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平
(吉林省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第一小學)
淺談“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王秀平
(吉林省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第一小學)
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關注。然而,在大多數的教學中,讀被用來當成是語文學習的一種工具,在讀中忽略了自我感知、自我認識,沒有情感方面的升華。通過針對這樣的一種教學現狀,對閱讀進行了研究,試圖讓學生通過讀的積累,在人生中能有所感悟。

小學語文閱讀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自讀感知,二是精讀領悟,三是情感升華。而大多數的教師只關注中間的關鍵,忽視了自讀和情感體驗,殊不知自讀是學習的開始,情感感受是學習的終極目的。因此,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應多重視學生的自我朗讀能力,通過閱讀的機會去感受語文背后的豐富情感,才能不斷地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使學生的表達情感得以升華。
讀書不求甚解等于沒讀。所以,讀書應該學有所懂、學有所悟,把課本之中的道理學習明白。然而,一部分的教師認為學生沒有自讀的必要,與其讓學生自己讀,還不如在課堂上多講一些重要的知識。于是乎,壓減了學生自讀的時間,使學生沒有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就強勢的灌輸學生語文知識,從整體上加大學習的力度,由于學生沒有提前學習,對課本的內容不是很了解,所以思考不周全,課堂感受不強烈。并且,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教師的聽者,沒有成為真正意義的讀者,他們體會的僅僅是教師對課本的理解,并非自己的親自感受。這使得一個個有性格的學生變成了同一種思想,所以教師不應該用講課,來代替學生的自我閱讀,一定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閱讀和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海量的閱讀之中,體會到知識的益處,去領悟課本背后的情感故事,只有教師把教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才能真正的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例如:在講到高爾基作品《小攝影師》課程時,教師不急于給學生進行講課,而應該讓學生一遍遍的反復閱讀,掌握課文的行文脈絡,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通過閱讀,一部分學生掌握了文中的意思,紛紛舉手向老師回答問題,教師又可以讓學生把文中不懂的句子提出來,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文章的用意,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把不同的知識進而化解掉。正是由于教師在課前給學生留有充足的閱讀時間,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使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能夠對文中疑慮的地方重點學習,如“小男孩這么希望拍到照片,后來為什么沒有來呢?”“高爾基為什么不讓雜志社的記者進來,卻囑咐秘書一定要放小男孩進來呢?”等等。學生通過仔細的閱讀課本,不用教師多做引導,就已經掌握了文中的意思,消除了學生對文章的疑慮。
閱讀僅僅停留在自學自悟的基礎上遠是不夠的,小學語文階段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嚴格要求學生,對課文中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詞都要掌握,做到反復學習,咬文嚼字,讓學生充分的靈活運用,對關鍵字、關鍵詞重點掌握,揣摩作者的意思。畢業于華中師范學院教育系的楊再隋教授曾經發表過對閱讀的感悟:“課本知識的內容學生是可以通過自我閱讀來掌握中心思想,要對課本有所感悟,悟就是一個對文章語言、行文結構進行咀嚼的過程,學生有所感悟,重在教師如何引導?!毙W生的年齡受限,生活閱歷有限,對如何揣測作者的思想,體會作者寫作時的情感,體會的還不是很深刻。這需要教師要選擇性的進行引導,注重點撥學生,指出文章的關鍵之處,撥開學生的疑難之慮。例如,在講到人教版課標本第四冊課文《小鹿的玫瑰花》時,小鹿因為不小心把腳跌傷了,錯過了玫瑰花的開花時間,教師就可以問學生,小鹿的玫瑰花是不是白栽了,有的學生說是白栽了,也有學生說畢竟它開過花,美化了環境。這樣對文章的理解是完全片面的,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點撥,讓學生對現象的背后能夠有所啟發,這種啟發學生不一定能夠理解,這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指引。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本進行進一步的精讀,找出沒有白栽的關鍵性句子,學生通過努力就知道黃鶯見過小鹿的紅玫瑰,就想唱歌。微風把玫瑰花香吹過了森林,學生們就知道原來沒有白栽,雖然小鹿沒有看見花,但是玫瑰花能夠給其它動物帶來快樂。最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情境模擬,讓學生模仿小鹿、黃鶯、微風進行自由的情境對話,讓學生在對話之中加深對本節課的理解,深深地體會到為別人造福,自己也能夠體會到快樂。
教師往往注重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往往忽視了情感的體驗。而這種情感的體驗在反復閱讀之中最能有深刻的體會,所以,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掌握必要的閱讀方法,給學生創造閱讀的機會和時間,通過開展朗讀比賽,把無聲的文章變得生動,讓學生通過生活的閱歷和經驗,體會到書本的味道,讀出更高層次的境界。例如,人教版課標本第三冊課文《紙船和風箏》,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諒解,帶著濃濃的真情去閱讀文章,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總而言之,我國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說過:“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只有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讀”占鰲頭,把機會和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讀中尋找到樂趣,才能轉為學習語文的強大動力。
[1]戴婉琴.淺談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新課程研究,2008,(07):45-46.
[2]陶光前.淺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科海故事博覽,2013,(06):11-12.
[3]范雪嬌.淺談合作學習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科技信息,2011,(0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