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仁
(廣西桂林靈川縣公平中心校)
讓笑聲在課堂中回蕩
◆唐曉仁
(廣西桂林靈川縣公平中心校)
伴隨課改步伐的深入,《思想政治》課程日益突顯其重要性,涉及的內容更趨廣泛。在教學實踐中逐步認識到課堂氣氛的重要性,并認為課堂氣氛的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學語言,它是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本保證。
思想政治 課堂氣氛 教學語言 標準
教學語言是教學的主要工具,是課堂的潤滑劑,是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也是各種方法付諸實施的主要手段。因而,課堂教學語言要具有藝術性,尤其是在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品德課堂中。
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因此,科學、準確是作為課堂教學語言最基本的要求。科學的語言是含義準確、措詞適當、不生歧義的準確語言。所以,要求教師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概念要精確。在教學中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往往用一些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的語言進行講述或比喻。譬如,在講解七年級第一課《正確認識自己》中的一個人該如何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時,筆者就用上了《小山羊和長頸鹿》比本領大的故事,教師請兩位同學上前表演對話。同時選一組為長頸鹿支持者,一組為山羊支持者,另兩組為評委,在山羊和長頸鹿爭執自己的本領的過程中,讓同學們進一步理解課本內容,并請出評委來評判,并且加以自己見解,讓同學們在笑聲中了解到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本領就大。讓同學們知道在自我認識中,既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忽視自己的短處而驕傲自滿;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短處,忽略自己的長處而妄自菲薄,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要實事求是。這樣既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又增強了學習興趣,減少了品德課的無味性。
品德課程抽象的東西太多,不是那么有趣。教師在講解時,要求對教學語言加以提煉,干脆利落、言簡意賅。這樣不僅可以突出重點、難點,用最簡練的語言表現出最豐富的內容,而且還最大限度的發揮時間效益,讓學生來進行消化吸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于是在課堂上,教師用15到20分鐘的時間來引導或總結,其余時間留給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例如,在講解“交友的三大原則”和“怎樣不交損友和怎樣結交益友”時,讓學生們結合自己身邊的事例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說說自己的看法,把不同的觀點結合起來,最后由教師補充說明,形成一個整體。這樣就避免了說教的枯燥,讓學生充分的理解教材,利用教材和身邊的事例來自我對照,進而約束自己,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感悟人生哲理。
在教學中要求語言“少而精”的同時,還必須注意教材的內在規律,把握各部分之間的本質聯系,層次分明,從而使教學語言具有內在的邏輯性。也就是說,對教學內容要進行詳細的分析、探討,以促使學生的討論能夠緊接教學內容,層層相扣,順水尋源,以達到理解、掌握的境地。
有人認為,品德課就是死讀課本,照本宣科,生硬的很,毫無情調可言,其實不然。品德也如語文等科目一樣,教學語言聲調要有變化,發音輕重、速度快慢都要十分講究,并有詩一般的韻味和音樂旋律,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而且在不同的層次要用不同的語調。
首先,可根據教材內容的主次、詳略和難易程度,來確定語調的改變。比如,在復習舊知識和一些熟悉的內容時,語速可以相對快一點;但在講解新知識和重點、難點,語速應慢點,而語調也應隨著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聲音也應要高亢。
其次,要根據教材內容的思想感情運用語調,把品德課本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充分而準確細微的傳給學生,也就是說,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低沉……講到我們祖國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應用聲音來表達我們的憤慨。七年級的第十一課是講愛國情操的有關內容,在講到“強烈的愛國情感,是愛國情操的核心”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駐南使館為例子,在講解之前,同學們齊唱“國歌”,把愛國的情感融入到歌聲里,然后再根據實例用一種憤慨的語調把兩者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愛國之心,結束之際,一曲《我的中國心》更把同學們的激情留于課后。
幽默詼諧的教學語言能使師生精神振奮,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教學。笑而有趣,能變枯燥無味為生動活潑,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認真備課,做到胸中有數,未笑先知。備課時,根據教學內容,嚴密設計,力求語言繪聲繪色,而舉例也要恰到好處,比喻生動形象,能使課堂教學活潑輕松,創造笑的氛圍。
2.精心收集有趣的例子,做到笑有材料。要使品德課堂上發出恰當的笑聲,必須精心收集大量有趣的實例,如一些成語、漫畫、寓言故事等,以便于在教學中隨時調用。
3.在講解時要恰到好處地把知識融入到笑聲中。作為品德教師,語言應當準確、生動,甚至每個動作都要恰到好處。這樣做,有利于增強課堂生動性、趣味性,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融知識于笑聲中,而又從笑聲中悟出知識來。
可以這樣說,教師本身就是作為一個導演的角色,在每節課上都要想到是在進行一種藝術創作。特別是一名品德教師,更應該要用自己的語言、表情、身體動作、人格魅力等,來感染和激勵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品德課堂上真正的活起來,動起來,讓他們在學習思想品德時,感到的是一種愉悅,是一種下課以后還會回味無窮的激情。而且通過學習以后,具有較高成就感,學有所得,而不是讓學生們認為是睡覺,更不能是在熬時間,在做苦差事。
[1]葉金霞.有效上課——問題、探究、對策.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2]孔凡哲.有序備課.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沈龍明.實用課堂教學藝術.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