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亦君
(秦皇島市海港區姚周寨中學)
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中主題單元教學模式的嘗試
◆侯亦君
(秦皇島市海港區姚周寨中學)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開設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但因為它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非常強的學科,所以在教學中往往過于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而忽視了信息素養的培養。就信息技術課教學中設計開展“主題單元模式”進行了探討。
主題單元 信息技術 主題選擇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然而,實際教學因受到教材的設計和教師自身對教材、大綱解讀的限制,往往將課程的重心放在知識技能的掌握上,更關注于學生的認知,而忽視運用能力。
怎樣能夠按照“綱要”的要求既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同時又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設計開展主題單元模式,開始嘗試一種更好的能力培養方式。
1.針對于任務驅動的改進
任務驅動法是信息技術課上被最廣泛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緊緊圍繞一個主要任務而開展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在明確、強烈的任務驅動下,積極主動地運用學習資源,通過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既完成預設任務,同時產生自發學習。
不可否認,單個任務使學生更明確學習的知識技能,當即完成的作品也極大地回饋了學生的努力,放大成就感。但是,它的不足隨著課程地進行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單個任務的布置將一個學習模塊分割開,而學生了解不到他們之間原本的聯系,也就不能夠將所學的技能綜合地運用起來。而且,隨著學習地進行,學生越來越對所學技能產生一種迷茫,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只在課堂上能夠使用這些技能,學與用完全脫節。那么,怎樣彌補這一不足呢?我們對任務驅動法進行改進,將任務擴大。包括任務的內容擴大到教材的一個單元,任務的存續時間也同時延長到一個單元的課時,任務的設計進行擴充,既含有基本技術,更重視綜合應用。
比如,在word軟件的學習中,任務不再是一節課一安排,如學文字格式安排一個書信編輯,學圖文混排再安排一個電子小報。而是將任務擴大到整個word軟件單元模塊,課時延長至7-8課時,任務的技能目標是word常用操作,能力目標是重組并綜合運用這些操作。這樣學生既學習了word基礎操作,又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信息處理,更重要的是將信息資源和知識技能進行重組,并轉化為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學生學習了技術也綜合運用了技術。
2.課程整合
課程整合是當前課程改革所積極倡導的教學方式之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引入其他學科,使其他學科的課程內容和學科資源與信息技術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實施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便更好地進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完成其課程目標,培養學生對信息加工處理的思維模式和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方法。實施課程整合確實豐富了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加強了信息素養的培養,所以在主題任務中也更加注重整合。主題單元模式下的整合不是僅限于利用一節課的內容進行整合,而是用一個模塊的內容來做整合;整合也不僅限于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還包含信息技術學科內不同模塊之間的整合。
在主題單元模式下,我們的整合更穩定,整合所選學科始終如一,創設的情境保持不變,知識技能都為一個主題服務,學生的學習也就連貫和形成體系。
另外,通常我們所做的整合課都是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依據單獨一節課的教學任務選擇一個合適的學科,設定一個綜合目標,就完成了整合。學生根據實際的需要,恰當地選擇相應的軟件作為工具,打破了模塊的界限,這樣更加符合解決問題的科學規律。
我在實施單元教學模式時主要對任務驅動法和課程整合這兩種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進。在兩種方法已經帶給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活力之外,又對其實施時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予以破除,擴充和提高教法與教學內容的整合程度,盡力消除傳統學科教學方式和方法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影響,創設出一個內容更統一、形式更多元的教學環境,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開展主題單元教學模式是想更突出“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所發揮的引領、促進、整合課程的作用。通過在單元模塊中設置恰當的主題,創設一個完整、穩定的學習情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重組建構,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和技能的意識和能力。具體方法包括:
1.確定主題
在主題單元模式下教學主題是核心,圍繞這個核心,開展教學,好的主題應當是和課程的知識點緊密結合的,主題完成同時也完成了知識點的教學,同時也推動了主題的深入。主題應從教材的單元模塊層次著眼,既然是主題單元模式,那么主題確定就不能過窄,否則就失去了教學內容完整、統一設計的初衷。主題應從學生情感特點知識結構水平出發,不可好高騖遠。主題是結合性的主題,主要體現信息技術在實際中的運用,因此,如果不考慮學生的情感特點,就很難在整個主題單元的進行中才能保持住學生想學、樂學的深厚興趣,如果不考慮學生當前的知識結構水平就會讓課堂華而不實。
2.確立活動目標
確立的活動目標應體現三維教學目標統一的指向,真正做到認知、能力、情感的有機整合。確立活動目標時應強調信息技術是為明確的任務服務的,能夠促進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分析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工具,應當盡可能幫助學生重視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得到鍛煉,從而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
3.設計活動內容
主題單元模式下設計的整體活動內容應與單元主題和單元目標保持一致。同時,內容的設計應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年齡特點和興趣出發,以學生現有的經驗和能力為基礎,強調單元整體的聯系。而單元的整體內容因課時安排分配到每節課,那么每節課的內容就要既獨立又相互關聯。
4.開展活動評價
作為一個完整的主題單元活動,還要包括活動評價,及時、多方面、有效的評價是推動主題單元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主題單元模式設置時間較長,通常都要跨越幾個課時,這樣在每節課都要及時評價,才能讓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明確自己當前的進度和下一步的目標。評價應既有對技術方面的,更有對信息處理方面的,評價學生運用技術支持是否獲得最好的信息處理結果。活動評價以教師評價、個人自評、學生互評相結合。
主題單元教學在課堂內容的設置上有變化,但它也是由每一課時的教學組成,只是想通過這種模式將我們分散的課題內容組合起來,讓學生無論在技能學習,還是能力培養上都不會因課時分隔而支離破碎,幫助學生架構起更完整、統一的知識體系,形成更全面、更綜合的信息處理能力。
我所設計的主題單元模式的教學活動是在以“任務驅動”“課程整合”為主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進,設計“大”的教學情境,布置“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興趣,力求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更全面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所做的工作還處于一種嘗試,還有許多不完善和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但對于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確實有了明顯的改進和提高,希望在長期的實施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杜德金.中觀教學設計思想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子商務,2013,(08):139.
[2]徐秀珍.主題單元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淺析[J].黑河教育,2014,(10).
[3]何克抗.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Z1):27-36.
[4]佚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J].河北教育,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