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會軍
(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丹岱中學)
如何開展信息化時代的初中語文教學
◆平會軍
(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丹岱中學)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多媒體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走進了教學課堂。很多學校硬件設施雖配備齊全,但教學模式有待改善,如何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成了迫在眉睫的課題,尤其是在偏僻的農村學校,多媒體往往只是個礙事的擺設。
初中語文 教學方法 信息化
倡導學校組織多媒體教學培訓,通過系統講解讓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多媒體為課堂帶來變化和重要意義,督促其認真學習相關知識。學校應組織骨干力量,為全校教師進行示范講解,并形成長期的教育培訓計劃,更新現有知識體系,掌握最新多媒體應用技能。建立傳幫帶機制,實行一名年輕教師帶領一名年長教師學多媒體,反之年長教師帶領年輕教師學習工作經驗,雙幫雙促共同提高。組建信息輔導小組,讓骨干力量深入到每個教師身邊,直接解決各種疑難雜癥,破解多媒體教學難關。各科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教學內容需求和特點,摸索符合實際的多媒體教學制作規律,通過舉一反三來熟練掌握。對于農村教師來講,跨越黑板粉筆的授課方式或許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要在頭腦中接受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進步,并將這種進步適時的應用到教學中,傳遞給學生新鮮的思想和新鮮的模式。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制作的主要元素就是圖片、視頻、音樂的插入,在整體呈現中能突出表達中心思想,這就需要在學習中著重掌握以上關鍵要素。為了防止年齡較大教師學習困難,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注重言簡意賅,將授課教案紙面印發給大家,確保老教師按照步驟能一步一步學習操作。經常舉辦觀摩課,對制作較好的課件進行深入的學習探討,采眾家之所長,填補自己的授課需求。
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實際,在多媒體里多引用影像格式的文件,讓課堂上不僅是師生的互動,更有第三方的推動教學。利用多媒體的生動形象,將學生循序漸進的引入教學模式,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視聽影像類素材要注重日常積累,可以將平時看到的有一定教育意義的素材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歸納,以備制作課件時使用。對于視頻類素材選擇,可以是電影片段、微電影、電視劇片段等,選擇的素材要與課文實際貼切,能夠起到正面引導或者反面警示的作用。也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共同觀看一些教育類題材的專題片,用鮮活的案例給學生帶去心靈的震撼。例如,《背影》一文,主要傳達的是父親對兒女的愛,樸實無華。可以搜索一些能夠表達此類感情的類似場景視頻,或者是各種送別背影的圖片循環播放,背景設置《父親》的音樂襯托,總有一個背影能夠打動學生的內心。在觀看完畢,讓學生講講自己與父親的故事,講講曾經送別的場景,引導學生想想自己平時生活中父親給予自己的無聲的愛,想想自己有多少次面對父親的背影,你是否產生過想去擁抱他的沖動?通過聲音和影像的傳遞,讓學生能夠充滿感情的去換位思考作者的心理變化。想必,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一定會用一顆更暖的心去對待自己的父親?!短K州園林》一文,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可以加入蘇州園林的真實景觀,在圖片播放和輕音樂中帶領孩子們完成一次蘇州園林的游賞,注重重點景區的講解,教師要扮演好一個導游的角色,時而進入景色中旁白式講解,時而退出任學生自由觀賞。讓孩子們通過課堂學習仿佛置身于溫暖的江南美景之中,盡情的讓思緒徜徉,充分的了解之后,這些意境和畫卷將更加深刻的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更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立體感官印象,更充分的理解刻板文字背后的美景,多媒體所帶來的教學體驗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媲美的。
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將書中表述的畫面呈現在黑板上,但是多媒體教學卻可以輕松的實現。教師可以在課前搜索與教學內容貼合的圖片,并對其進行文字的解說,將刻板的文字轉換成圖文并茂的形式,不僅便于學生理解,更能夠增加視覺的沖擊。可以利用藝術字、角標、突出顯示、鏈接音樂、不同動畫形式等多重手段達到強調的目的。在制作課件過程中,應避免全篇都是文字或者素材單一的現象,盡量考慮到視覺的美感和搭配的合理性,較高的觀賞性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愛蓮說》教學中,搭配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圖片,或者是蓮花盛開的動畫展示,在大片大片的蓮花池中,輔之名詞佳句,將傳揚千古的詩文連同美景一同傳遞到學生的思維中,讓學生有置身其中的真實感,不僅用眼賞花,更能用心感受,又似嗅到花香。《皇帝的新裝》教學中,學生對該類童話故事一定十分有興趣,在網絡平臺中可以搜索到話劇表演的圖片,讓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有直觀的感受,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觀看動畫片或者精彩片段,讓紙面上的人物活躍起來,學生在切身的感受中會領悟到皇帝自欺欺人的可笑形象,場景塑造的教育意義遠比紙上講故事要來的實際的多。為了強化學生的參與感,可以在課文講解前,向學生廣泛征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資料信息,選取有代表性的放入幻燈片中,并且定期評選出最佳貢獻獎,獎勵提供素材質量較高的學生,不僅能帶動學生的參與感,更能夠督促學生進行事前預習,因為只有預習了你才知道老師想要什么素材,如此形成雙贏的局面進入良心循環。
模擬教學分為模擬設備教學、模擬情境教學、模擬老師教學。模擬設備教學,學生可以通過播放教師已制作完成的幻燈片,感受操作的樂趣,思考教師授課思維;模擬情境教學,教師要盡力營造教學環境,例如在背景圖片中模擬一個社會環境,在場景中具備一定的功能性,可以進行工作、交流等,學生可以置身其中想象自己未來的職業,談談自己的人生規劃,通過場景切換來達到不同學生不同職業的想象空間;模擬老師教學,選取課時,組織“今天你來當老師”的活動,由學生來扮演老師角色,教師可以輔助學生完成多媒體教學的制作,通過換位思考來了解學生的心思和需求,也能夠通過角色互換,讓學生理解教師工作視角,更容易推動日后的教學工作。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錄像模式將課堂情況進行真實的刻錄,并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觀看。讓每個人都能夠看到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重溫教學內容的同時,營造人人是主人翁的存在感,定期的回放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有所期待,期待在鏡頭中看見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努力與教師互動,努力進入教學氛圍。也可以讓學生觀摩先進學校優秀教學視頻,領學生感受課堂中的課堂,在借鑒中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在模仿中追逐,在追逐中與教師共同進步。
信息化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勢必要與時俱進,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功能,將課堂內容進行豐富、夯實。在反復運用中,將多媒體從陌生變成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并列入考核項目。深入挖掘教師內在潛力,鼓勵教師活化課堂教學內容,將黑板粉筆變為輔助教學器材,多使用感官性更強的多媒體工具,直到多媒體教學完全融入日常工作,即使過程可能耗費些時間,但是最終結果是值得堅持并推廣的。
熟練運用多媒體教育,調整農村教學模式,用實際行動將信息化搬上講臺,為學生展示他們所未知的大千世界,用眼睛和心靈與教師一起開啟一段愉快的學習旅程,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師,要深刻意識到,你所傳授的不僅是知識體系,還有先進的思想意識,吻合時代背景的價值觀念,要敢于面對新鮮事物的挑戰。在多角度、多模式的展現中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語文學習的內涵和真諦,在更加廣闊的視野中去探索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用豐富多彩、出其不意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