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妹
(長春市第一外國語中學)
初中語文思維教育的開展策略研究
◆王琳妹
(長春市第一外國語中學)
21世紀,隨著教育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化,教學目標也不單單停留在傳統的知識傳授,而更在乎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拓展,思維及創新能力的發展。所以,為了實現學生語文成績的飛躍性提升,思維教育的開展將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要指導思想。思維和知識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尤其像語文這樣基礎性的學科,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對其他學科內容的理解方式。所以,思維是初中生智能提高的中心。
初中語文 思維教育 策略研究
1.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理念。目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重點。所以,開展語文教育思維的前提就要遵守現代的教育發展理念。全面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師在初中語文思維教育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僅將學生看作是知識的接受者,同時要將學生視為思維的發展者。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思維教育方式,而這種思維教育方式應該有利于發揮、展現初中生的主體性。
2.順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初中這一教育階段對于學生身心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初中生在這一時期,不僅面臨著外界環境的改變,從小學瞬間跨越到初中,他們需要面對知識層次上發生的改變,還要適應教師較為“寬松”的教育方式。再者,從學生的年齡特征來分析,初中生在這一階段的叛逆是“勢不可擋”的。但是,也正是由于這一時期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的思維能力是發展的最好階段,此時學生的好奇心驅使他們勇敢的創新。
3.符合自然及人文社會的發展要求。當前的素質教育是整個教育的核心。所謂的人文社會并不是一個空殼子,同時,語文教育也不能凌駕于學生一味的題海戰術之上,只讓學生采用傳統的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方式,這是當前的一個教學誤區。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首先就得了解自然及人文社會的發展要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戰略性研究。
1.開設語文知識、技能活動。從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看,初中生急于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于實踐當中。所以,教師要滿足學生這一要求,并注重將這一特點發揮到極致。比如,教師適時地開設一些語文知識、技能活動。爭取在這樣的活動中讓學生能應用課堂知識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及觀點。具體到某一語文課文的角色扮演,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這樣的實踐就能讓學生融入自己的理解。進而,進一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從長遠角度來看,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活動之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要交流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增強學生語言感受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范圍,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
2.提供自由、輕松的環境。語文這樣的學科,本身就具有開放性。這是發展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而且,初中生的需要的是一個相對寬松的,自由的發展空間。建立愉悅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和老師能在輕松的氛圍中,激發自己的大腦神經。借用分析型的思維,逐漸深入了解課文的創作背景,并能賦予自己的理解,建立一個最佳的邏輯思維神經網絡。這樣的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創作思想,與此同時,理清作者的思路以及感受作者使用的語言技巧。這種思維教育是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所必需的,它能夠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從本質上質疑,并做出合理的邏輯推理判斷及驗證。使學生們能夠盡力去想大腦中產生的各種疑問,使學生在不斷的 探索中漸漸地培養其思維能力。
3.結合生活寫真素材。其實,語文還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得一門學科。各種言語理論是建立在生活中的。我們知道,許多著名的文學作品都是以豐富的生活素材做基準的。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一些生活寫真,逐漸積累學生的素材儲備,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思維辯證能力等等。讓學生能自覺的與作品之間建立一種共鳴,換句話就是開發自己的思維。由此可見,教師在組織語文學習活動時,必須緊密聯系實際以及課堂內容,細心設計,合理化開展,以更好地提高初中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
4.植入情感因素及幽默藝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語文這一學科特點。因為語文作為一門以文字來表達情意的學科,它極力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富有情感,教師要將自己的身心融入到整個教學情境中,這樣才能與學生架起一座情感想通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觸動學生的心靈。
1.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目前,根據教育教學的改革,教育目的被賦予更高層次的要求。從初中語文教育的模式來看,教師更加注重學生邏輯思維的開發。語文課程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其是對是非觀念認識不清的初中學生更為重要。語文課程中的情意因素可以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為學生的理解提供了一個導向性的作用。讓學生逐漸在語言積累中豐富語感,發展思維。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培養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以及自身的人文素養。語文知識技能活動,更是讓學生有運用知識的能力,讓他們懂得創新,逐漸成為有主見,有修養的人才。這對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2.有利于創造力的激發。語文教育的基本特點在于其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然而,缺乏創造力已經是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一大阻力。所以,培養富有創造力的一代就必須將現代的教育思想“嫁接”到新一代的學生身上,讓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去發現,去創造。所以,初中語文教育思維的開展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強語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從學生的身心發育這一方面考慮,“初中”這一階段是教育的黃金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一些思想概念的形成將對以后的成長是有很大影響的,所以,此情況下的人文教育是相當有必要的。有效的克服心理上的不適應,讓他們利用理性的思維協調好與他人的關系,以及處理好自身與家庭和社會的關系。這對學生追求個人道德和精神的自我完善是很有幫助的。
1.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學生思維理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和學校環境的影響的。教師和家長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但是,由于當前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老師和家長并不能做到民主、開放。所以,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將無形中收到約束。同時,學生也是社會人,他們的思維必然受到他們所生存的外部環境及社會文化之影響。
2.教育教學條件及設施的影響。在初中語文思維教育的開展方法和途徑中,語文知識技能活動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這說明思維教育的一大亮點就是來源于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在具體的自身體驗中感受著思維的變化。但是,由于大多數學校的教育教學條件并不成熟,各方面的設施也并不完善。所以,經常開展一系列的技能活動是不太現實的。
3.受個體生長發育的影響。從個體內部的生理條件考慮,影響初中語文思維教育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腦的活動形式。由于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人腦的信息加工能力,儲存信息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的思維開發能力也是不一樣的。
初中語文教學以語文課堂思維培育為基本目標,著重啟發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對于初中這個特殊階段而言,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其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不斷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初中語文的優勢,爭取為社會培養出擁有創新精神的科學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