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柱華
(遼寧省錦州中學)
高中生物有效實驗教學行為研究
◆王柱華
(遼寧省錦州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應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高中生物課程對實驗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方面,要求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生物課堂的熱情;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動手能力,以此來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對當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嘗試研究有效實驗教學的行為策略。
高中生物 實驗教學行為 有效性
實驗教學作為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組成,其教學的有效性直接決定生物課程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行為是否有效,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學生思維的發展、動手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就開展對高中生物有效實驗教學行為的研究。
1.教師未能發揮有效的指導作用
在絕大多數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都會先將基本的操作步驟講解給學生,并讓學生自行進行實驗操作,且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并未能予以學生過多的指導。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發揮空間,可以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但帶來更嚴重的后果是學生迷失了學習方向,不能正確把握實驗思路,最終難以保證實驗結果的質量。這也都歸咎于教師未能認清其在課堂教學中處于引導者的位置,并未能對學生實驗教學進行正確指導。
2.實驗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大部分高中生物實驗課程的設置中,都未能留給學生較為充足的實驗時間。在有限的45分鐘課時內,學生首先要了解實驗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驟及操作方法,接下來在所剩無幾的時間內進行實驗操作。在這其中,由于時間的局限性,大部分學生實際上還未能對實驗的基本遠離、操作方法進行消化,就已經開始了實驗操作,更需要在一邊實驗操作的過程中一邊想,極易出錯。而如果給學生大量時間掌握操作方法,那么還未能輪到做實驗,就已經下課了。
1.發揮教師正確的指導作用
在整個生物實驗過程中,很可能會由于其中一個很小的環節錯誤造成整個實驗失敗。這也就要求教師除了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習慣之外,還應在其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予以正確、適當的指導。在進行生物實驗操作時,學生會借助于所學到的一切實驗理論知識進行實驗操作,這其中不免會由于疏漏或者是知識不足而出現一些問題,基于此,教師在注意對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之外,還應在適當時機加強指導,以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進行蛋白質的鑒定這個實驗教學時,有些學生可能就會在使用試劑方面搞混淆,先加入0.01g/ml的CuSO4溶液,再加入0.1g/ml的NaOH溶液。在此實驗中,若這樣混淆了加入試劑的先后順序,就會造成最終實驗結果出錯,而很可能學生未注意,在出錯之后找不到實驗失敗的原因。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予以提示,點撥學生在加入試劑先后順序的方面出現錯誤,根據教師的正確指導,學生再次實驗便能成功。
2.組織小組間有效的交流合作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些課堂實驗適合將學生分組進行實驗,通過小組間的實驗與交流,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例如,在進行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關系這一實驗課程時,教師便可讓學生通過小組來完成,讓每一個小組各自通過自己構建的細胞模型,來對細胞生長情況進行驗證,并進一步對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得到研究結果。各個小組的學生在各自不同的模塊構建時,需要諸多步驟,這些步驟便可以由組內學生進行分工合作,一旦遇到問題,通過組內交流來解決。此時,教師再提出與實驗相關的幾種問題,各組學生通過一邊實驗,一邊交流與思考,加上教師的適當正確指導,最終完成實驗,并解決實驗所涉及到的問題,如“由于酚酞是一種易引發過敏的物質,如何在實驗中盡量保證操作者不接觸或者是不過敏”等等。這樣一來,借助于組間合作,不僅能激發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驗的熱情,而且還能使每一個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
3.合理安排開放性實驗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應以提高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作為根本的教學目的。因此,要求教師在進行生物實驗教學時,可依據實際情況,將一些實驗設置為半開放性的實驗,以此來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與動手能力。
例如,在實驗材料的選擇方面,教師可以準備多種材料,讓學生從其中進行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或者讓學生自己準備材料。像在鑒定蛋白質的這一實驗中,就不必要求所有學生都用花生種子進行實驗,也可以另外選擇豆漿或者是雞蛋蛋白稀釋液。
除此之外,對生物實驗的操作,也不一定必須要拘束在教室內,可引導學生根據其興趣愛好,于課外展開實驗。如像制作小生態瓶這個實驗,教師就可以告知學生根據其自身喜好,選擇生命力較強的植物或者動物進行自主實驗。
通過合理開展開放式的實驗,更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實踐動手能力。
為迎合新課改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應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探索有效的實驗教學行為,發揮實驗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其自主思考能力。
[1]程建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有效實驗教學行為的探索[J].教育界,2015,(1):58.
[2]胡寒萍.用“生成”突破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線性化[J].中學生物學,2013,29(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