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生
(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城關中學)
農村初中武術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余永生
(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城關中學)
農村初中武術教學,除了遵循一般的武術教學方法之外,還要結合初中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科學教學,通過近幾年對初中武術教學的實踐與總結,發現在武術教學實踐過程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學原則外,還要根據初中學生生理、心理特點來進行直觀的、科學的教學,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農村初中 武術教學 示范教學 德育教育
示范教學在武術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是由武術教學的特點決定的。武術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常遇到“三多”的問題,即動作數量多、方向路線多、動作因素多。如動作數量方面不同風格的拳術和器械,每一套都有十多個或數十個動作組成;在方向路線方面如往返折疊、左右旋轉,路線復雜;在動作包含的因素方面如手、眼、身、步的協調配合,內在的精、神、氣與外部形體動作等緊密結合等因素,都給教師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武術教學中,主要靠教師來運用正確的示范和精煉的講解以及合理的教法相結合,才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初中武術教學用示范法進行教學是武術教學中最易被學生接受的方法,示范在直觀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它可以使學生了解所有動作的現象、結構、要領和方法。
“武德”一詞始見春秋《左傳》,強調習武者要仁愛、守禮、忠誠、謙讓和寬厚。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它以中華民族哲學思想為指導,注重內外兼修,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崇高境界,具有健身價值和技擊功能,它既可以強身健體、競技比賽、防身自衛,又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武術蘊涵著博大的中華教育文化,武術健兒們在運動場上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頑強拼搏克敵制勝的精神,以及公允、誠實、謙虛、禮貌的道德作風,是一種社會美德的體現。隨著歷史變遷,中華武術歷代精華的不斷積淀,形成了內容豐富的武術道德,成為代代相傳,世世相承的民族精神的組成部分。因此,在武術教學活動中,加強武德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形成的現代武德,要摒棄封建腐朽的東西,繼承精華,把武德教育與愛國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滲透武德教育也是體現武術精、氣、神的重要因素,武術學習除了學習規定的套路外,精、氣、神這一塊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容易被教師遺忘或不重視,武術練習、表演中沒有精氣神,就如人沒精神世界一樣,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加強精氣神的練習。
初中學生血液量相對成人含量多,但單位體積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與成人相比較低,學生神經調節不夠完善、心率較快,同時,初中學生心肌纖維收縮力弱,心臟泵血能力小,血管易擴張而相對較粗,血壓也比成人低。所以我們在武術教學中應注意中學生不宜過早的進行專項的耐力訓練,在武術教學中,應以“雙基”的教學為主,以和平的簡短武術套路進行教學,以動作的速度練習為主,如沖拳、推掌等。不宜過多地進行耐力、力量和靜力性的練習。在武術教學中,中學生的運動量不宜過大,應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密度與強度要注意交替節奏,練習時間不宜過長。科學的運用間歇訓練、重復訓練等方法。適當發展難度動作,盡量減少憋氣、緊張性練習,以免心臟負擔過重,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應注意動作與呼吸的正確配合,凡是使胸廓擴張的動作應吸氣。反之,則呼氣。如在作跳躍的動作時應吸氣,在落地的動作時應呼氣等。
中學生興奮過程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學習動作和技術時,大多憑興趣。學習和掌握動作較快,但多余動作或錯誤動作較多,其神經細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勞,但恢復較快。神經活動中,第一信號系統占主導地位,形象思維能力較差。所以,我們在武術教學中應注意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應多樣化,避免單調的重復和靜止性的休息,以免出現疲勞,提高他們的興趣。在傳授新的動作技術時,應以模仿性質為主,少講解,多示范。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的能力,全面發展各項基本技能。在中學武術教學時,教師或教練員不應求快、花、多,應練好基本功和基本技術,為以后的教學打好基礎。產生錯誤動作時,教師要有耐心,作到預防在先,及時糾正。多采用直觀教學法,應用簡單、易懂,現象生動的口令進行講解,也可以運用現代媒體教學,以幫助理解。
我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隨著這一特點產生發展的武術可謂根深葉茂,內容豐富,主要包括拳術、刀術、劍術、槍術、散手、推手等等。各項運動都有其自身的運動技法和特點。例如,長拳動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動迅靜定、節奏鮮明。太極拳體松心靜、動作緩慢柔和。刀術勇猛彪悍、雄壯有力。劍術輕快多變、姿勢瀟灑優美。棍術風格潑辣、節奏鮮明。槍術翻轉自如、靈活多變。在武術教學中,教師應該認真鉆研教材,結合學生特點,選擇既適宜學生自身發展,而又容易掌握的內容。整個教學內容的安排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而選擇的套路內容則可以豐富多彩,不但有拳術,還有器械的練習,極大的調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健身拳、青年拳更是單練和對練相結合的拳法,它既可以調節枯燥無味的套路練習,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
初中武術教學是一項系統的、科學的工作,在中學武術教學中,要根據中學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運用切合中學實際的教學手段。要不斷加強身體、心理訓練,逐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中學生正處于武術打基礎和積極提高的有利時期。所以,在進行中學武術教學中,要不斷加強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訓練動機,培養他們高尚的武德、優良的作風和堅強的意志品質,促進中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