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日古楞
(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蒙古族中學)
信息技術成就精彩初中數學課堂
◆李·斯日古楞
(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蒙古族中學)
在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把信息技術推行到課堂教學,有利于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識,把數學課堂提升到一個煥然一新的境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給傳統的教學方法灌注新鮮的血液,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同時也使得教學技術迅速發展。
信息技術 數學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是一種利用計算機交互地綜合處理文本圖形、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多種資料信息,同時在這些資料信息之間構建一種邏輯關系,以便于存儲和取出使用的技術。信息技術具有圖文兼備、聲形并茂,動靜皆可的優點,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把抽象的數學概念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展現出來,充分地向學生展示出數學知識形成、變化、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知識的性質,進而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數學新課標也鮮明地指出:“數學教學中要注重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發展成數學課堂上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數學、解決數學難題的工具,不斷改變、創新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投身到探索數學奧秘的活動中”。因此,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結合,是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那么,怎么樣才能夠科學、合理的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使得數學課堂更加靈動而精彩呢?以下,將和大家共同研究如何才可以把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更好地結合,切實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以往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比較單調,長時間的使用已經顯得枯燥乏味。但是,信息技術具備良好的形象性和直觀性,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就能夠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創設出許多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能夠活躍學生的形象思維,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比如,在“軸對稱”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Flash動畫創作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在教書點擊鼠標后,彩蝶便在熒幕上飛舞,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過來,教師帶領學生共同觀察蝴蝶飛舞時翅膀的運動狀況,依據蝴蝶雙翅不斷拍打重合的現象,結合書本“軸對稱”定義,讓學生列舉生活實例。通過動畫形象、直觀的演示,創設出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知識離我們并不是很遙遠,而是時時刻刻就存在于我們的周邊。同時結合書本知識,促進學生對概念知識的正確理解,領略到數學知識的獨特魅力,同時加上生活實例的列舉,進一步的加深印象,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有助于學生通過生活情境理解數學問題,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培養學生采用數學的觀點去發現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以及研究生活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技術能夠把聲音、光亮、色彩、動畫等結為一體,根據需要將事物進行遠近、大小、快慢、虛實、動靜等之間的轉變,仿真或逼真地將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重新表現出來,此外,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化靜為動,化難成簡,讓學生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效果,以此為基礎,把計算機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與學生的實際操作相結合,進而達到幫助學生化難為易、突破難點的目的。數學知識規律是學生掌握與應用數學知識的關鍵,但是眾所周知,數學知識規律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往往會因為想象能力不足、思維空間不夠等因素導致對數學知識規律的學習很吃力。信息技術中有一個測量工具稱為“幾何畫板”,它能夠構建動態的數學模型和數據表格,通過其動態演示表現出隱含的幾何關系,有利于提升學生空間認知能力,同時發覺知識規律,進而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等邊三角形性質”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幾何畫板”制作出一個等邊三角形,然后分別做出底邊中線、高、頂角的平分線,并測量出其長度;接著讓學生用鼠標點住頂點并進行拖動,很容易就能發現到,這三條線會隨著頂點的變化而變化,且始終保持著“三線合一”。在該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給學生設置問題,搭設背景,學生的任務則是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經過觀察、歸納,最終得出結論并進行證明驗證。在一系列的觀察發現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等邊三角形的基本性質,讓學生把知識規律轉變成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
大家都知道,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的機會。在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往往是老師說的多、做得多,而學生聽得多、做的少,因而造成學生知識點混淆不清、記憶不夠深刻、實際動手能力不足等問題。實踐又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今時代的數學教育,已經不再是以往一味地給學生灌注理論知識,而是理論知識與實際行動想聯系。在數學教學的實踐中,要切實重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同時還要讓學習通過自己的思維方法去獲得知識、解決問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增強實驗教學,讓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模擬實驗,仿真感受數學思維及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不是一味地“聽數學”,而是在“做數學”的過程當中找出數學知識規律。教師也可以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成果來進行教學,鼓動學生多動手實踐,而不是純粹的依賴教師的講述和學生的記憶、筆記。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學會自主觀察、推導、驗證,切實掌握知識本質。比如,還是利用“幾何畫板”讓學生去自主制作課件,并上臺展示,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驗活動相結合,更高地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由于初中生的自制能力及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弱,而且容易產生疲勞感,所以在復習、鞏固的過程中,要注重變換教學的方法,把學生帶進一個全新的數學世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煥發學生的斗志。在預設課堂訓練題目時,教師要切實發揮主導作用,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給學生創設有趣又有效的練習題,并且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將它呈現出來,使學生化被動學習成主動學習,把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轉變成活色生香的課堂,讓學生有學習的欲望,把學生帶進“活學樂學”的天堂,做到“減負增效”,真實地實現事半功倍,有效提高學習質量。計算機多媒體信息技術還具有精度高、速率快、動態性的特點,采用信息技術能夠及時地獲取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況,及時反饋給教師,有利于教師及時地制定相應、合理的教學方案,更好地把握課堂的發展趨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充分擴大教學容量,減少課堂講解時間,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自主研究,最終達到教學優化以及發展學生思維的效果。
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引用,給數學課堂教學灌注了全新的活力與源泉。信息技術讓傳統數學教學方法得到改變創新,讓數學課堂更加親近實際生活,讓數學知識得到更好的延伸,造就了精彩的初中數學課堂。
[1]梁小滿.中學數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現狀思考[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03).
[2]張桂芳.對片段式課件輔助數學教學的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