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東 劉方明 李修平 吳恒梅 張麗敏
(佳木斯大學)
新時期我國大學生創業就業問題研究
◆張衛東 劉方明 李修平 吳恒梅 張麗敏
(佳木斯大學)
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學生人數急劇增長,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就必須對我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有一個全面且深入的認識,真正了解其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還要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可行措施來保護大學生的就業權益,以有效地解決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
就業 就業問題 解決對策
(一)嚴峻的社會就業形勢
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有關專家預測,在未來幾年的時間里,每年城鎮需安排2200~2300萬人就業,即使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保持7%~8%的增長率,每年仍會出現上千萬的“工作缺口”。在社會就業市場的吸納能力沒有相應增長的背景下,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使得大學生人數劇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二)高校學科、專業設置不適應市場需求
在當前階段下,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滯后,專業調整力度不夠,學科結構和培養模式不盡合理,不能根據市場需求來科學地設置專業,合理地構建人才資源配置的體系。學校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從人員構成到結構功能設置未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具體要求,這必然會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
(三)高校培養體系不適應就業與創業
我國還有相當以部分高校還是執行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式教學體系,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真正成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體系,也沒有成熟理論指導教學形成科學的體系和框架,專業教育與就業和創新創業教育脫節,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培養方案、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缺少以就業和創業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和措施。
(一)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
從根本上來說,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就是能力和素質的較量。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對自身就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就業素質和能力不僅包括合理的知識結構、過硬的專業技能,還包括良好的擇業技巧及交往能力、應變能力和心理索質。
就當代大學生而言,必須要樹立勇于面對競爭的觀念;樹立自主創業和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到基層、農村就業的觀念;淡化“公有”和“私有”的觀念,樹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就業觀。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保證就業與發展。
(二)積極進行高校改革
第一,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對高校現有的專業結構進行調整。第二,要及時更新理論教學內容,根據社會需要的變化,盡早刪除過時的教學內容,補充反映時代發展的新知識,推動教材的版本更新或重新編寫。第三,對科學規劃、專業培養計劃、課程教學體系、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整個大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完成大學逐步提高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第四,要大力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科學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建立起高素質的就業指導隊伍。
(三)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宏觀調控
為緩解當前大學生日益嚴峻就業形勢,政府主管部門必須在就業政策上對畢業生加以引導,并對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到科學宏觀調控。
1.加大就業政策引導
為避免大學生在擇業時傾向于選擇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大中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出現扎堆現象,政府必須在政策上對大學生就業加以引導,可從兩個方面做起:一方面,政府應不斷加強并逐步完善大學生就業補償和支持政策,出臺有效的激勵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正如近些年我國出臺的“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專項計劃;另一方面,建立起覆蓋城鄉、相對合理的社會保障制度。引導大學生去基層就業,使畢業生即使到農村、偏遠地區就業一樣能享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真正拓寬大學生擇業空間,促使大學生合理擇業,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2.加強對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當代市場體制還沒有真正建立,因而高等教育的市場行為表現出很強的盲目性。在這種情況下,根據當前社會和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切實加強對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顯得尤為重要。在當前階段下,我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核心內容,即對高等教育結構的宏觀調控,對專業調整的宏觀調控,以及對招生規模的宏觀調控。
[1]鄧淇中,周志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問題與對策[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4,(01):33-35.
[2]劉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思考[J].教育科學,2011,(05):64-67.
佳木斯大學教研課題,課題編號:JYB20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