生隨即記下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見聞感受。學生的優秀日記不時被拿到課堂上朗讀,為了鼓勵孩子寫作的興趣,還組織了孩子寫輪流日記,學生積極寫作,互相傳閱借鑒學習。總之讓日記成為學生習作的活頭源水。
大量閱讀是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在每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古詩文的吟誦成為晨讀的一道風景,整合教材為孩子提供大量閱讀的時間,每學期帶領孩子必讀兩本名著,并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通過閱讀豐富孩子的作文材料,并從大量的朗讀中領悟寫作方法。我還經常由課內閱讀引導孩子走向課外閱讀。如故事會、話劇表演會、詩詞背誦會、精彩片斷朗誦會等,借以培養全班同學的課外閱讀興趣。
在課堂上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和寫作的興趣,還可以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拓寬學生寫作的空間。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盡量在班級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三年級一次作文課上習作要求寫孩子寫一次游戲,為激發孩子寫作興趣,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熊貓,但沒有畫嘴巴,在孩子的好奇心被激起時,我帶孩子玩了貼嘴巴上的游戲。游戲之余鼓勵學生將游戲過程記錄下來,學生得心應手的完成了寫作。像這樣的活動應有盡有:元旦、開個迎新會;元宵,制作好看的燈籠……活動之余,學生揮筆潑墨,在紙上暢所欲言。
在作文教學中,有不少老師,要求太高太死,框框太多,如:寫什么內容,分幾段,如何開頭,如何結尾,發表什么感想,都作了規定,還怕學生不會寫,在給學生讀范文,提供應用的詞匯,又怕出毛病,再從反面提出不要怎么寫。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不使學生開竅,反而閉塞了他們的頭腦,弄的學生束手束腳,無話可說或者有話不敢說。
小學生作文訓練要求不宜過高,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要求學生只要能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即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詞序通妥、字號正確。這四個方面要隨年級的不同和學生程度的高低,要求的深度和寬度有所不同。
“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學生的作文必須寫所見、所聞、寫真心實意,不能說假話、空話、編造。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都做這樣的要求。
“言之有序”就是要求學生的作文,必須寫的語言連貫,層次稍有條理,不應東拉西扯,隨意亂說。例如:“我家有五口人,有爸爸和媽媽,有哥哥、妹妹、我”。這樣很簡單的四句話也有個連貫和次序,不能隨便亂說,不能把第一句調成第二句。這一項在各年級都做要求。
“詞句通妥”就是要求用詞妥當,造句要通妥。
“字號正確”就是要求文字和標點符號都應當用對。在這一方面雖然大多數學生也寫錯別字,也用錯標點符號,但小學階段要求的深度和寬度不同。例如:標點符號,并不是要求他們對每一種都使用,并且得正確,只是要求用其中幾種,如逗號、句號、問號、引號、嘆號等。我想在我們的精心指導下,學生是能夠用正確的。呂叔湘先生說:“每一個標點都有各自獨特的作用,說他是另一形式的虛字,也不為過分,用與不用,用在那里,都值得斟酌一番。”所以我把習作指導和習作講評課,作為訓練學生斟酌標點的好時機,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以上四個方面是小學階段學生作文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我們每位語文老師應力求做到。然而在實際的作文訓練中,我們常常不滿足于這四個方面。特別是對五年級的學生提出寫的感情豐富,描寫細致,有的要求學生寫進步思想,有的要求學生寫優美詞句,這樣的要求會導致學生尋章摘句,胡拼亂湊,內容不真實。這都是要求不適當,要求過高造成的。所以作文教學的要求不宜過高。
作文使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生的作文是語文學科的重要標志,作文教學的效果如何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為學生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探索是幸福的,相信只要我們付出努力,用我們的智慧點燃學生的寫作激情,為學生敞開寫作的大門,我們定會看到作文教學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