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昕
(吉林省公主嶺市桑樹臺鎮中學)
探討初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劉天昕
(吉林省公主嶺市桑樹臺鎮中學)
在青少年時期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重視。而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這種能力,找到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則是教師在教職路上一直尋找的。主要闡述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的措施以及途徑。
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 創新能力
新課標指出,單純的模仿與記憶,不是有效學習的最佳途徑。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的觀察、進行實驗、進而猜測從而驗證,只有進行交流與實踐,學生才能對數學知識有合理的理解進而有效的學習。初中數學教學有自己獨特的階段性特征,對學生的塑造性較強,在這期間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是最佳時期。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實踐創新,進而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獲得理性思維的能力。
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作為教育的實施者,教師更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思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在教學方法上,勇于突破,創立新型的教學原則。
1.數學教師應當成為創新型教師。只有勇于開辟創新的教師,才能教育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育,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要結合每個學生的生理和性格特點,獨立培養他們“愛問、敢問、會問”的習慣,讓他們自主創新,成為創造性的人才。在課堂上,教師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不斷積累新的知識,這樣才能得心應手,融會貫通。有的教師教授多個班級,那么就要努力做到每個班級都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常常有新穎的感覺。
2.教師應當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不斷創新的課堂,應該是張弛有度的。教學氛圍輕松愉悅,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但其中又是充滿競爭與探究的,這樣的課堂才是進行創新的環境。學生在課堂上愿意聽,主動想,積極說,敢于提出質疑,敢于進行辯論,學生們都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教師必須改變自己是主角的傳統思想,要讓學生成為主角,盡可能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性,讓學生從觀眾變成解說者、表演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集思廣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大家積極合作,在交流中取長補短,不斷充實自己。
1.巧妙地導入新課,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新課開始的時候,導入語一般都是引入新課使用。導入語不但為引入新課、奠定教學模式做基礎,同時也是吸引學生,引發學生興趣的關鍵點。在講解新課之前,教師必須要針對學生的心理、年齡、性格特點精心設計導入語,導入語必須有形象化的語言敘述,同時還要富有啟發性,更重要的是導入語必須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啟迪學生的思維,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中學生的好奇心理比較強,都愛聽一些奇聞異事,針對這個特點,在講解新課之前,教師不要著急講解新課的內容,而是講一個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故事、寓言、典故或者謎語。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之前,教師可以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天,一個醉漢拿著竹竿進屋,橫拿豎拿都進不去,橫著比門框寬4尺,豎著比門框高2尺。另一個醉漢教他沿著門的兩個對角斜著拿竿,這個醉漢一試,不多不少剛好。進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長嗎?你想知道他怎樣快速解決的嗎?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望,新課就成功地導入了。
2.指導學生進行活動,培養創新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探索中,發揮他們創新的潛能。例如,折紙游戲。用一張正方形的紙片進行折疊,紙片上留下折痕會揭示大量的幾何知識:全等、對稱、四邊形的性質、相似……如果紙片能夠一直折下去,當對折30次后,它的高度比珠穆朗瑪峰高度的10倍還多,通過計算,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不算不知道,數學真奇妙。”折紙的過程也極具啟發性:用一張正方形(二維物體)的紙張來折一個立體物體(三維物體)。如果學生折出了新的東西,那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這個立體物體攤開并仔細觀察留在正方形紙張上的折痕。這個過程包含了維數的變動,一個二維物體變成三維物體,又回到二維。
1.分清學生錯誤行為是有意的,還是思維的結晶。在求知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索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些都是難免的,也是被允許的。在對待錯誤的態度上,一定要是積極的,而不是去打壓,去掩飾。例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經常“插嘴”,教師要認真地分析原因,有的同學可能是不遵守課堂紀律,但是有的同學則是思維較快,勇于回答的表現,在問題的動機上,教師一定要認清,以免出錯。
2.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具有好奇心,才會想去創造、去創新,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因為對事物有好奇心,學生才會產生探索的欲望,要努力揭開事物神秘的面紗,這種求知欲,這種好奇心是孩子心中創新思維的火花,是難能可貴的。好奇心會隨著一個人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遞減,但是對于富于創造的人才來說,這種好奇心確實一直保持的,每一個成才的人心中,一直都保持著用好奇的眼光去探知世界,去審視整個世界,這種好奇心是需要教師給予肯定的。
當代教育工作的重點已經從應式教育轉變成素質教育,全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當代教師的教學關鍵。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能力活躍度強的時期,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成長,在工作中做好思維的引導工作,幫助學生運用他們的創新能力。只有師生之間共同配合,創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才能為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和條件。
[1]王立新.初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教學信息,2014,(23):238.
[2]宋秀芬.初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讀與寫,2015,(1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