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霞
(新疆喀什師范學校)
淺談傳統工筆人物畫與現代工筆人物畫構圖裝飾性的比較
◆杜芳霞
(新疆喀什師范學校)
工筆人物畫的歷史悠久,是中國繪畫的珍寶,它的特點在于具有一定的裝飾性。中國工筆人物畫自身所具有裝飾性。這種裝飾性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畫面的造型、線條、色彩、圖案、材質等方面,畫家利用現實中的實物,通過概括、夸張、變形來造型設色,以其特有的表現手法、構成法則及敘述風格來反映藝術家審美意趣和藝術家的藝術審美追求,是藝術家對藝術觀念的一種表達手段和方式,從而構成了我們民族所特有的審美觀。中國工筆人物畫師站在繼承傳統又發展傳統,借鑒外來文化又不同于外來文化的藝術交匯點上,創造出的新的繪畫方式和技法。這種新的特點同時也豐富了工筆人物畫的裝飾性。但是要“立足中華,面向世界”,我們要用深厚的傳統文化做底蘊,關注當前的生活和人文背景,做到形式和藝術的統一,在民族性的基礎上尋求發展,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把傳統精神與現代語言有機結合,豐富工筆畫的裝飾性,才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工筆人物畫 裝飾性 傳統 現代 構圖
裝飾,在很早就產生了。這種產生,也許與人的本質有關,像日常生活一樣,是一種生理器官的要求,也許產生于生產勞動,要勞動和生存,就要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木器,以作為工具;也許是為了區別等級關系,便以色彩或特定的形狀作為象征性的區分。裝飾作為一種藝術方式,它以平面化、單純化、秩序化、理想化、規律化為基本要求,在不斷地改變和美化著事物,形成合乎人類所需要的、理想和諧的形態。裝飾規律就是形式美的規律,以實用功能為前提,兼具審美功能,以形式美的規律為出發點,以特定的材料和特定的工藝完成的。裝飾藝術的一大特征是平面化的表現,它將現實中的物象,限定在二維空間的范圍之內,在二維空間中進行表現,追求平穩、生動、飽滿的平面藝術效果。
工筆人物畫有著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是民族繪畫最為成熟的畫種之一,歷來為各個階層人民所喜愛,以詩意、恬靜、精細、工整之美,達到美的極致。唐宋是中國繪畫走向成熟的時期,尤其在唐代,人物畫獲得了重大發展。唐代的人物畫壇呈現繁榮興盛,這種繁榮氣象對現代繪畫產生了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構圖”在中國傳統畫論中稱作章法、布局和經營位置。在創作一幅作品時,往往要先有“意”,即立意,之后才能考慮如何表現。因此畫面的組織是十分重要的,這種組織也就是構圖。構圖如同建筑的骨架一樣,它決定的是畫面的基本形,所研究的是畫面中每一部分彼此之間的組合關系。
構圖是藝術的骨架,本身所具有一定的裝飾性。中國工筆人物畫在構圖方面的裝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用散點透視的方式來組織畫面的。這種多角度、多視點的繪畫透視方法使得中國畫在物象構成方面不受空間與時間的任何限制,可以把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的物象排列組合在一起,以此符合畫面的需求。這種組合方式使得中國畫在物象的表現方面有了很大的自由,豐富了畫面的內容和表現力,起到了更好的表達作用,這種散點透視則是裝飾繪畫用來組織畫面構成的主要方法。如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他的作品在對人物渲染刻畫上比唐代更為細致、更為深入并且更具立體感。在構圖上,采用突破時空的畫面處理,以屏風作為連續和間隔的媒介,這種手法把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的人與事物處理在同一個畫面上,利用一些環境物體把人和事物組織、聯系在一起,安排在同一個畫面中,取得了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效果,形成既分割又連貫的統一體。這種裝飾手法增強了畫面的形式感,強調畫面結構和表現需要的勻稱。在藝術處理上的裝飾性手法,如《簪花仕女圖》,畫面不強調周圍環境和空間深度的細致描繪,而是對背景作了大膽的省略,從而使主體人物更為突出,畫面單純化。簡化了背景的大面積的平面與人物精細的衣紋、發絲發飾、衣飾相對照,形成疏與密、虛與實的鮮明對比,畫面構圖采用平鋪的方法。北宋時期,在畫面的構成上,由于山水、花鳥畫的形成與發展,從唐代到宋代的這個時期里,已由原來的簡單配景逐漸發展成為大量運用環境的構圖方法,由此豐富了畫面的表現力并增強了畫面的真實感。
