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杰
(山西省靈石縣第二小學)
談如何讓生本教育理念植根于小學數學課堂
◆曹英杰
(山西省靈石縣第二小學)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廣大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加強合作探究,落實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做到這些,小學數學教學才能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生本教育 小學數學 策略
生本教育理念提倡的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之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倡導學生在學習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1.為小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
數學教學的開展,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因此,教學空間對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開放課堂活動空間,是生本課堂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數學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再追求課堂的安靜,也不再要求學生對教師絕對的服從,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自己進行課前預習,自己大膽想象,自己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這樣的開放性課堂不僅是充滿趣味的,同時也是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的。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才能夠給學生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會更加積極主動。
2.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機會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比較呆板的,學生在課堂上只是一味的服從教師,認真聽取教師講課,因此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缺少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也缺少合作探究的機會。而生本教育要求學生自己主動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學生在這種理念指導之下,就可以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同學之間進行合作探究。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具有一定的差異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的差異,然后進行差異性的教學。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挑戰性,有意義的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然后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也能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
1.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這種方法是指老師引導學生學習知識,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一定的欲望,才能夠對問題進行思考。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學生只有真正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增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才能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以學定教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原則,是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的,是符合新時代教育的要求的。
2.教師要適應角色的轉變,提高自身素質
在生本教育理念之下,教師角色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而且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行動起來。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能夠創設有趣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客觀分析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新課程的要求是教師能夠認真研究教學,能夠對教材進行優化和整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教材中的內容有哪些是需要在課堂上完成的,哪些內容是可以刪減的,哪些內容是需要教師補充的,哪些內容是需要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教師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全面的思考,然后認真研究教材,優化教學內容,才能實現數學教材的價值,才能夠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深入了解學生,找準教學起點
數學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能夠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然后能夠結合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制定教學計劃。例如,在教學《認識整十數》這些內容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對整十數的組成認識的一個大體情況。教師會發現,大部分學生對這節課認識不夠透徹。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多給學生一些對這個知識探究的時間,從而讓學生增加對知識的理解。
由此可見,數學教學成功的關鍵是能夠深入了解學生,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利用一些課余時間和學生溝通,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來找準教學的起點。這樣就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數學課堂的教學價值。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小學數學課堂變得充滿活力,充滿生機。教育工作者應該好好利用這個教育理念,用它來指導自己制定創新性的教學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從而培養出優秀的數學人才。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3]周慶森.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考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