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倩
(山東省濟寧市文昌閣小學)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實現有效教學
◆殷 倩
(山東省濟寧市文昌閣小學)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在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為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獲得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基本技能;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可以有所發展。因此,在開展數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人,開展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
小學數學 有效教學 優化
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熱情的行程。”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到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還要在情感、態度和價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數學教師需要積極創設有效的數學課堂,以此真正展示出學生的學習過程。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組織學生動手練習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自主探究數學的熱情,使其產生親近數學、熱愛數學之情,并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一些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不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了。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我們需要一方面,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學習利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專業教授能力,提高自身的數學修養;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時刻牢記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觀念,及時走下講臺,放下教師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進行良性互動,親近學生,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建立起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常言道: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要有一缸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因此,備課環節在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備課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前提,教師在備課環節花費的精力與教學質量的好壞成正比。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不僅需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完成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的任務,同時還要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鍛煉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在備課環節做好準備,認真鉆研、分析教材,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實現有效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之后,小學數學教材在編寫的時候,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因此,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刻細致地分析、探究,熟練地掌握數學教材中所傳達的有效的教學信息,并將重點放到與生活有關的數學知識上,將教材與學生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性地使用數學教材。例如,我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常常利用圖片、聲音等與學生生活有關的知識進行加工處理,設計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的數學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其在思考中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在將數學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時候,教師還需要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深入地分析,在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制定出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內容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
由于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仍處于尚未定勢的階段,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因此,教師需要慎重地選取合適的與學生認知結構相符的小游戲,以學生的思維習慣為出發點,制定出不同的符合學生個性差異的訓練方法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我在進行數字加減教學的時候,常常會開展擊鼓傳花游戲,通過教師敲鼓,學生傳遞紙花,當鼓聲停止,花落在哪位學生手里,該學生就需要回答教師的問題。這不僅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可以在緊張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在小學階段有著濃厚的好奇心,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緊緊抓住并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思考。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本中已有的問題或者知識點來提煉出新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符合學生學習實際,并帶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思考性,以此激發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興趣。既符合教材教學需要,對學生的思維擴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又可以使學生鞏固原有的數學知識,加強他們的數學思考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我在數學教學中,常常會提出一些具有實踐性和挑戰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獲取問題的答案。例如,在學習統計的時候,我一般會讓學生就某一具體問題對班級、學校、家庭人員進行調查統計,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還可以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來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使其真正對數學產生喜愛之情。
近些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工作者不再拘束于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等,他們積極汲取國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揚長避短式的改革。在這一過程中,情境教學成為國內外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模式。在國內,不僅語文、英語等學科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模式,數學也不例外。小學數學是一門圖形概念和數學概念構建初期的知識啟蒙課程,在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發展的需要來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并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將知識與情境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對知識進行分析與思考。當然,情境的創設并不是毫無章法的,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也需要嚴格遵循有簡到難、深入淺出、層層遞進的原則,一步一步地在情境中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也不要僅僅局限于教材,適當地拓展教材內容,將課外知識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推動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授長方形和正方形邊、角特點的時候,我會向學生直接展示長方形、正方形圖片,組織學生直觀地對圖形進行觀察和猜測,然后放手學生,讓他們在小組內通過剪紙、測量等一系列活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通過動手實踐來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并充分領悟到數學思維的方法。
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邏輯性的科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更需要引導學生將已有的數學知識與現在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以此為基礎探索出新的解題方法。然而,由于學生知識水平有限,對新舊知識進行聯系的能力不強,如果僅僅依靠教師來提醒他們回憶所學過的知識,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這時,我們就可以將微課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例如,我在講解平行四邊形面積求解的時候,會利用微課,設計出平行四邊形剪成長方形這一動態變化,引導學生回憶起長方形的面積求解公式,并由此推斷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解公式。由此,學生既可以回憶起已有的知識,還可以學到新知識,在思考中增添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的課堂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在以后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在傳統思想轉變的基礎上,創新使用教材、創設教學情境、引入微課、小游戲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實現有效教學。
[1]小學數學教學[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