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中心小學)
淺談新課標下先學后教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張 偉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中心小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認識漢字,會讀會寫,而忽略了其它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感受不到語文的趣味性、邏輯性和應用性。而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新時期下,許多學校開始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來改善當前的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教學 教學質量 先學后教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都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是因為學校經濟條件和設施條件無法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是學校認為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自身的自主思維能力,還處于積累知識和初步成長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照本宣科,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新時期下,許多學校開始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來改善當前的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前活動主要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和在封閉狀態的教室感到壓抑的雙重影響下,討厭呆板的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上課愛開小差而不專心聽講,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前應該開展更加生動、更多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多元化教學活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逐漸的引導學生深入到所學內容中。課前活動是教師通過模擬一定的教學內容情景,延伸出將要學習的知識,并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目前常用的為課文導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主要包括:講故事、猜謎語、聽唱歌曲、看圖片或電視畫面以及玩小型游戲等。而對于課前開展的教學活動要注意幾點要求:一是教學活動必須要圍繞教學任務而展開,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教學內容;二是教學活動要將娛樂性、知識性和創新性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三是教學活動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思維發散性。例如,在《神筆馬良》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在授課前為學生放映關于這則故事的動畫片。放映動畫片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讓學生更深入的感受到故事里生動形象情節,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在看完動畫片后,教師可以提問:“假如你也有一只神筆,你想畫出什么東西呢?”適當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開展豐富合理的課前活動。
在進行課前活動后,教師為學生引出了將要授課的學習內容,然后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預習。學生預習文章可以采取兩個步驟:第一步是瀏覽,也就是學生對所學文章進行粗略的閱讀,利用較少的時間了解文章的故事主體和基本結構;第二步是精讀,就是讓學生進行第二次精細的閱讀,一方面,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另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精讀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如生字不認識、句子太長讀不通順、不明白文章含義等,同時還能發散自身的創造思維,將自己代入到文章內容中,體會故事的精彩和作者的感情。學生在預習課文內容之后,要做好相應的筆記,要將讀寫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把不懂的地方用特殊記號標注出來,而對于優美的詞句和感情比較豐富的句子可以進行摘抄,擴展自身的知識積累和文化底蘊。在預習完每一篇文章后,學生要寫下讀后感,讀后感可以包括預習存在的苦惱、發現以及想象等各方面的內容,然后教師進行仔細批閱。例如,在《普羅米修斯》的課文預習中,有同學就寫到“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古時候的伏羲帶來了火種,而不是普羅米修斯”,也有同學寫道“我要做一個偉大的人,不怕困難,不怕折磨”,還有同學寫道“最后,普羅米修斯和大力神赫拉克勒打敗了宙斯”等。
在學生們完成課文預習,并做好了相應的標記和讀后感后,教師就應該開展問題分析。教師開展問題分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對于在文章中學生遇到的生字、朗讀、理解等方面的問題,可以利用學生間的互相討論來完成,加強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第二,教師要根據所授課文的實際內容和學生的預習感受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例如,在《普羅米修斯》的課文講授中,為了鞏固學生的預習成果,就可以提出相應的幾個問題供學生們討論分析,如“普羅米修斯是從哪兒拿來的火種”“普羅米修斯被誰救出來獲得了自由”“普羅米修斯被救出來后會發生什么”等,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與教學內容有關,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思維發散性,能由淺至深的引發學生的思考;第三,在問題分析環節完成后,教師統計每個小組討論的結果,并分別作出相應的評價,評價要以贊揚和認可為主,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討論中,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存在的問題,對學生仍然存在的問題作出合理的指導。并從學生的讀后感中選出有意義的內容進行課外拓展,例如上面提到的“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古時候的伏羲帶來了火種,而不是普羅米修斯”這個問題,老師可以就中國古代神話體系和西方神話體系進行一定的延伸。這樣,既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又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在學生經過課前活動、課文預習以及問題分析后,就已經對課文有了足夠的認識和理解,已經基本完成了課前的自學內容,然后就要進行正式的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將學生中存在的生字進行講解,在講解生字時要從拼音、字形、詞語、含義等方面綜合的講授,加深學生對生僻字的理解以及整體的印象;其次,教師要進行課文朗誦,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讓每一組的學生分別配出一個代表,然后對課文進行分段朗誦,最后各小組和教師綜合評分,教師對朗誦中的語調、語速以及情感都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講解,加強學生對文章結構和內涵的把握;最后,教師指出課文學習的重難點,進行深層次的講解和鞏固,如在學習古詩詞《泊船瓜州》中,學習重難點包括間、數、重、還等多音字的正確朗讀、詩句的正確停頓、詩詞表達的情感等。另外,教師在講授課文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課外知識或提問的方式來誘發學生的思考,并要將語文課本中的內容有效的綜合在一起進行講授,例如《泊船瓜州》體現了詩人的相思之情,教師就可以結合相思之情引出其他類似情感的詩詞,鞏固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學生構建系統的系統化的課文內容框架。
在教師完成課文講評后,還要進行合理的驗收工作。開展課堂總結,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能夠綜合的評判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總結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各學習小組進行課堂學習總結,探討自身的知識收獲以及存在的問題;其次,教師利用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的綜合方式來為各小組的知識積累情況進行檢測評判;最后,教師總結各小組的學習情況,對表現優異學生要贊揚,對思維創新學生要認可,對表現不積極學生要多加鼓勵,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教師要完善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和改進,以學生為主體建議一個完善的活動開展、課文備案、問題分析、知識評判的綜合性教學體系,增強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造能力等。同時,學校要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引進先進的電子設備和教學理念,改善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
[1]孫麗.先學后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05):229.
[2]宋俊橋.先學后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05):111.