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湖南女子學院)
淺議我國現代家政學傳播的價值與實踐問題
◆王麗華
(湖南女子學院)
我國家政意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但現代家政學的傳播與實踐相對滯后。通過對我國現代家政學的傳播途徑的探索,力求厘清現代家政意識在傳播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而明確我國現代家政學的發展路徑。
現代家政 傳播 價值 實踐
我國家政意識啟蒙較早,但受時代局限,家政思想中的封建意識較為強烈,家政教育更是缺乏系統性、理論性與科學性,家政傳播則主要以相關著作和家庭為主。然而,我國現代家政意識的萌芽主要受國外家政意識的影響,其傳播也是以教育為主要途徑。
1.國外家政意識的傳播
國外家政意識萌芽較早,家政教育傳統良好,其中以美國和日本的家政教育發展最具特色,現代家政學也首創于美國,發展于日本。
一是美國家政意識的傳播。一百多年來,美國聯邦和各州政府通過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傳播家政意識,以立法、劃撥專項經費、管理網絡等方式保證了美國家政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穩步可持續發展。非正規教育借助各種媒介,如廣播影視、書報雜志、廣告牌、公共教育展覽廣泛傳播了家政意識。二是日本家政意識的傳播。日本古代家政意識的傳播深受中國的影響;近現代以來,尤其是明治維新后,日本開始接受和傳播美國和西歐的家政教育思想,其家政傳播途徑主要是家政教育。三是菲律賓的家政意識傳播。菲律賓的家政作為現代服務業在全球范圍內獲得認可,其家政教育貫穿人的一生,在菲律賓幾乎所有的大學都設置了家政專業,并形成了機制完備的后續培訓機構,因此,菲律賓培養出來的家政人才廣受歡迎,“菲傭”更是成為了世界品牌,這與菲律賓重視培養國民的家政意識和重視家政傳播密不可分。
2.我國傳統家政意識的傳播
我國作為文明古國,具有2400余年的深厚家政文化傳統,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古代家政的重要傳播方式。一是春秋戰國是我國家政教育的萌芽時期,此時以孔子、孟子、曾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通過父子相傳、師徒對話、口耳相傳、言傳身教等方式在民眾中傳承家政意識,并形成了一系列諸如《大學》《孝經》《列女傳》《女誡》等家政典籍,這也是我國現代家政意識萌芽和家政傳播的歷史起點。二是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家政教育得以進一步發展。三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到宋元明清時期,我國家政教育也變得成熟起來。四是由于清末以來,外來文化對我國的沖擊,國外家政意識傳入國內,從而推動著我國對家政的重視,家政教育也逐步走上了正軌。但是,新中國成立后,家政教育被拆散,分屬于服裝、營養等多個專業領域,并于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做了調整后,大學里不再設置家政系,從此,我國家政教育中斷。
3.我國現代家政意識的傳播
1919年,國立女子高等師范學校設立家政系,這是我國最早的家政學高等教育。之后,許多高校都相繼開設了家政學系,但其中最重要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成為更好的主婦,也包括培養社會工作者和教師。
新中國建立后,我國對家政學的研究和傳播處于停滯狀態。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家政學研究、非學歷和學歷家政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家政意識得以廣泛傳播。90年代以來,家政學作為一門學科納入了高等學歷教育。我國的現代家政意識的傳播在傳統家政意識的基礎上,得以繼續。但是,我國家政教育恢復不久,還沒有形成階梯式的家政教育序列,家政意識的傳播相對滯后,家政的實踐應用也不夠。
我國現代家政意識的傳播歷經曲折,家政意識在實踐中更是遇到了一些障礙。一是家政的概念界定不清。家政一詞字面意思容易讓人聯想到家庭主婦和家務勞動,與學問之類的高雅似乎不太相關,加上目前勞動部門在新的行業目錄中將家政服務也界定為家庭提供保潔、照料服務的行業。因此,家政學也被看成了培養保姆和鐘點工的專業,從而嚴重阻礙了現代家政意識在中國的傳播及現代家政學在中國的發展。二是家政學的學科定位認知搖擺不定。家政學作為一門學科,目前在我國未獲得普通大眾的理解,在學術界更是難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家政學屬于應用學科的這一與生俱來的屬性注定了家政學很難嵌入我國的學科體制。三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理念的影響。自古以來,我國傳統文化就將女性限定在家庭生活的界限之內,強調“男主外、女主內”,女子必須要遵守三從四德,在家相夫教子。傳統文化認為,家政學就是家事教育,家政學就是對家庭生活瑣事的處理,并非什么高深學問,不值得去研究,這就進一步影響了現代家政意識的傳播與實踐應用。四是現代家政教育存在問題。目前,我國家政教育的主流還是以非學歷的社會教育形式普及推廣,屬于國民高等教育的家政專業為數不多,家政教育還沒有普遍納入高等教育體系。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文化生活、情感生活和社交生活的需求不斷增加,家政意識得以強化,家政學勢必引起人們的重視,這是歷史發展大趨勢,也為家政意識的廣泛傳播和全面實踐提供了基礎?,F代家政意識的實踐途徑主要是通過正規教育、職業培訓、媒體宣傳、家政企業發展、加強家政理論研究等途徑得以傳播與發展。
