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煥玉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九州小學)
基于學校文化價值管理,深入推進內涵發展
◆錢煥玉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九州小學)
現代化學校建設是必然趨勢,從管理理念上更傾向于文化價值管理。基于文化核心價值及競爭力,才是深入推進學校內涵發展,打造品牌學校的未來指向。
學校管理 文化價值 管理效能
學校管理是為了促進發展,縱觀學校管理從工業模式管理借鑒獨立出來以后,近年來歷經規范管理、精細化管理、科學管理等過程,進入到學校現代化管理階段。從管理理念上更傾向于文化價值管理,從管理手段上更傾向于信息化管理集成平臺,從管理效能上更傾向于制度及行為文化建立和正能量環路建設。現代化學校建設是必然趨勢,基于文化核心價值及競爭力,才是深入推進學校內涵發展,打造品牌學校的未來指向。
學校文化理念體系的建立是前提。既然是學校文化理念,就意味著有傳承性,不能是一所學校的前后幾位校長各搞各的,也就是說學校文化理念是基于學校的,基于一任一任校長的挖掘、補充、完善、提煉而成。既然是學校文化理念體系,就意味著具有系統性,不能是一個字或一句話能概括的,需要多維解讀,形散而神聚。既然是學校文化理念體系,就意味著具有主體獨立性,是與這所學校的人息息相關,需要這所學校的人認可并內化,從而踐行。
1.科學的調研
學校的主體是人,教育者和受教者是學校的主人,因此學校文化理念體系需要調研的主要對象是教師、學生、家長。此項工作既要遵循整體頂層設計原則,又要遵循從校園土壤中生長出來,兩者缺一不可。
2.專業的提煉
調研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校現在已有的文化基礎及未來期許,進行專業的提煉才是保證文化價值理念體系建立的合理性。
(1)聚合調研結果。讓教師和學生成為校園的主人,校長可以挑換,老師可以交流,但學校聚合提煉出來的文化框架是相對穩定的。
(2)傳承教育本質。學校文化建設離不開傳統教育文化中的精髓,糅合國內外已經時間驗證了的教育規律,遵循教育本質。同時,需要傳承以往校長主導和提煉的教育思想和文化理念。也就是說把學校已有的教育本源和文化連續性結合起來。
(3)視野闊遠。Internet時代,需要寬視野來面向國際,需要遠視角來面向未來。
文化價值理念體系只有落地才能形成管理效能,而不是空中樓閣,不是高高在上的。
1.校園文化整體規劃系統
(1)理念識別系統(MI)。學校理念文化識別系統(MI)是學校文化識別系統(SIS)的核心工程,它對內可以激勵全體師生,對外可以展示學校的價值追求。校園文化建設專家余建祥認為學校理念文化識別系統要依據教育發展趨勢和具體的教育政策,結合學校的地域特色、歷史沿革、現狀分析以及未來發展的多種可預期因素進行綜合規劃。
MI是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其作用在于引導、規范、激勵師生的價值追求,深化、規范、提升學校的辦學理念,科學定位學校的發展方向,鑄就學校的文化品牌。具體規劃內容:
基本理念:核心理念、學校精神、學校價值觀、學校使命、學校座右銘、校訓、校風、政風、教風、學風、學校形象定位、學校發展愿景等。
治學理念:教育理念、辦學理念、辦學方略、辦學特色、辦學追求、辦學宗旨、培養目標等。
治校理念:治校理念、發展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質量理念、服務理念等。
口號誓詞:學校口號、教師誓詞、學生誓詞、學校宣言、校長寄語等。
(2)行為識別系統(BI)
它以學校理念文化為基點,對內完善學校規章制度,規范學校行為;對外加強學校宣傳,開展校外交流活動。學校行為文化識別系統的規劃與設計應與理念文化保持一致,通過學校的各種行為特征來展現學校的辦學風貌,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
(3)視覺識別系統(VI)。視覺識別系統(VI)是將非可視內容轉化為靜態的視覺識別符號。如自行設計具有學校文化特點的一系列作品。紙張、信封、布袋、獎狀、請柬、桌簽、工牌等具有校園視覺識別的微文化用品。
(4)環境識別系統(EI)。學校環境文化識別系統(EI)是學校文化識別系統(SIS)的基礎工程。校園文化建設專家余建祥認為環境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隱性資源,其主題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辦公室文化、生活區文化、活動區文化及個性鮮明的校園人文景觀對在校師生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效。學校環境文化建設要以“六化”為指導原則,做到校園環境的凈化、綠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
環境文化規劃系統(EI)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其對學校功能區進行系統規劃,確定文化建設主題,營造個性文化氛圍。主要包括:走廊文化、教室文化、辦公室文化、會議室文化、宿舍文化、道路文化、景觀文化等。具體規劃內容:
①教學區的環境規劃與設計:包括樓宇命名、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設計。
②辦公區的環境規劃與設計:包括樓宇命名、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教師辦公室及會議室、接待室等各種功能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設計。
③生活區、活動區、校園景觀區的環境規劃與設計:包括景觀(雕塑、噴泉、假山、小品、園景小區和綠化帶等)、運動場、道路(道路的設計、命名和釋義)等的文化設計。
2.學校課程文化建設
學校課程文化建設是近年來教育綜合改革核心。是基于教育對象的現實需求和基于人的未來發展需求而建設的,它需要堅守并不是一擁而上。
有學校文化核心理念統領下師生認可,凝聚人的共性。因人的差異性必須形成二維管理甚至是多維安排。如“同性通法”不僅僅是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而二維管理和安排是內化學校文化核心價值的必然選擇,必須改變線性工作安排和思路,進而形成比較系統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