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唐山市第五十二中學)
九年級化學實驗改進探索
◆王 娜
(唐山市第五十二中學)
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清晰、生動、神奇的化學實驗現象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積極性,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如何運用現有條件完成試驗任務,在確保實驗良好效果的前提下,做到實驗直觀、顯明、省時、準確、安全等,是我目前化學教學中首要探索的任務。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對一些實驗進行了改進和補充。
化學實驗 化學改進 化學探索
我校是一所鄉村中學,實驗儀器和藥品條件有限,加之信息化教學設備不完善,學校生源質量較差,但是化學作為九年級的起始學科,我一直堅信,通過老師正確引導,利用有限的實驗條件,讓學生直觀地走入繽紛多彩的化學世界,還是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的。
改進實驗儀器或裝置,可以達到節約藥品,減少污染,實驗現象明顯,取材容易,裝置簡單,易于操作,實驗結論得出呈直接性等目的。
案例1:第六單元[實驗6-6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需要用噴壺向紙花噴灑醋酸或者水,但在教室做演示實驗時用噴壺就會造成液體噴到手或桌子上,不夠安全衛生。我就直接采用了膠頭滴管,這樣既節省藥品而且安全,同時學生根據液體的水漬兩側的顏色對比可以更好地觀察實驗現象。
案例2:第六單元[實驗6-4驗證二氧化碳密度實驗],按照教材中的安排,首先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向燃著階梯形蠟燭的燒杯中倒,時常會出現問題,要么上面燃著的蠟燭先熄滅,要么集氣瓶的二氧化碳倒完了,蠟燭都不熄滅。針對這些問題,我對該實驗進行資料查閱并嘗試實驗,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如:選用一個小口塑料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此方法瓶口較小不易于二氧化碳收集,實驗成功率依然不理想;用手拿玻璃片隔著燃燒的蠟燭,向另一邊傾倒二氧化碳,此方法容易烤到手,并且一只手傾倒二氧化碳不方便操作。
針對這些現象,我找到了實驗成功小竅門:(1)用一張紙板剪成合適大小插入燒杯中,將燃燒的蠟燭隔開,防止二氧化碳氣體受熱。紙板可以牢牢地豎直在燒杯中,不用擔心手被燒傷,并且可以解放出來傾倒二氧化碳,紙板的取材也比較廣泛,廢舊鞋盒、紙箱都可以。(2)盛放蠟燭的燒杯不能過大或過小,過大需要二氧化碳量大,不易將蠟燭淹沒,過小操作不方便,易接觸到火焰,我經過幾次實驗選定的是150ml燒杯。(3)下部蠟燭距離燒杯底,燒杯變熱二氧化碳氣體易受熱膨脹溢出。
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進行探索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促進知識和技能的融合,提高學生對問題解決能力,使知識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在枯燥無味中和知識的銜接處創設問題情境,能取得良好的教學實驗效果。
案例3:第三單元“水的凈化”,教材中的開始便用一幅示意圖(55頁)表示了凈化過程,對學生來說這樣的知識呈現方式缺乏趣味性,對于啟發學生獨立分析的能力效果也不是很好。為了讓學生積極參、主動動腦動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使本節各化學實驗聯系流暢,我做了如下改進:
(1)課前自備一杯“污水”,向燒杯中的自來水中滴加1滴紅墨水和少許泥沙。(2)設置問題情境:自然界的一杯水如何操作才能達到飲用標準?(3)學生思考敘述,教師引導總結:首先使液體澄清,去除可見顆粒物,操作方法采用靜置、加絮凝劑、過濾;然后去除色素和臭味,使其感官上“符合標準”,采用吸附法;最后除去細菌和鈣鎂離子等,使其符合衛生標準,操作方法采用消毒、煮沸等。(4)在形成知識體系的過程中細化知識點:包括各種操作的作用、藥品等,并突出重點:過濾操作要點,硬水軟水鑒別及轉化等。
在初中階段,學生對化學方法的感性認識較少,只是層次較低的感知興趣和操作興趣,再加驗證實驗較多,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可以補充一些實驗,增強化學實驗的趣味性,也可以增強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案例4:第七單元“燃燒和滅火”,在本節課導入時,我加入了“燒不壞的手帕”實驗,同學們在驚嘆一陣燃燒之后的手帕完好無損時,興致勃勃的開始探究燃燒的條件,積極性很高。在講解火災逃生的有關知識時,有些同學對逃生時匍匐前進持懷疑態度,他們依舊認為二氧化碳會沉在下部,我增加了一個簡單的小實驗:點燃兩個高低不同的蠟燭,用燒杯扣住。學生很明顯的觀察到上方的火焰先熄滅,至此學生對熱氣體上升加深了認識。
案例5:第十單元[實驗10-9探究中和反應的發生],教材中利用酚酞指示劑的顏色變化,驗證了中和反應的發生。其原理為通過借助指示劑使現象可見來判斷反應的發生。為了增強學生對原理的理解,培養探究思維,我在原實驗的基礎上補充了如下探究實驗:
在原實驗材料上加硫酸銅溶液和碳酸鈉溶液,讓學生利用硫酸銅與堿反應生成藍色沉淀和碳酸鈉與酸反應產生氣泡來探究中和反應的發生。雖然實驗較難,但不少同學想到了用定量的操作解決問題。
總之,化學實驗所起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我們不僅僅要做實驗,更應利用現有條件采用一些實驗策略改進實驗教學,探索實驗方法,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1]徐妲,鐘紹春,馬相春.基于翻轉課堂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及支撐系統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05):107-112.
[2]鄒世春,陳六平,余小嵐,盧江,張仁俊,童葉翔.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內涵建設與教學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