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棟
(青島河西小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整合
◆陳 棟
(青島河西小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綜合性、開發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一門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合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時代、生活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客觀要求。作為綜合實踐課程教師,應當立足校內,放眼校外,善于發現和挖掘各類資源,并學會充分利用,因勢利導,實事求是,把整合落實到實處,走出自己的實踐活動特色。
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整合 特色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綜合性、開發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一門實踐性課程。所以,作為一名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師,我們應當立足校內,放眼校外,努力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整合,力求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現在小學階段的課程,有國家級課程,還有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如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科學、思想品德……這些課程無疑都是不可缺少的、最基礎的課程。教材也都緊密貼合學生的生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細細分析,在這課程里面,哪門學科最具綜合性特點呢?無疑,從某種角度來說,每一門課程都具有綜合性特點,就連美術課程里不也有數學、地理,還有光學、建筑學等知識嗎?語文、數學課程里面包含的內容就更多了,但總體來看,還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具“綜合性”這一特點。
三年級以上的語文、數學、科學、安全等學科都安排了一定時間、一定內容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科領域的知識都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得到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所以,作為一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我們應該深入了解整個教材的體系,做到有的放矢,依托學科教材實際,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找到適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生長點,重組教材。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對學科知識學習的興趣,更能促進綜合實踐活動扎實有效開展,使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常態課,從而達到與其他學科課程交相輝映的效果。
現今的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已經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很難分清每一次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屬于哪一個學科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相聯系,尋求它們之間的最佳融合點,確定出適合學生的活動主題,然后和學科教師聯手,打破課堂界限,指導學生開展各種學科性的綜合實踐活動,達到雙贏的效果。
例如,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有《廣玉蘭》《夾竹桃》兩課,就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擴充,讓學生走出課堂,開展“花語繽紛”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決定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可以開展描寫花的詞語接龍大賽,可以收集、朗誦關于花的詩詞,可以到校園內花卉走走看看,了解校園內花的品種,還可以到學校旁邊的花卉市場去采訪調查,上網學習探究等,多方面了解有關花的知識等等。這樣的活動,不僅培養和提升了學生語文素養,而且把語文知識的豐富內涵延伸到開放的綜合實踐天地中,鼓勵學生自主探討,自由交流總結,那么學生的收獲會遠遠超乎課堂所獲,遠遠超乎老師的想象,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他們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會大大提升。再如,結合數學學科《千克和克》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和家長一起開展實踐活動:到超市去看看哪些物品的重量是幾千克;哪些物品的重量是幾克或幾十克,并親自用手掂一掂,感受其重量。再讓學生稱一稱,準備一些相應重量的物體,以備課堂上與同學進行交流。這樣一個小小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生活中物品的實際重量,使得抽象的認知變得直觀,又能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接觸社會生活,真正是雙贏。
1.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人力資源,推動活動的順利開展
筆者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僅僅依靠專門的指導教師是不夠的。而且《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要積極開發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币虼?,我們可以因地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人力資源,進一步推動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比如,在活動中,我們既可以安排經過培訓的具有特長的教師來擔任指導老師,也可以把一些相關的家長請進來,讓家長走進教室、走進綜合實踐活動,來做孩子們的指導老師。因為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家庭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家長的職業多樣,社會閱歷豐富,所以完全可以彌補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讓家長參與進來,可以為學生們創設一個更大的教育環境,更形成了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化的教育局面,讓學生的學習更具實效性。
2.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特色資源,走出自己的特色
我們青島河西小學立于張村河畔,地域特色鮮明,是一所有著百年歷史的老校,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我校從本地實際出發,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打造了一套以“水滴文化”為辦學核心的校園文化體系。在“水滴文化”的浸潤下,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今年,我們就在中年級開展了“走進水世界”和“生命之源”的活動,在高年級開展了“關注家鄉水資源”“水污染調查”的活動。組織學生參觀我市的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發動學生調查、搜集、整理我們家鄉水的有關知識,調查和記錄家庭用水情況,等等。從而切身感受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提高節水意識,并且能夠主動探究保護家鄉水資源的方法和途徑,人人爭當節水小衛士。
為了給學生創造一片更為廣闊的活動平臺,每年春秋兩季,學校還會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感受家鄉水之秀美,水之精神?;顒臃值椭懈呷齻€學段,每學段依據季節和年齡特點安排游覽島城與水有關的景點,六年級學生會依次游覽十幾個景點呢。
在學?!八挝幕钡慕櫹?,我們的孩子閱水成川,涓滴成河,豐富了生活經歷,體驗了七彩童年。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合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時代、生活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客觀要求。作為綜合實踐課程教師,我們應當立足校內,放眼校外,善于發現和挖掘各類資源,并學會充分利用,因勢利導,實事求是,把整合落實到實處,走出自己的實踐活動特色。
[1]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郭元祥,伍香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
[5]王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語文學科整合初探.甘肅教育,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