現代工筆人物畫在繼承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以及對外來文化藝術的借鑒等,和畫家主觀意識的增強,出現了一些新的面貌特點。在構圖上,出現了在繼承傳統的構圖方式以外,出現了一部分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新的構圖方式。
現代畫家的構圖大多是以實、滿為主要特征,畫家著力于表現畫面的豐富性。李乃蔚的《銀鎖》,描繪地十分認真、仔細,磚塊結構的墻面,木質的地面,以及和木質屋梁構成了一個真實的室內場景。
在傳統繪畫中,儒家思想對繪畫也起了一定的影響,儒家學說中:尊君、禮制、等級和忠孝等理念得到了當時統治者的極力推崇和維護,使得儒學與政權相結合,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文化思想的主流。其強調了禮制下的政治等級制度,仁義下的道德倫理秩序,以人的身份、地位、權勢為標準的等級觀,奠定了幾千年來封建專制思想的理論基礎。因此,傳統人物畫便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這種尊卑等級觀念被融入到傳統工筆人物畫的表現上。在傳統工筆人物畫構圖和布局上,人物有大小的不同安排,并且這種安排不是遵循“近大遠小”的透視法,而是以人物的地位和身份決定了畫面中人物的大小和主次,因此地位高的,身份尊貴的人大而健,身材也挺拔。地位卑微低下的人則故意刻畫的弱而瘦小。
傳統的中國畫構圖是一種平面性的,以流動的視點,在空間的處理上也強調發展二維空間與平面結合的特征,只是在意象上或者象征上表現出三維的空間。畫面的結構與空間關系主要是靠黑白面積的對比、線條的疏密來表現的。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構圖的主要特點之一是留白。
在現代,大多數的畫家,以及工筆人物畫家都或多或少受到過西方的繪畫觀念和素描的技法表現、寫生和訓練。從而,便受到了一定寫實觀念和素描的影響,他們利用一定的光線,吸收了西方繪畫中的滿的構圖方式,使構圖顯得飽滿充實,以及利用一定的精力去表現背景,使得整個畫面比較飽滿、充實、雄厚,在滿構圖的特點中尋求虛實的變化,注重虛實結合、以實求虛,例如,何家英的作品。
傳統與現代畫家在工筆人物繪畫表現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現代畫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所進行的諸多新的表現上,在表現技法和視覺效果上有別于傳統。現代畫家們多方借鑒和畫家繪畫觀念的變化,在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的同時,繪畫形式也隨之需要發展,社會與文化的變化使得現代畫家自覺的去尋求新的繪畫表現形式。
現當代藝術發展的多元化,出現了新的繪畫觀念,豐富多彩的繪畫材料,以及多種多樣的繪畫表現形式,因此豐富了工筆人物畫藝術的表現形式。有些在繼承傳統繪畫基礎上作更深層次的發展研究,有一些從外來藝術中借鑒吸取新的表現手法,有的將工筆和寫意手法相互結合滲透,甚至有些則在藝術學科的邊緣生成新的模式。
[1]鄭軍.中國傳統人物裝飾設計原理[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1.
[2]鄭軍.中國裝飾藝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3]畢繼民.傳統文化與中國人物畫[M].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
[4]胡寧娜.當代中國畫新技法工筆人物[M].古吳軒出版社,2001.
[5]文藝.中國畫工筆[M].遼寧美術出版社.
[6]俞建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7]王伯敏.中國美術通史[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