一是通過正規教育樹立正確的家政意識,明確家政學定位。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將家政納入到從學前、小學、中學、各種技術、社區學院,及高等教育的階梯式正規教育體系中,并發展家政成人教育,通過正規教育為我國培養家政人才。二是強化家政理論研究,以理論發展推動家政意識的實踐。目前,現代家政學在我國社會和高校雖然受到了關注。但是,由于我國的家政學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理論體系還不夠完善,有待進一步全面加強家政理論研究,真正發揮理論對實踐應用的指導作用。三是加強互助協作。家政的發展需要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政府則要從政策、法律、輿論導向等方面為家政職業教育保駕護航;學校應該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家政教育學科體系;社會應該成立合法規范的家政服務機構,讓家政的價值得以充分應用。四是加強家政行業發展,規范行業規則。因此,首先,必須提高家政的職業認可度。其次,完善家政行業的法規政策體系。再次,政府還應該建立嚴格的行業標準,嚴把市場的準入關,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的經營活動,凈化家政服務市場。五是轉變傳統文化理念,吸收國外先進文化。要真正發揮家政學的社會功能,就必須讓人們對現代家政學有清晰的認識,這就需要人們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改變傳統的壓制人的潛能的文化理念,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及家政意識,促進國人改變思考、處理家庭問題的方式,使科學的家庭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家政學的廣泛實踐,除了要做好理論研究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普及推廣工作。只有家政知識的普及,才能為家政學的深入研究和全面發展提供最深厚的基礎,才能拓展家政意識的實踐應用途徑、促進大家掌握豐富的生活技能,從而推動被教育者將接受家政教育和提高家庭生活質量與個人發展聯系起來,實現社會的進步和家庭的安定。
一是有利于提高公眾對家政的認同感。從宏觀方面而言,家政研究的是政府機關、人民團體、各行各業為改善不同類型家庭生活所作的指導、支持和服務工作,研究家庭建設與國家政治活動、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國際文化交流之間的相互影響,推進社會進步與人類發展。家政意識的傳播,使大家認識到家政學對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二是有利于加大對家政業的資金投入。首先,隨著家政意識的廣泛傳播和應用,人們逐漸意識到家政的重要性,有利于強化群眾的捐贈意愿,從而為發展家政產業提供一定的資金基礎,進而帶動全國家政產業進一步發展。其次,激發政府加大對家政行業的扶持力度。
三是有利于家政教育系統化。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的家政教育,培養一批批高學歷高層次的適用人才和研究人員,大力培養家政學師資隊伍,并積極在各年齡階段開展成人家政教育,讓家政教育貫穿人的一生,讓家政學服務人的一生。四是有利于加強對家政從業者的職業培訓。提升家政行業的職業認同感,能讓更多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從事家政服務,滿足社會需求。五是有利于提升公眾家庭生活技能。家政意識的傳播與應用,能夠較好地引導人們加強家政教育,掌握生活基本技能,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并逐漸形成認識生活、適應生活、創造生活的能力,較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活,處理好個人、家庭、社會的關系,使人們獲得有關家庭生活的知識,從而豐富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實現自身對社會的最大價值。
[1]胡藝華,夏婷.中國家政教育發展的歷史底蘊初探[J].現代教論叢,2014,(01).
[2]阿力貢.我國家政教育的發展及其價值[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9,(07).
[3][美]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M].上海:上??萍汲霭嫔?,1980.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我國現代家政意識的啟蒙與傳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的成果;項目主持人:莫文斌;項目編號:14YJAZH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