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玉
(吉林省通化市衛生學校)
淺析中等職業學校化學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李美玉
(吉林省通化市衛生學校)
化學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和應用,極大地推動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促進了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活躍了課余生活、滿足了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需求,培養了學生應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能力。
資源庫 信息技術 化學教學
網絡教學主要依靠無限的網絡資源背景、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而現在的互聯網資源雖然有著無限的廣闊空間,但受到學習設備、互聯網寬帶等因素的影響,教學工作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搜索,為了快速獲取信息、使網絡資源適合教學,廣大職業學校建立起了自己的校園教學網絡,并且逐步建設了各種配套教學資源庫。校園教學資源庫的建成,不僅為傳統的教學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服務資源,在提高網絡教學的效率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校園網能否提供高效率、專業化、高水準的教學資源,從而實現學校教學資源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已經成為學校網絡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自2004年以來,教育部提出的免費向農村中小學提供教育教學資源的計劃得到順利實施,教育部向社會征集、審核了多家出版社選送的條目、教學光盤,人民教育出版社制作完成了與教材配套、適合農村中小學使用的教學光盤,越來越多的農村中小學開始免費享用到國家提供的教育教學資源大餐,此外我國在基于網絡的教育資源化研究也踏上了正軌,教育部門專門組建了《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標準化委員會》,擬定了《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的征求意見稿,為建設國家級、地區級和單位級的教育資源庫提供了最基本的參考標準。目前,我國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清華同方思科公司推出基于共建共享機制下的資源庫建設平臺和精品教育資源庫,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功能強大的屬于自己的資源開發管理平臺和基礎精品教學資源。它讓成千上萬名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既可以直接使用精品教學資源,又可以輕松的整合自己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積累的資源,從而使每個地區和學校都能擁有個性化資源庫。
1.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建設投入。學校實施信息技術硬件條件,結合我國國情以及本校的實際情況,可以建立以政府投資為主,多渠道籌資措施經費的體制,來加大信息技術硬件投資。例如,各級政府和教育廳政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經費用于信息技術設備更新。計算機的配置盡可能選取比較好的,這樣可以不因技術更新快而被淘汰,可以使計算機設備在合理范圍內發揮到極致的作用。
2.探索合理的資源庫建設模式。為了加快校內教學信息資源庫的建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首先,要合理整合資源,把各個學校科室、各個教室以及老師手中的信息資源專門進行收集、歸類整理、合理整合,使其達到資源共享,合理利用的目的。同時,要防管理不善造成浪費。其次,對教學錄像帶、教學光盤、磁帶、軟件等教學資源要及時進行采集、數字化等優化處理。教育資料庫不僅是教育技術人員或計算機專業人員的工作,也是所有人的工作,教育技術人員和計算機專業人員只是最好的管理者,具體的收集、分類制作是相關人員的職責。如考試試卷,我們每學期都要考試,所有的課都要考試,把所有的考試試卷收集整理制作后上傳該網上就是資源,現在電腦很普遍,大多數老師用電腦寫課件,把這些課件收集整理出來就是電子教案庫。
3.規范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過。首先,注重抓好資源庫的審批工作,建立項目的審核制度,這樣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其次,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建立開放的、科學的、公共的管理機制,在管理上采用軟件工程方式進行科學管理,并做好各階段文檔的管理。另外,日常維護是資源庫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
1.提高領導認識,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調查顯示,熟悉并掌握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的領導占大多數,而領導中掌握教育信息化教學理論程度并不高。所以,各教育政府部門,各學校上級領導部門要多舉辦信息技術和教育信息化理論的培訓班,盡快提高各學校領導的認識水平,使其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可以優化課堂、提高效率,使其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和建設教學資源庫對中職學校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最大限度的支持學校教學信息資源庫的建設。
2.加強教授的信息素養,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通過一些調查可以知道,我們的教師掌握信息技術與現代教學理論的程度并不高,大部分教師認為,影響他們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主要原因,一是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不足;二是缺乏編制教學軟件的教學資源,三是不具備使用媒體的設備環境;四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缺乏。強國富民,教育是關鍵,振興教育,教師是關鍵,提高教育質量,教育技術是關鍵,教育技術能否優化教學,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是關鍵。
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我國實施教學的一個重要陣地。構建職業學校化學教學資源庫,是我們不得不進行的一項改革,同時這也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基礎保障。所謂的高效率課堂,應該在關注知識教育的過程中,大力推進崇尚信息化教育這樣的文化教育。雖然探索一條與教學資源庫完全匹配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是我們應該慢慢摸索,逐漸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科學合理的進行課堂教學,多給學生提供自己動腦創新機會,使學生真正從題海中解放出來,達到真正提升學生整體素養的最終目的。
[1]廖璠.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新發展[J].情報資料工作,2005,(01):13-16.
[2]張學波.建立網絡教育優質資源共享機制的探討[J].中國電化教育,2004,(05):69-72.
[3]元小濤,馬秀峰.教育技術學網絡教學資源庫系統的設計和開發[J].實踐探索,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